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看本质”?(教程)

 仁义和善 2021-03-11

作者:黃爾文

公元2021年3月9日


壹.

基础梳理

如何“看本质”?(教程)

引子

经过前面的篇章,现在我们知道了:从不同的“思路”去看待、去总结,我们可以对“某事物”总结得出不同的“本质定义”。

那么,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路”,根据“自身的情况”,去总结得出“适用于自己”的“对事物本质的定义的版本”。

所以说:“本质”它不是“唯一”的,甚至对于“同一事物”,在不同人心目中,是可以有不同的“关于本质的定义”的。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对于“同一个事物”,它“正确的本质”就可以有很多种,这些“正确的本质的定义”,它们都是可以成立的。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关于事物本质的定义”,它都是“正确”的、都是“成立”的呢?

显然“答案”是:并不是!

那么:哪些“对事物的本质的定义”是“正确”的呢?哪些“对本质的定义”是错误的、是不成立的呢?

这个我们也要学会去“分辨”啊!

而这个去“分辨”的“方法”,就是:我们需要通过掌握并运用“逻辑学”这种“工具”。

(关于“如何判断'本质定义’的真假”这个话题,我会在后面的篇章跟大家分享。)

那么我们究竟如何正确地去看待事物,去总结出“这个事物的本质”是什么呢?

本期就要来探讨“看本质的方法”,教会我们:如何去“看本质”?


什么是“本质”?

所以我们重新总结一下:什么是“本质”?

“本质”是指:

1.事物本身固有的根本属性、根本性质、固有的品质。(这是“第一点”)

2.该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基本特质。(这是“第二点”)

3.该事物固有的内部联系。(这是“第三点”)

所以,以上这些东西加起来,就是“本质”。


什么是“事物”?(引子)

回顾刚才对于“本质”的“概念定义”:

“本质”:“事物”本身固有的根本属性、根本性质、固有的品质;该“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基本特质;该“事物”固有的内部联系………

瞧,“本质”似乎全部都是关于“事物”的“本质”。

那么,什么是“事物”呢?“事物”的“本质”是什么?


“事物”的“本质”

我们同样去查“百度百科”:关于“事物”的“概念定义”是什么?了解“事物”的“本质”。

那么“事物”在“百度百科”上面的“概念定义”是:

“事物”(汉语词汇):客观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物体或现象。

“事物”(哲学释义):是指客观存在的一切事情和物体。

这些就是“事物”。

在“汉语词汇概念”中:分类为“物体”“现象”

在“哲学词汇概念”中:分类为“物体”“事情”

那么:

什么是“物体”?

什么是“现象”?

什么是“事情”?

我们下面来看,它们的“本质”:


“物体”的“本质”

现在我们来查“百度百科”,更加深入地了解“物体”的“本质”:

“物体”:指自然界客观存在的一切有形体的物质,一般分有气态、液态和固态。

“物体”:由“物质”构成的,占有一定“空间”的“个体”,都称为“物体”。通过“人类感觉器官”,可以感觉到它“存在”的“客观现实”。

“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由“物质”构成的东西。

“物体”:是具有“宏观形状”、“宏观体积”或“宏观质量”的“物质”。


“现象”的“本质”

现在我们来查“百度百科”,更加深入地了解“现象”的“本质”:

❶“现象”(汉语词语)

“现象”是事物表现出来的、能被人感觉到的一切情况。

“现象”是人能够看到、听到、闻到、触摸到的。

“现象”是“人”或“事物”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

“现象”在“文化艺术界”指:由于某种“创作”或“研究”而引发的“社会效应”。指已经存在一段时间,又被大家所熟知的“社会风气”或“行为”。

❷“现象”(哲学范畴)

“现象”指“事物”的“外部联系”。

“现象”是“事物”比较“表面”的、“多变”的方面。

“现象”与“本质”相对,是“本质”的“外在表现”。


“事情”的“本质”

现在我们来查“百度百科”,更加深入地了解“事情”的“本质”:

“事情”是指:“事物”的“实际情形”。

“事情”是指:“人类所作所为”、以及“客观世界”当中的“一切现象”或“活动”。


根据“百度百科”,我们如何去看“事物”的“本质”?

