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姜,诗经时代的一位美丽女子,《绿衣》是她心态回归自然的写照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22-10-09 发布于湖北
原创2019-07-18 18:09·小话诗词

导言:

《绿衣》是《邶风》中的第二篇。《邶风》,顾名思义,就是采自于邶这个诸侯国的民歌,经过诗人的加工整理,罄竹而书,成为了咏唱的诗歌。

诗经里


绪论:

邶,是西周初期的一个诸侯国,朱熹在《诗集注》中是这样注释的:

邶、鄘、卫,三国名,在禹贡冀州,西阻太行,北逾衡漳,东南跨河,以及兖州桑土之野。

邶、鄘、卫都是三个诸侯国名,从地理位置上来说,他们是相邻的三个诸侯国。邶、鄘、卫在商代是朝歌和朝歌附近地区的地理区域。

邶的大致位置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东南,鄘的大致位置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汲县东北,卫的大致位置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淇县附近。

在《诗经》中均有采自于邶、鄘、卫三国的民歌,是因为邶、鄘、卫三国地理位置相近,而且有着相同的文化,而且这三个诸侯国都是和西周统治者同姓的姬姓诸侯国。

及商之季,而纣都焉。武王克商,分自纣城,朝歌而北谓之邶,南谓之鄘,东谓之卫,以封诸侯。

将邶、鄘、卫作为一个地理名词来看待,是正确的解读。周武王伐纣灭商后,将原来属于商朝的殷都安阳和附近的地方分封给了纣王的儿子武庚。

他的这一举措是为了稳定和笼络商朝遗老的人心,但是武王又对武庚不放心,就把自己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霍叔派过去共同辅佐武庚。

其实是为了监督武庚,管叔监理卫,蔡叔监理鄘,霍叔监理邶。后来武庚果然叛乱,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平定了武庚的叛乱,就把邶和鄘都并入了卫。这些在这篇文章里就不展开叙述了。

另根据《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中“吴子使札来聘”记载,吴国的公子季札来到鲁国,鲁国的乐工们为季札献上诗歌舞蹈,尤其是咏诵了邶、鄘、卫的诗歌。

季札在评论时将此三地的诗歌并行说出,说出了这些诗歌的共同特点,且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邶、鄘、卫三地的诗歌风格自成一体,这是区别于其他诸侯国的诗歌:

吴公子札来聘……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为之歌《邶》、《鄘》、《卫》,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


在《诗经》接下来的赏析中,邶、鄘、卫的诗歌会一一解读到,所以有必要做一个简要地介绍。

《绿衣》这首诗共四章,每章四句。还是采用分章赏析解读的方法,最大程度地将每一章的主题显现出来,虽然分章但不失有机而统一的整体,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诗经·邶风·绿衣》鉴赏:

第一章节:托物起兴,直抒胸臆,表达出了内心的忧伤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注释:

衣:《释名·释衣服》中说:“凡服上曰衣。衣,衣也,人所依以避寒暑也。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也就是说,上身穿的服装叫衣,下身穿的服装叫裳。

我国的服装文化和色彩文化源远流长,古人自从用蚕丝织成精美的丝绸。抽丝剥茧,经纬纵横的工艺便日趋成熟。自汉代以来在享誉世界的丝绸之路上,一匹匹精美的丝绸运往西域,运往更远的地方,甚至到欧洲的罗马。

丝绸之路

丝绸成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古人对色彩的认识也是很久远的,很早的时候就提出了五色的概念,“青、赤、黄、黑、白”五种颜色就是古人认为的五色。

古人创造性地将颜色与服装结合了起来,制作出了五彩斑斓的服装。丝、麻、葛等制作而成的布匹也与印染工艺结合起来,将我国的服化道以多姿多彩的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

里:衣服的内衬。

曷:何时,怎么的意思。

维:语气助词,无实义。

已:停止。

译文:

绿色的上衣呀,绿色的上衣黄色的内衬。

心里忧伤啊,何时才能停止。

丝绸

第一章节赏析: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上身的服装是绿色的,而里面的内衬却是黄色的。这样的一件上衣颜色搭配确实独特,因为在诗经时代,五色才是正色,五色也是等级制度和礼乐制度的一部分。

而绿色显然不是正色,代表正色的黄色,是彰显身份尊贵的颜色,却只能做衣服的内衬。很明显这是不合诗经时代礼乐制度的,好像把一件衣服穿反了一样。

这样的穿法是不伦不类的,从衣服表里颜色的错位能看出来这是上下失位的体现,当然就不符合诗经时代的礼乐制度了,是一种不合规范的穿法。也难怪春秋末期的孔子会发出“礼坏乐崩”的感叹。

看到这样的穿衣方式之后,诗人不禁忧伤不已,悲从中来,托物起兴,直抒胸臆,发出了“曷维其已”的感叹。那么发出这样感叹的人是谁呢?

她是一位女子,名叫齐姜,这位女子因其在《诗经》和《左传》其他古文献资料中出现的次数很多,而被载入史册。

西周分封时,姜太公封于齐地,姜姓遂为齐国国姓。齐姜就是齐庄公的女儿,后来她嫁给了卫国国君卫庄公,所以也叫庄姜,她是诗经里的美女。

《卫风·硕人》就是专门写庄姜之美的一首诗歌,尤其是对庄姜仪表神态的描写之词,成为了诗经中描写女子之美的开河之作: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第二章节:重章叠句,诗意递进,情感升华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注释:

裳:裙子。

亡:“忘”的通假字

译文:

绿色的上衣呀,绿色的上衣黄色的裙子。

心里忧伤啊,何时才能忘掉。

第二章节赏析:

庄姜身为齐国公主,又嫁给卫国国君,身份地位尊荣,又为何会如此的忧伤不已,而发出这样的感叹呢?原因有几点:

第一点就是史料《左传》中明确记载的一件事情: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早死。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

《硕人》不光写出了庄姜的身份尊贵以及美丽,还写出了庄姜出嫁的盛大场面。从《左传》记载中不难看出,庄姜由于婚后无子的原因,遭到卫庄公的冷落。卫庄公喜新厌旧,又娶了厉妫和戴妫,庄姜更加得不到卫庄公的关心呵护了,更谈不上被爱。

“母以子贵”是王室婚姻的典型特征,庄姜无子,加之卫庄公另寻新欢,庄姜自然就受到冷遇,其实她的生活并不是很快乐。

卫庄公又娶了陈国之女厉妫,再娶了厉妫的妹妹戴妫,不再宠爱庄姜。这样的心理落差甚至心理失衡才是导致庄姜忧伤的原因,她是孤独的,落寂的,心情是很不好的。

第二点就是这桩婚姻本身的问题。庄姜嫁给卫庄公应该说是一件彻头彻尾的诸侯国联姻,只是出于联姻的目的,这桩婚姻是没有爱情基础的。

即使是他们门当户对,身份地位同样尊荣显贵,但是一场没有爱情的婚姻是多么地三观不合,没有爱情的婚姻是失败的。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是比的写作手法,“心之忧矣,曷维其亡”是庄姜托物起兴。庄姜并不会选择隐忍不发,也不会忍气吞声。她只是想将这种忧伤尽快地忘掉,尽早地从忧伤的阴影中走出来。

她将自己的心理落差和心理失衡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出来,这是由她养尊处优的身份和才情决定的,她有勇气也有能力把她的忧伤表达出来,写出来就坦然了,


第三章节:触景生情,思念古人,思念最初的礼乐制度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訧矣。

注释:

女:“汝”的通假字,你的意思。

治:诗中指对蚕丝的纺织和整理的意思。

古人:上古先贤之人、君子,礼乐制度的制定者、遵行礼乐制度的人。

俾:使。

訧(yóu):过失,错误。

译文:

