WOOP思维,即“心理比对” W(愿望,Wish)→O(结果,Outcome)→O(障碍,Obstacle)→P(计划,Plan)。 Wish:寻找一个你内心的愿望,设定一件你最想完成的事。 Outcome:如果达成了,最好的结果是什么?——尽情畅想梦想成真的喜悦。 Obstacle:思考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你最担心发生的障碍。 Plan:在脑子里预演最好和最坏情况,找到一个平衡点,制定计划。 在充分考虑过乐观和悲观情况之后,最后给自己设计一个“执行意图”,也就是提前设计一个遇到障碍的条件反射触发器: 如果(发生什么情况)……那么(做什么行动)…… 比如,我的目标是每天傍晚跑步。 模板下载:https://pan.baidu.com/s/1nvCrxS9?qq-pf-to=pcqq.c2c#/ 怎样才算是用好WOOP呢? 其实关键是——持续使用,一直用到我们不再需要一个模板,而是通过大脑就能自动WOOP。 比如,WOOP“每天三件事”,就是个很好的练习,持续一个月基本就能变成自动的思考模式。 每个障碍背后,问自己3个为什么比如:肥胖 → 暴食 → 分手 → 自卑(之所以肥胖,是因为暴食,之所以暴食,是因为分手,之所以分手,是因为自卑) 随着对于“障碍”这件事情理解的加深,所有的外部障碍都会越来越清晰地指向内在障碍。这些障碍大致有这么几类:
所有这些障碍,很多都会扮演成“时间不够”、“客户不好”、“懒癌”等貌似没办法改变的障碍。 WOOP也像很多事情一样,你越深入,收获就越多。这需要你不断地剖析自我,对自己坦白。 当你对障碍有了透彻的理解,解决的方法也就出现了。所以,每个障碍背后都有三个“为什么”,试试通过多追问的形式去探索更深层的心理动机。 从小的WOOP开始刚开始的时候,可以设计1天的WOOP,然后再慢慢拉长。最好每天的WOOP只安排3件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