根据“百度百科”对“事物”的“概念定义”,我们如何去看“事物”的“本质”?

不管我们是从“汉语词汇”的“维度”去看,还是从“哲学”的“维度”去看…… 我们现在就先把这两个“维度”结合起来一起看:

根据“百度百科”对“事物”的“概念定义”,我们可以将“事物”分类为:

1.“客观存在的物体”。

2.“客观存在的现象”。

3.“客观存在的事情”。

(此处的“维度”是“思维角度”的意思。)

那么:我们如何去看“事物”的“本质”?

按照我们根据“百度百科”对“事物”的“分类拆解”,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这样去看:

1.某个“客观存在的物体”它的“本质”是什么?

2.某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它的“本质”是什么?

3.某一件“客观存在的事情”它的“本质”是什么?

这是根据“百度百科”上面对“事物”的“概念定义”,我们来进行“结构性拆解”,所得到的更细化的“看本质攻略”。

(此处“攻略”的“意思”是:方法、指南、策略、步骤、技巧。)


“维度”的“本质”

现在我们来查“百度百科”,更加深入地了解“维度”的“本质”:

从广义上讲:“维度”是事物“有联系”的“抽象概念”的数量,“有联系”的“抽象概念”指的是:由多个“抽象概念”联系而成的“抽象概念”,和任何一个组成它的“抽象概念”都有联系,组成它的“抽象概念”的个数,就是它变化的“维度”。

从哲学角度看:人们观察、思考与表述某事物的“思维角度”,简称“维度”。


重新定义“事物”

重新定义“本质”

那么我觉得,我们去看待“事物”的“本质”,不单单仅仅是局限于针对“客观存在于自然界当中的物体、现象、事情”,才能够去看它的“本质”。

就像是前面的篇章《“本质”的本质》:我们发现“本质”一词,也有它的“概念定义”,即:“本质”也有本质。

那么“本质”它是一个“事物”吗?

根据“百度百科”对“事物”的“定义”,我们可以将“事物”分类为:

1.“客观存在的物体”。

2.“客观存在的现象”。

3.“客观存在的事情”。

我们来看:

1.所谓的(广义上的)“本质”,它是不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物体”?

哎,它不是一个“物体”。

2.所谓的(广义上的)“本质”,它是不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

它也不是一种“现象”。

3.所谓的(广义上的)“本质”,它是不是一件“客观存在的事情”?

都不是,它也不是一件“事情”。

那么这个“本质”的这个“词语”的“概念”,它既不是“客观物体”、也不是“客观现象”、也不是“客观事情”,它是什么?

它就是一个“抽象概念”。

是存在于人类的“主观意识形态”、“思想”当中,所主观“创造”并“定义”出来的一个“抽象概念”。

那么作为“抽象概念”,它其实按照“百度百科”上面对“事物”的“概念定义”的“描述”,它是不属于“事物”的“范畴”的。

即:“概念”不属于“事物”。

但是,我们对于“抽象概念”,又是可以去总结出该“抽象概念”的“本质”是什么的…… 也就是这个“抽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但是,如果根据“百度百科”对“本质”的“概念定义”:所有的“本质”仅仅是代表着“事物”的“本质”。

那么,“抽象概念”既可以有“本质”,又不属于“事物”的“范畴”…… 这里就出现一个“漏洞”了。

要修复这个“漏洞”的话,其实我们要对“事物的本质”当中这个“事物”的“内在含义”(概念内涵)进行“拓展”,就是:此处这个“事物”的“概念内涵”应该包含“人类主观定义的抽象概念”在里面。

如果不这样做的话,“本质”的“概念定义”就应该更改、总结成:

1.“事物”或“抽象概念”本身固有的根本属性、根本性质、固有的品质。

2.该“事物”或“抽象概念”区别于其它“事物”或“抽象概念”的基本特质。

3.该“事物”或“抽象概念”固有的内部联系。

这个“概念定义”我讲清楚了吗?

当然,这个“本质”的“新定义”,稍微有点“拗口”,也许在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读者们理解起来的“混乱”。

所以还有另一个“解决方法”,就是干脆说:“本质”就是“事物的本质”,而此处的“事物”,包含了“人类主观上定义的抽象概念”(即:拓展其“概念外延”)。

这样总结起来,就比较“通顺”,也比较“好理解”了,对吧?


