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崩漏、睾丸痛、手心痛 ——张玉林老师门诊直播笔记

 灵兰小草 2022-10-09 发布于山西

张玉林老师门诊直播笔记

直播整理:徐孝刚

编辑:灵兰小草

案例一

患者情况:女,50岁左右,体重124斤。舌红,薄白苔,右膝盖下方骨头疼,无法走路,无法打弯,脉偏数,患者自述最近身体虚弱,工作忙。不怕热,怕冷,小肚子凉。左寸沉小,左关弦滑,左尺沉细,右关细,沉弦细,肝脉不足,两尺脉都沉、硬,2003年崩漏,流了两个月,从此后,再发生崩漏是这几年,一直采取中医治疗。

确定是寒湿体质,面色,舌头青紫底色,有成片的瘀斑,皮肤很好,少颊部红润,但是鼻子以下,面沉,也是寒象,嘴唇青紫,确定是寒湿没问题的。在寒湿基础上出现月经问题,要么是延期,要么是来了不走,这不是崩漏,崩漏出血量大,她的出血量少,颜色发黑,块状,这是淋漓不尽。晚上起疹子,是慢性荨麻疹,一咳嗽以后,腹压增高后,尿失禁,寒湿体质确定。基本原则就确定了。温+祛湿,用大热的药去温她,寒则温之,祛湿。

从脉上分析,双尺脉都是沉的,稍微有点偏硬,在浮中沉三部取法当中,哪个脉像最明显就用哪个脉,力度不够的时候是细小,再往下沉取的时候就不细了,浮中沉,取到底再慢慢向上抬,体会哪部脉最明显,就描述哪部脉。

第一步确定寒湿体质。双尺都是沉的,肯定是肾寒,关脉,脾胃脉是沉弦的,沉弦主脾胃不通的,肚子如果给她按揉的话,里面是有硬结的,抠住会很疼,气机不畅的地方,中医里脾胃是一个东西,此处不是痞满,痞满是自己感觉账,但是摸着是柔软的,肝脉是弦滑的,弦滑主痰湿,寸脉是沉细紧的,表明肺上是有寒的。尤其是有寒饮的,心脉偏沉一点儿,心肾同于少阴,都是有点儿偏寒,荨麻疹跟肺上的寒关系不大,但是跟脾胃不通有关,凡是有过敏因素的,都跟肠胃有直接关系,治湿疹,治荨麻疹都要从脾胃上去调。

患者提问:腿是怎么回事儿?老师回答:一个是寒湿,一个是活动太过。腿的治疗原则是着热,热泡脚、艾灸。

出方:附子大黄汤为及本方,温下焦和消阴寒积聚的东西,生大黄,在讲阳明病泻心汤的时候,像这位患者的情况是不能用泻法的,但是在金匮要略里有附子大黄汤,用来消她的这种寒瘀。老师不建议用小建中汤,因为里面有饴糖,可以用六君子,但是没给她用人参,人参是滋补津液的,这位患者津液还真不亏,主要是体内寒湿,所以参是不用的,桂枝要用,有点儿咳,所以把杏仁和厚朴用上,随着咳嗽漏尿,中医讲中气下陷,跟脏器脱垂一个道理。可以考虑加强中气,可以把调脾胃的方子中白术用量加大一点儿,再加点儿行气的就可以了,不用特别明显的升提作用,但是黄芪要用,用黄芪补中气,另外黄芪祛痰祛湿,该患者,没有到肾虚、肾气不固的程度,是肾寒。脉不是没劲儿的,方子吃了以后可能会有点儿闹肚子,排寒湿,附子和大黄都用10g就行,没多用。方子基本上出来了,再做点儿加减,加一点儿活血的,草红花就够了,晚上荨麻疹痒,加点儿止痒的,方子基本就完成了,如果考虑方子还不够,补肾的加一点儿也行,熟地、山药、山萸肉,加与不加都可以。地黄都有碍脾胃的作用,本来就不大通,所以不加也行,肠胃调通以后,慢性荨麻疹自己就没有了。

医嘱:凉东西不能吃,降温后加衣。

案例二

患者情况:男,1966年生,168cm72公斤。带了体检表,老师先摸脉,患者自述,某项指标偏高,两年了。口渴,心率慢45-55下之间,泌尿系统自己没有感觉,尿有黄色,早晨心率可以慢到30-35下,不想接受西医手术治疗,吃了很多药后睾丸疼,坠胀疼,触碰更疼,喝了酒以后也是睾丸疼,感觉酒能进入身体每一处,体重减轻20多斤。大便糖稀、粘马桶,浑身没劲儿,比较乏力,不饿,胃口好,中午不吃饭也不会饿。偶发性心“绞痛”,一出汗就控制不住,一直出,中医调了一年多,不疼了,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还是很高,青紫舌,大片瘀斑,满舌遍布小的裂纹,舌体干燥,薄白苔。肿瘤标志物,只适合癌症治疗中的动态观察,不适合大面积筛查。

