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意浓,好奇小队再出发

 外面都有啥 2022-10-09 发布于四川
我看了一下,从八月末好奇小队做完光主题之后,整整一个月,我几乎都是猫在屋子里的。
七天前,国庆的第一天,好奇小队开始进行第一期最后两个主题的活动。
第一个主题是:固体压强。
许多生活中常常听见的概念与其真正的定义真的相差太远。要不要从一开始就让小朋友们认知到这一点呢,我的认知是:至少告诉孩子它们本来的意义,同时告诉他们生活中为了真实的描述一个事物,其实是把一个抽象概念具像化了。
比如最简单的一个概念:点。
我随意在一张纸上,用画笔点了一个红点,问坚果妈,我说这是一个点吗,她说当然是一个点。是的,生活中几乎每个人当然都是这样认为的。可是真的是这样吗,坚果妈说,在美术上应该是这样吧。我倒是认为,如果是画笔能够画出最小的图像,那么把它叫做一个像素更合适一些。
因为,点只是占空间一个位置的抽象概念。它没有颜色、大小、温度、味道以及其它的属性。而我们的眼睛要看到一个点,或者我们能够用其它的感受器官感知到一个点,必然是有物理属性的。比如我画出来的一个像素,它至少要有一个眼睛能够分辨出来的最小的面积,同时它还要具备颜色属性,然后呢,当然是要在光照之下才可以被看见。这时,它就不再是一个点了。
不过,任何抽象的概念最后也都是要具像化对应到生活中的,那怎么和孩子讲呢,我们就是要告诉他们,这表示一个点。
讲多了,慢慢他们就能够认知到了。不然,到了真正的要认识一个点的时候,再纠正它,就真的不容易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孩子到了初中之后接触抽象概念那么费劲的原因。
从这个主题板可以看见,这些概念,除了最后那个公式之外,都是非常非常常见的。
今天还是在小朋友们集中居住的高新绿道旁的驿站进行。每次的活动,带队的坚果妈都会和我提前来这里做充分的准备。

孩子们听得很认真,箭是如何射进靶心的呢,这就需要用到压强的概念去理解。

生活中其实处处都要考虑通过改变压强来解决问题。当然了,人们可能并不会直接把这些现像与压强联系起来。比如,用一根细细的绳子来提起这箱物品,是比较勒手的,手指被压的地方比较难受。生活中,要是背一个比较沉的包包,要是肩带比较窄,也会难受。
这时就要考虑把握手的地方变得宽一些,或者把肩带变得宽一些,也就是通过增加接触面积从而减小了压强。
没想到小家伙们对锯这么感兴趣。
是有很强的破坏欲吗,哈哈,也许是成就感吧。
锯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握把的地方,与手接触的面积比较大,而与木头接触的地方就只是锯齿啦,手臂的力量传递到握把的地方,手掌感受到的压强并不大,不过锯齿处的木头要是有感觉的话,就会痛得紧了,因为那里的压强足以撒裂木纤维。
孩子们能够认知到这个知识点吗?
其实也大可不必这么鸡,就是让他背下来,他真的理解了吗,我的理念是,感受到了,观察到了,体会到了,就很好了,当这样的概念多听听,多体会,就算种下了一个种子吧。
至于什么时候发芽,要看机缘了。
诺奖每年就那么几个不是吗,这几天今天的诺奖陆续都出来了。和往年一样,你看见咱天朝的人得了吗,嘿嘿,以后咱二代会有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