“内涵”与“外延”的“本质”

“内涵”与“外延”都和“概念”有关:

“内涵”是“概念”的“内涵”。

“外延”是“概念”的“外延”。

现在我们来查“百度百科”,更加深入地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本质”:

❶“概念”的“内涵”

“概念”的“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

也就是:该“概念”的“内容”。

如:“商品”这个“概念”的“内涵”,是指“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❷“概念”的“外延”

“概念”的“外延”是指:适合于“某一概念”的“一切对象”。

也就是:该“概念”的“适用范围”。

如:此处“人”这一“概念”的“外延”,是指“古今中外所有的人”。


“抽象概念”的“本质”

现在我们来查“百度百科”,更加深入地了解“抽象概念”的“本质”。

(我对“百度百科”的“内容”进行了“整理加工优化”,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吸收”。具体如下:……)

❶“高级抽象概念”

“高级抽象概念”是“传统逻辑”用以指称:在“客观现实世界”中,没有一个、或一类“具体事物”与“此概念”完全“划等号”地“适应匹配”(即:其“外延”不是一个、或一类“具体事物”),而仅以依存于“某个或某类事物的性质”和“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为其“反映对象”的“概念”。

比如:“哲学”、“本质”、“逻辑”、“传统”、“漂亮”……

❷“相对的抽象概念”

“抽象”,顾名思义,就是“抽掉了具体形象的东西”。

如:“人”,就可以说是一个“相对的抽象概念”,因为一个“具体的人”,有“性别、年龄、身高、相貌、社会关系”等“具体特征”,但“抽象”的“人”,就是不包含这些“具体特征”的一个“概念”,因此说:它是“抽象”的。而“具体”的“人”的“概念”,应该是:“黃爾文”、“牛顿”、“爱因斯坦”、“苏格拉底”、“孔子”…… 等具体的“人”。

❸“抽象概念”的“概念辨析”

(“辨析”:辨别、分析。)

“抽象性”和“具体性”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简单说:“概念”的“内涵”越小,则其“抽象程度”就越高、其“外延”也越大;反之亦然。

比如“人”比“男人”抽象一点,而“生物”又比“人”更抽象一点,“物质”则比“生物”更抽象。


贰.

出发:看本质!

如何“看本质”?(教程)

引子

现在我们已经把“本质”和“事物”,它们的“概念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给梳理清楚了。

那我们接下来看:我们如何去“看本质”呢?


捷径:查百科

之前我已经分享过一个“特别好的方法”,对我们来讲是个“捷径”!

毕竟,在许多时候,我们自己去破解“事物的本质”,还是有一点“难度”的……

那么这个“捷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可以直接通过上“百度百科”去查“这个事物”它的“概念定义”是什么?

在这个“百度百科”的“页面内容”上:一方面,它当然会有一个比较“官方”的一个描述“概念定义”的内容,以及除了“概念定义”以外,它还会有一系列的“科普知识”的内容。

那么我已经讲过了:一个事物,它的“概念定义”,其实就是在描述着这个事物的“本质”。

所以我们来看:“事物”的“本质”是什么?

刚才我们分了“三个点”:

1.事物本身固有的根本属性、根本性质、固有的品质。(这是“第一点”)

2.该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基本特质。(这是“第二点”)

那么以上这“两点”呢,其实也就是表现为:在“百度百科”当中,对“该事物”的一个“概念定义”。所谓“概念定义”,其实就是描述着“这两点”的“本质”。

那么,“本质”还有一点,就是:

3.该事物固有的内部联系。(这是“第三点”)

这个“内部联系”呢,就是关于:在“百度百科”上面,去“描述这个事物”的一系列的“科普知识的内容”,它其实就是在给大家“科普”这个事物“固有的内部联系”,让大家去了解这个。

所以呢,这些“科普内容”,也属于“本质”的一部分。

所以综合起来,这些“百度百科”里面的内容,它就是关于:“事物的本质”是什么?

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我们想了解“事物的本质”,我们就直接上“百度百科”去查这个事物的“概念定义”,以及浏览“百科页面”当中,在“概念定义”下面的一系列的“科普知识的内容”。

这些都是关于:该事物的本质是什么?


