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答:公元前3世纪的东亚与西方世界交流程度如何?

 历史冷新泡 2022-10-09 发布于上海

最近,冷炮重启付费问答

作为我们与读者们展开深入交流的有机模式。

任何朋友只需支付 10元

便可由我们来回答你的一个历史疑问,

并以短文形式呈现在大家面前。

问:公元前3世纪的东亚与西方世界交流程度如何?

答:虽然狭义的丝绸之路尚未成型,公元前3世纪的东西方贸易其实已相当发达。甚至在某些层面呈现出“早熟”状态,相比后来由秦汉等中原帝国担任一极的盛世阶段而言,更利于技术、文化等介质的有序传播。但苦于年代久远,以及后世的地缘格局变迁,容易给读者产生出过于紊乱且原始蒙昧的刻板感观。

狭义的丝绸之路 不过是古代东西方贸易的集中缩影

事实上,自上一次冰河期结束起,许多事关文明兴废的原材料就非常依赖长距离贩运。例如20世纪的科学家就发现,被包裹于中亚群山和草原荒漠之间的阿富汗北部,竟是苏美尔人最重要的铜矿来源。换言之,当时已有大量相互协作的人群,频繁往来于波斯湾和呼罗珊之间。

苏美尔人的冶铜工艺 就需要从中亚大量进口原材料

而且类似情况还被发掘于欧洲和远东。前者在迈锡尼时代,必需走海路进口塞浦路斯或叙利亚的冶铜原材料。后者在殷商时期,同样有为掌握优质矿源而劳师远征到江西境内。可见国际贸易几乎是与文明同岁,差别仅仅在于交易介质和参与人群,而非亘古不变的需求挖掘。

迈锡尼与殷商 同样需要远距离输入铜器原料

因而在公元前10-3世纪间,看似偏远的东亚实则拥有多条国际化交流线路:

其中最大的一条,便是由蒙古高原直通黑海北岸的民族迁徙走廊。从使用铜器的雅利安战车操纵者,到策马奔腾的斯基泰铁器牧民,都是由该线路实施自由流动。至于更为古老的石器时代先民,多半也是依相同步骤追逐各类飞鸟走兽。这主要是因此人类尚不能大规模推倒森林沼泽,所以气候凉爽、蚊虫较少且通行条件更佳的地方,往往容易发展成贸易更繁荣的快车道。期间还可通过阿尔泰山、太行山等类似地形调整方向,为族人寻觅到更大生存空间。

从青铜时代的安德罗诺沃文化开始
草原商路就是东西方相互交流的最大主干道

因此,商周两朝皆有自北方逐步南下的立国史诗,且往往是一出场就对新邻居们保有某些技术优势。正如南下印度的雅利安人和西进安纳托利亚的赫悌人,可以很快在陌生的环境下获得成功。晚来一步的东周秦人,同样被发现在生活习俗、技术器物等方面,有着非常浓郁的早期斯基泰影响。稍后实施胡服骑射改革的赵国,更是在许多方面与同期成型的匈奴集团类似。两者还恰恰都是骑兵文化在远东的早期倡导者,显然与毗邻草原商路有着千丝万缕联系。

战国时期的秦赵军事改革与匈奴崛起
都是受惠于由北方草原商路带来的革新

其次就是与草原商路平行的河西走廊,由关中盆地通往西侧的西域塔里木地区。虽然受限于地理空间而显得流量不足,却更不容易为外部影响所打搅。倘若来者继续沿高原的侧翼深入,还能成功抵达云贵腹地,成为滇国这类从天而降的异域空降兵。至于被今人视为历史难题的三星堆文明,也极有可能是更早从河西方向南下的开拓者后裔。后来被张骞发现于阿富汗市场的巴蜀丝织品,便是这片商业交流网络的冰山一角。

河西走廊的辐射范围远超大部分人想象
可以被视作三星堆文明与先秦滇国的源头活水

再者,水运亦是起源很早的人类交流模式。其中,走内河的单向航线较为容易,且已经与前文提及的河西走廊线路有明确交集。因为大量的考古和历史学证据表明,早期的塔里木河、汉水与长江,都比今人所见的范围更为巨大。特别在顺流漂行时,几乎不用掌握太高深的技艺,就能用简单船舶实施长距旅行。因此,翻越天山山脉的中亚来客,可以顺利触及河西边缘。通过走廊的西域访客,又能迅速前进至长江中游。整个行程的终点,完全可以是位于湘江岸边的长沙,或是太湖以东的姑苏。

古代的塔里木河与汉江-长江流域
都是东西方旅行者的水上要道

值得一提的是,公元前6-4世纪之间的国际地缘政治变迁,在很大程度上为东西方世界的交流创造出更多便利:

首先是横跨亚非欧三洲的波斯帝国,为便于统治而建立专门的王室大道。其主干道由爱琴海边的以弗所联通至波斯湾北侧的苏萨城,然后可走南北两条岔道延伸至中亚的阿姆河流域。其中以重镇埃克巴塔纳为起点的北道,正巧能通上东方的呼罗珊地区,可以供旅行者分别对接草原商路与河西走廊。至于较为次要的南道,也将迂回前进至阿富汗西部的赫拉特城、印度河流域,等于是间接同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东麓和云贵腹地保持联系。另有一条源于苏美尔时代的原始航线,能让海商往返于波斯湾和印度河口之间。

波斯帝国的王家大道 将多条原始的贸易线路相互串联

此后,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帝国取而代之,又在波斯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大批军事移民自欧洲本土进入亚洲,开始沿着以王室大道为中枢的交通线筑城居住。继而通过探索周遭地域、翻新陈旧通道,以及大面积开垦等措施,让古老商路的承载力大为加强。更为重要的是,此刻的古希腊文明已成功遍布地中海和黑海各地。换言之,在成功对接波斯人留下的亚洲内陆网络后,将世界两头的距离更为“拉近”。西至伊比利亚半岛、东到塔里木盆地边缘,都沐浴在希腊化时代的春风之中。甚至有少数敢于走海路的勇者,正尝试将贸易口岸逐步向东发展至马来半岛、越南和岭南。

由亚历山大帝国开启的希腊化时代 将波斯人构建的复杂网络再度扩大

与此同时,尚处战国乱世的各先秦诸侯,也将自身的开疆拓土进程推进至高潮。比如位置靠边缘的秦国,原本就与河西走廊最为贴近。随后又成功将渭水对岸的大义渠攥在手里,并南下征服了巴蜀地区。所以既能触及草原商路,又可以对河西走廊的南侧施加影响。与之激烈对抗的赵楚两国,亦为摆脱封锁而同步延展边区范围。前者不断巩固和同化位于黄河以北的代地,确保自己与草原商路的联系不至于断绝。后者则舍近求远,被迫对云贵腹地的滇国发起远征,为的还是河西方向不被彻底掐断。虽然上述努力都没能阻挡暴秦大军,却还是为日后的丝绸之路成型奠定下必要基础。

公元前300年的世界地缘格局图

综上所述,公元前3世纪的东西方世界,已经存有非常复杂且深入的交流。其程度虽不能与近现代相提并论,却足以在漫长的古代留下许多不可磨灭印记。无论是包罗万象的庞大帝国,还是寄居一隅的蕞尔小邦,都能在完善的网络中寻觅到自身位置。只是由于地缘发展、环境变迁和文化迭代等因素,造成许多的直接证据已无法轻松展现。但仅凭剩下的那些线索,已足够后人为曾经的辉煌深感赞叹!

万里千年:希腊罗马世界与东亚帝国的互动(上)

物是人非:希腊罗马世界与东亚帝国的互动(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