体质判断:脉上容易把硬当做有力,嘴唇、鼻尖、脑门三个程度,有没有里是摸下去拱手不拱手,摸脉一定轻轻搭上,向下浮中沉,再往上抬,关尺之间变化太突然,尺脉是沉的,到关一下子浮上来,尺脉延长了,符合睾丸疼的情况。在判定体质的时候不能拿便粘马桶就判断是湿热,他明显还有便溏,出现便溏有热痢、有寒下利,但是寒利挟湿。

脉是缓的,好像有点儿涩,往来艰难,但是还构不成涩脉,但脉费劲,因为又沉又硬,如果单纯不看其他,面色都不看,就伸胳膊,绝对判断不出这个人是湿热的,是寒象比较重的,年轻时脉迟(就是缓),现在的脉是以沉、弦硬为主的,肝脉:浮弦细硬的,脾胃脉弦硬,老师问最近爱着急吗?患者答是,着急焦虑,老师讲:因为肝脉浮起来了,寸脉弦细的,这个弦细还够不上心脏上有明显感觉,但是会影响他的情绪,整体上寒是重了,老师以前治疗过一位企业高管,睾丸凉,腿之间像夹冰,五年时间反复看病,其他医生以为是寒,结果是里热,郁结,阻碍气机的运行了,以四逆散为主,一个月就治疗好了。

这位患者,老师诊断为肾寒、肝寒、肝血不足和心血不足,所以在舌头上出现寒象是青紫的,有瘀斑,满布小的裂纹,苍老舌,津液也是不足的,寒是在下焦,中上是津液不足,出现口干,出现情绪的不稳定,清下焦寒湿,上面还要给他补足津液。清下焦寒用附子汤,合方。以六君子汤为基础,脾胃脉是个弦硬的,把它理解成四逆汤也行,附子、干姜、炙甘草都有,把它理解成附子汤也行,附子、白术、白芍、茯苓、甘草都有,去寒的。健脾胃也是去寒,再加上直接去里寒的,四逆汤,附子汤,还有炙甘草汤来调理心脉弦细,但是炙甘草汤没用阿胶,也没用火麻仁,这个方子为了给他补充心的津液和肝的津液,针对肝用了乌梅和当归,酸收一下再补肝血。用龙骨和牡蛎不是用来纯粹镇定的,桂枝龙骨牡蛎汤,是男子伤精,女子漏下,怎么判断伤精的?不到60岁,这脉这么硬,比他的年岁提前的,再过20年这种硬就是正常的,产生的原因,一个是寒,一个是津液的亏虚,伤精。

医嘱:可以泡泡脚,但是不能出大汗,把身体泡热就行。天凉加衣。

案例三

患者情况:女,类风湿病史,手晨僵,手心疼到睡不着,第一次出现手心疼,脚是热的,肉疼,肩疼十多天,胳膊活动未受限,不怕冷,大便可,接受过西医治疗,舌头紫暗红,薄白苔,桂枝芍药知母汤。

以后遇到类风湿患者,增加摸脉技巧,从手腕端向手肘端推,感受弦直脉比较明显,老师判断患者阴病见阳脉,是好现象。

西医的风湿热和中医的风湿不是一回事儿。风湿热是发烧,大关节肿大,中医风湿是风寒署湿燥火中的风湿,类风湿是风、寒、湿三气杂合在一起导致的。

提问:

  男患者提问是怎么判断他是寒湿体质,根据脉和体型,并不胖,面色50几岁属于偏正常的,在健康肤色之下,有一点发白,白应是肺的颜色,但是白也主不足和寒,黑也主寒,舌苔典型青紫舌,有瘀斑,满舌都是裂纹,但舌体是苍老的,脉基本上是沉弦硬的,判断为寒湿体质。

  晨僵:一早醒来手指麻木屈伸不利,就是晨僵吗?

  不是麻木是疼痛,肯定是伸缩费劲,疼,不止是麻木。

  津液亏虚脉也是硬的吗?

  出现硬脉就两个,黄帝内经谈到寒盛则坼,燥盛则干,日常生活经验,土有水就变成泥了,湿盛则泥,没有水分,土就变成硬块了,寒盛也是硬的,燥盛也是硬的。

  如何区别中风前的麻木和颈椎病的麻木,好区分吗?

  需要比较高深的脉诊功夫,中风前的麻木,主要体现在心脉上,颈椎病的麻木,主要体现在肺脉上,上鱼际的地方,但在实际中,尤其是年纪比较大的,她又有颈椎病,心脉还小,这时候怎么确定?在没有把握的时候,先捡重的来,先预防脑血管中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