自行破解的思路(引子)

现在我们回顾了“看本质”的一个“捷径的方法”,就是我们直接去查“百度百科”的“概念定义”,这是直接去告诉我们“答案”的一个“捷径”。

之前的篇章里,我们虽然有提过这个“捷径”,但是本次讲得更加地“具体”、更加地“详细”,这次,我把这其中的“原理”都讲明白了。

但是我们知道:“本质”它不是“唯一”的,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路”,通过不同的“看待事物的角度”,也能够总结出不一样的“本质定义”的版本,甚至你可以定义出跟“百度百科”里面不一样的一个“本质”的“定义”。

许多时候,“百度百科”上面对“本质”的“定义”,也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参考”,它只是帮助我们去“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事物的本质”。

但是当我们真的需要通过“看本质”来解决“我们生活当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时候,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所遇到的问题是很“复杂”的,“百度百科”还不足以完全彻底地帮助我们去梳理清楚、去看透彻“针对于我们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还不足以让我们对“实际情况”获得“判断”,让我们知道“如何决策”、“如何行动”……

所以我们还是需要学会一个“技能”,就是除了“查百科”以外,我们需要具备“自主去破解事物本质”的能力。

那么,我们如何“自主地去破解事物的本质”呢?

具体方法下面奉上:


自行破解的思路

我们用“结构性拆解”的方法,来总结一下:我们通过“自主”去“看本质”的“思路”。

今后,我们不管遇到“任何事物”,我们首先看:

这是一个“物体”?

还是一种“现象”?

还是一件“事情”?

还是一个“抽象概念”?

如果这是一个“物体”,那么我们可以这样思考:

思路1:该“物体”本身固有的根本属性、根本性质、固有的品质,是什么?

思路2:该“物体”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基本特质,是什么?

思路3:该“物体”固有的内部联系,是什么?

如果这是一种“现象”,那么我们可以这样思考:

思路1:该“现象”本身固有的根本属性、根本性质、固有的品质,是什么?

思路2:该“现象”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基本特质,是什么?

思路3:该“现象”固有的内部联系,是什么?

如果这是一件“事情”,那么我们可以这样思考:

思路1:该“事情”本身固有的根本属性、根本性质、固有的品质,是什么?

思路2:该“事情”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基本特质,是什么?

思路3:该“事情”固有的内部联系,是什么?

如果这是一个“抽象概念”,那么我们可以这样思考:

思路1:该“抽象概念”本身固有的根本属性、根本性质、固有的品质,是什么?

思路2:该“抽象概念”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基本特质,是什么?

思路3:该“抽象概念”固有的内部联系,是什么?

以上便是我总结出来的,我们可以去“自主进行看本质”的“思路”。就是要先将“事物”分类为“物体”、“现象”、“事情”、“抽象概念”…… 其中,我们按照“任意一种思路”去思考、去破解,都可以帮助我们去看到、去总结出“该事物的本质”。

而当我们在“其中一条思路”遇到“阻碍”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选择“换一条思路”去“看本质”。

这是我献给大家的,关于“看本质”的“攻略教程”。


自行破解练习

接下来,是我们“自行练习”的时间。

“学习、学习”:就是我们又要“学”、又要“练习”。

所以,我们“学”是“学理论”,“练”是“练习”这个“技术”、这个“技能”,要掌握这个“能力”。

那么“练习”的“方法”如下:

训练1:我们要找来一个“物体”,去按照“三种看本质的思路”进行破解,这样“练习”。

训练2:再找来一种“现象”,按照“三种看本质的思路”进行破解。

训练3:再找一件“事情”过来,按照“三种看本质的思路”进行破解。

训练4:再找个“抽象概念”,我们来对它进行“三种看本质的思路”,来进行破解。

以上,分别根据:“物体”、“现象”、“事情”、“抽象概念”,拿来针对性地进行“看本质”的“训练”。

我内容写到这里,已经非常地“烧脑”,非常辛苦了。所以“具体的举例子”……

大家“自行练习”吧,我在这就不再“举例子说明”了。

但是在《社会人力量》正式出书的时候,在那个版本,我肯定是要加上这些详细的“案例的演示”的吧。

那么在这里,大家就自己练习吧,拜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