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台术后刀口裂开的麻醉

 麻醉MG 2022-10-09 发布于山东

周二,一台急诊手术打破了原有的手术顺序。原本负责妇科麻醉的张医生,被临时安排麻醉这个急诊手术。

接到手术通知,张医生就赶紧前往病房查看患者病情。这是因为,急诊手术一般都是危及生命的,至少也是不能再耽搁的手术。

然而,他刚到病房后就察觉到气氛有些不对:患者在床上龇牙咧嘴地喊疼,家属在旁边怒目而视着前来查看的医护人员。看那情况,对我们的医疗服务是相当不满的啊。

尽管如此,张医生还是很有经验地、耐心地和家属沟通。从家属不满意的只言片语中,尽量搜集有关患者病情的信息。

经过初步了解,张医生掌握到这是一个前几天刚做过手术的患者,因为刀口裂开要二次手术。身体指标方面,有严重的气管问题。手术那段时间,一直用药物控制。但术后连续地卧床,已经有坠积性肺炎,每天都有大量的痰液出现。

看那情况,外科医生对当时的情况也很挠头。

(图文无关)

《“虎背熊腰”后的“战役”》

照片来自第二届“仁心杯·最美白衣天使照片征集大奖赛”

拍摄者:李萌萌

很快,患者就被推进了手术室。张医生这边,也很快为患者进行了全身麻醉。

当完全掀开患者的衣物和腹带后,张医生终于看清楚了:这个切口裂开还是很严重的。联想到患者严重的气管问题以及严重的肥胖,张医生大概猜出裂开的原因了。

再次缝合这个刀口的时候,困难重重:首先,外科医生要重新修整一些厚厚的脂肪切面;其次,还要彻底切除可能的感染或者坏死的组织;最后,还要再修一下皮肤切缘。如果不露出新鲜的组织,恐怕还是长不上。

看到片子上患者肺部的坠积性肺炎表现,张医生非常挠头。如果不是急诊手术,这个麻醉是坚决不能上的。但既然上了,如何拔管就是一个大问题。尤其是这样激动的家属,如果再因为拔不了管进ICU、多花钱,恐怕矛盾就更激化了。

虽然张医生也不确定最终能否成功拔管,但他也在努力通过肺通气保护策略、限制输液以及精确调整麻醉深度和用药来奔着拔管努力。理论上,这样做肯定会有利于患者肺功能的改善。但医疗上的事儿,谁也不敢百分之百保证,只能说尽全力。

如果是平时缝一个刀口,最多半个小时。这个刀口,足足让外科医生缝了一个多小时。脂肪太厚了,再加上已有部分液化,还要尽量使术后刀口长得好一些,都在考验外科医生缝合技术。虽然缝合技术不是绝对影响刀口的因素,但也要尽量避免刀口的再次出现问题。

手术结束后,家属脸上仍旧没有一丝满意。外科医生,包括张医生,虽然自知无错,但不知怎么的,心里莫名有一种愧疚。

之后,外科医生立即在科室内讨论了这个病例。最终,大家的意见是,这次的刀口裂开是多因素结果。

首先,肥胖是最大的因素。肥胖患者的组织血运差,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刀口愈合慢以及抗感染能力下降。刀口一旦出现感染,就会发生脂肪液化以及刀口裂开。

其次,患者气管不好。频繁地咳嗽,也大大增加了刀口裂开的可能。

再次,由于肥胖患者以腹式呼吸为主。为了能让患者不那么难受,家属也多次让医生松一松绑在腹部的腹带。这正是由于这种好心,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刀口裂开的漏洞。

这个病例给我们深深敲醒了警钟:医疗规范和医者仁心,始终是并行的。但在二者之间,一定要做好平衡。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肥胖一点好处都没有。为了健康,一定要控制体重!


学术文章、科普文章约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