绿色的丝啊,是您亲自纺出来的呀。

我思念先贤君子的言行,使我避免了多少过失啊

第三章节赏析:

生长在诸侯王室的庄姜,从小对礼乐制度是耳濡目染的,也是很清楚礼乐制度的含义的。厉妫和戴妫的上位接踵而来的就是自己的失位,作为一名女子,这样的事情诗很难容忍的。

庄姜是名门闺秀,深知礼乐制度的内涵。所以她时刻告诫自己即使受到了被冷落的待遇,也不能做出错误的行为,自己的言行也要符合礼乐制度的规范。

《毛诗序》评《硕人》时说“庄姜贤而不答,终以无子,国人闵而忧之。”这段话说出了了庄姜孤独终老的事实,也说明很多人都很同情庄姜的遭遇。“庄姜贤而不答”才是更重要的信息。

庄姜面对这一既定事实,她没有做出偏激的举动,而只是用沉默对待这一切。想一想这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啊!

一个生长在王侯之家的公主,从小锦衣玉食,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在婚后遭遇了巨大的不幸,孤独终老。这是多么悲催的一件事情,真的很难想象她的痛苦以及她的心理承受能力。

所以她才会怀念礼乐制度,渴望礼乐制度,她自己所遭遇的上下失位,也表明了礼乐制度的日渐式微。感伤自己的遭遇,寄望于礼乐制度的重整。

当然话说回来,庄姜的想法是特定时期的自然而然的想法,是诗经时代的产物。那个时代的制度放到现在也是常人不能理解的。鉴赏当然只是为了“就诗论诗”而已。

第四章节:“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庄姜心态的回归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注释:

絺(chī):细葛布,葛布是用葛藤织成的一种布,俗称夏布。

绤(xì):粗葛布。

凄:凉。

译文:

细葛衣啊粗葛衣,穿在身上清凉如风。

我思念先贤君子的言行,正合我心意。

第四章节赏析:

庄姜在一开始很难接受这样的现实,婚姻的不幸,爱情的缺失,上下失位,庄姜再怎么身份尊贵,地位荣宠,她也是一位女子啊。哪一个女子不渴望甜蜜的爱情、幸福美满的婚姻、和可爱的孩子呢?

可是庄姜的婚姻中这些都没有,她的心路历程一定是心酸痛苦的,可是这一切他不得不面对,而且要勇敢地去面对。但庄姜没有采取极端的方法,而是很冷静很坦然地面对这一切。

《甄嬛传》里的皇后乌拉娜拉氏在面对雍正的冷落和自己失位时,歇斯底里地说出了“臣妾做不到啊”的话。她一生阴冷、毒辣、机关算尽却落得个满盘皆输,这一声歇斯底里的呼唤是她一生的写照。

而庄姜却做到了,她在自己失位时,显得是如此优雅。她接受了人生的大起大落,接受了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到孤独终老的现实,接受了人生的巨大转变。

是什么信念支撑着她,让她做到了常人难以做到的事情?答案就是她那个时代的礼乐文化,亦或说是她从小接受的教育、教养、文化熏陶。

能耐得了寂寞,能受得了孤独;能如繁花似锦,也能风轻云淡;恬静安雅的庄姜就是这样的一位女子。“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个中滋味只有庄姜自己才能体会的到。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就是庄姜顺其自然的心态,就是她心态的回归的有力证明,朴素而自然。

此时此刻,我想借用《小窗幽记》的作者陈继儒的一句话,送给这位两千多年前的美丽女子庄姜:“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结语:

这位诗经时代的女子,以一首《绿衣》将自己完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她的《绿衣》之声让两千多年后的我们也为之动容。

在《邶风》、《鄘风》、《卫风》的诸多篇章中,庄姜的身影还会出现,《燕燕》、《日月》、《终风》、《硕人》这些篇章都与庄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借赏析《诗经》的机会,对庄姜生活的诗经时代的社会风貌做更进一步的探讨,也是一件快慰人心的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