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是一个不敢努力的人吗?

 中山中 2022-10-09 发布于广东

KnowYourself答:

“咸鱼”这个词最近几年经常被大家用来自我调侃。在我的观察中,身边自称“咸鱼”的人,大多不是理直气壮地瘫着,而是一边焦虑一边就地躺下,然后继续躺着焦虑。更有意思的是,很多“咸鱼”与其说是不想努力,不如说是不敢努力。甚至,他们还会主动给自己“挖坑”。

如果你也是这样一条无法心安理得瘫着且不知为何离自己内心想要的东西越来越远的“咸鱼”,这篇文章或许能帮到你。

不敢努力且主动“挖坑”,是一种自我设障

这种看起来很不理智的,不仅不努力,还自己给自己“挖坑”的行为,在心理学中有一个对应的概念,叫作自我设障(Self-handicapping)。它在1978年由心理学家Edward Jones和Steven Berglas首次提出。

自我设障,指的是在进行一件事之前先给自己预设障碍,做出对成功不利的行为或言辞,并在事后将结果的不理想推脱给事先预备好的理由。它是一种认知策略。自我设障者在预测自己无法达到目标或者可能表现得极不理想的情况下使用这种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自我设障虽然是一种“策略”,但它的发生通常是自动的、无意识的。换言之,给自己“挖坑”的人可能并意识不到这种行为倾向,觉察不到自己行为的意图。

Berglas和Jones(1978)在研究自我设障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巧妙的实验:

志愿者们在进入实验室后,先会被分配到一个任务。其中一部分人拿到的是一个非常困难的测试(基本只能靠瞎猜),另一部分人则被分配到相当简单的测试。志愿者对于彼此之间的测试难度差异并不知情。

完成后,两组志愿者得到同样的反馈:你完成得很出色,结果非常好。此时拿到极困难任务的志愿者心里会有所疑惑,并把这种侥幸的“出色”全都归功于运气。相对地,简单任务组就不会对这个反馈感到意外。

接着,志愿者们被告知刚才只是一个预测,主要是测试一下他们现在大概的水平,接下来会再做一次测试,并把结果作为真正的实验数据。

在第二次测试开始前,志愿者们被告知现在有两种药可供选择,一种增强药可以提升他们测试时的表现;另一种药会削弱他们的能力,使他们的发挥受到影响。

猜猜哪一组有更多人选择了会削弱能力的抑制药呢?

答案是困难任务组。

这组人深知自己第一次的优秀表现是侥幸,所以他们担心再做一次很有可能会“露馅”。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心,也为了维护他们在实验者心中的形象,他们需要一个好的借口来掩饰自己的失利,而“我服用了抑制药”就是一个最完美的理由。这是一个自我设障的典例。

自我设障有两种类型,一种叫作行为式设障(behavioral handicapping),另一种叫做宣称式设障(claimed handi-capping)。

顾名思义,前者给自己设置障碍体现在实际行为中。他们可能会故意做一些会扰乱自己发挥的事情,比如拖延、酗酒、通宵打游戏等等。他们还可能通过在明明知道该做什么的情况下,却什么都不做,来达到设障的目的,比如“裸考”“裸面”。

而另一些自我设障则是“宣称”的,即口头上表示自己因为某些原因处于劣势。考试前说自己没复习,演讲前说自己身体不舒服,约会时说自己其实不太会化妆,都属于宣称式的自我设障。不过,这种宣称并不一定与实际行为一致。

自我设障看似是一种自我保护,长期却会给我们带来伤害

给自己“挖坑”这件事,的确有它的积极作用。

人们通过自我设障为可能的失败寻求看似合理的外归因(将事情的结果归结于与自己无关的外部因素),这样做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因为,比起自己拼尽全力也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被评价为“能力不足”“不够聪明”“没有魅力”——即便这种评价实际上只来自他们自己;人们宁愿自己是由于故意不努力,而被人说“咸鱼”,或是将失败理直气壮地推给“时间不够”“没有准备”,或是“身体不适”。

毕竟,对许多人来说,面对和接受“我努力了也不过如此”这件事,才是最困难的。

自我设障不仅能起到维护自尊的作用,甚至还能在特定情况下提高人们的自尊,发挥自我强化(self-enhancement)和印象管理的作用。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就是一个人在自我设障的情况下依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在这样的时刻,我们在享受成功的喜悦的同时,还能给自己再加一层光环——“我都出了状况,还可以做得这么好”。

甚至,在一些人的眼中,“努力”并不是一个褒义词。他们会觉得,那些拼命努力,却没有取得什么明显成就的人,有点儿“傻”。所以他们想要给自己营造一个“不努力”的形象,在这样一种形象背后,包含着一种我只是不努力,我努力了就一定会和现在不一样”的幻想。

事实上,研究结果显示,在完成任务时使用自我设障这种策略,的确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一个人的自尊水平,让人们的自我感觉更良好,不论任务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然而,自我设障能给我们的“保护”一定是暂时且脆弱的。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虽然自我设障是一种用来保护自尊的策略,但若是经常这样做,会让人们不自觉地将对自己和未来的期望越放越低,他们对自己能力的认知也会越来越不准确。他们只会去好好完成那种极其简单,几乎不可能失败的任务。换言之,人们会由于习惯于给任务增添不必要的障碍,而逐渐失去检验自己究竟能做到什么程度的机会——优势在哪里,极限又在哪里。

而真正健康的自尊,一定是建立在对自我有相对全面的认知的情况下的。这种“全面”包括:清楚认识到自己擅长与不擅长的地方,优势与劣势,并能够在此基础上依然坚信自己的价值。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说自我设障带来的短期自尊的提高是不堪一击的,长期来看,它本身就是我们给建立健康自尊所设立的一个障碍。

归根结底,自我设障始终是一种消极回避的策略,甚至可以说是自我欺骗。它既不能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也无法给人带来任何实质意义上的成长。长此以往,甚至会变成一种恶性循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