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田家英的夫人和子女后代

 王浩然 2022-10-10 发布于山东

历史的洪流奔腾,眨眼间便掠过几千年的光阴,在这漫长却又为人铭记的岁月中,一些青史留名的伟人被大众熟知传承,一些伟人身边的角色却被慢慢淡忘。

姓名也许会被淡忘,但是他们的身影却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谈起田家英时,人们感叹他的才华,在他离世的时候,也引来无数人为他默哀,但鲜有人知的,其实是他的家庭。

年少成才

1922年,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一个男婴呱呱坠地,父母为其取名曾正昌,希望他正气凌然。

没错,这名叫做曾正昌的男婴,就是后来给自己取笔名叫做“田家英”的大才子。

按理说,田家英出生在这样一个父母明事理的家庭中,生活应该是很幸福的。

天妒英才,三岁那年,一向疼爱他的父亲去世了,家中只剩下母亲和兄长。

好在田家英的母亲始终铭记丈夫死前的叮嘱,十分支持田家英读书识字,在田家英六岁的时候,就把田家英送到私塾去启蒙。

也许真的如那句古语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九岁这一年,田家英失去了母亲。

而他终于也没有那么幸运,哥哥认为花钱供田家英上学是浪费之举,于是兄嫂一起不顾他的意愿强制让田家英退学,并且逼着田家英出去挣钱维持家用。

就这样,年仅九岁的田家英迫不得已在药店做了学徒。

兄嫂这个举动差点断送了田家英的写作生涯,好在田家英小时受到父母的强烈熏陶,心中始终对学习念念不忘。

而上天或许也不忍明珠蒙尘,为他开启了一扇窗——田家英的学徒同伴中,有一位同伴的父亲很爱读书,田家英便时常向同伴的父亲借书看。

而同伴的父亲也很怜惜他的命运,很爽快地答应这个孩子的请求,于是在药店休息的短暂时间里,田家英终于能够借着角落里微弱的灯光阅读。

在田家英后来的回忆中,他记得很清晰:“《资治通鉴》、《水浒》《三国志》都是那个时候偷偷读完的。”

儿时的岁月,田家英在药店的工作和书本之间辗转,有时候白天太忙,伙伴们夜间都昏昏睡去,只有田家英还借着隔壁师父房间的灯光看书。

不管再忙碌的工作,都没能够阻挡他对于书本的渴望。

感到阅读量逐渐充实之后,他开始跃跃欲试投稿,想要完成自己的作家梦想。

在打工的闲暇时间,他一再雕琢自己的稿件,精益求精,而皇天不负苦心人,12岁那年,他的稿件便被选上了报刊。

这给了年幼的田家英很大的信心,他决心在文坛的道路上一路前进,只是好景不长,没多久,一场撼动着炎黄子孙的心的战争突然爆发,而这场保家卫国的战争,也彻底打乱了田家英给自己规划的作家生涯。

弃笔从戎

战争爆发后,少年田家英义无反顾地参加了军队应召。

实际上,田家英不算强壮,他也清楚地知道自己这种体格参加战争,一定要面临相当大的生命风险,更何况自己一直有手握笔杆的梦想。

因此,虽然他选择了入伍保卫自己国家的尊严,却也始终不忘自己的初心,一直坚持往报刊投稿,一方面为了自己一直以来坚持的梦想,一方面也是为了用名字唤醒国人沉睡的意志。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没过多久,他慷慨激昂的文章就被报刊接二连三地登出,广为传阅,最终被毛主席看到。

善用人才的毛主席看到之后,大为惊喜,对于作者田家英很是好奇,便亲自接见了田家英。

在会面中,田家英的言辞让毛主席非常欣赏,认为田家英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他赞赏满满地说:“你是我见过为数不多的人才,我很希望我的儿子能够做你的学生,从你这里学到东西。”

于是就这样,田家英得到毛主席的赏识,成为了毛岸英的老师。

在毛主席左右工作的时间里,田家英对于毛岸英几乎倾囊相授,而拥有更好的写作环境的他,也是文思斐然,频频写出才华横溢的文章,一时间,许多报刊慕名而来,田家英一稿难求。

这种环境对于儿时的田家英几乎是梦寐以求的,他终于可以不用面对繁杂的药店工作,在窗明几净的房间里随心所欲地撰写自己的稿件。

但即使是已经到了这样成功的地步,田家英却仍然没有为自己的成就飘飘然,他依然坚持着自己儿时的习惯——虽然如今早已经不需要像是从前那样“凿壁偷光”,但他依然每天阅读。

1948年到1966年期间,他还兼任毛主席的秘书这个职务。

在这担任毛主席秘书的十几年期间,他为毛主席起草了很多广为传阅的演讲稿,也正是这些演讲稿,让他的名字在文坛十分响亮。

家属后况

田家英含冤而死的十四年后,也就是在1980年,他的案件终于得以昭雪。

只是故人已去,人们就把眼光聚集到了他的家庭上。

那么田家英的家庭状况到底如何呢?

事实上,田家英曾经有过两段婚姻。

田家英的第一任妻子是刘承智,两个人相识于少年时期,二人同为进步青年,志趣相投,一起参加了许多抗日活动,因此也惺惺相惜。

最终相知相守,成为一对恋人。

1940年,两个人结婚了。

婚姻带来的一地鸡毛在两个人之间也没能够避免,婚后,刘承智发现两个人不适合在一起生活。

实际上,刘承智开放外向,喜欢社交,常常拉着田家英去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交活动,但是对于内向的田家英来说,与人交际是一种煎熬。

截然相反的是,田家英十分内向,他最喜欢在僻静的家中书房安心写作,伏案写作常常一写就是一整天。

因此虽然两个人结婚了,但是过得却好像是陌生人,完全相悖的性格常常让刘承智感到不快,她觉得夫妻两过得好像是舍友,只有夜晚时才会见面。

久而久之,这种完全相反的生活让刘承智感到很不满,1941年,在这段婚姻仅仅坚持了一年后,刘承智率先提出了离婚。

妻子提出离婚这件事情对于田家英来说打击很大,彼时他对刘承智的感情依然很深,他不愿意这段感情一拍两散,因此好几次找到刘承智希望她能够回心转意。

可是面对田家英的几次挽回,刘承智表现得很坚定,她表示一定要离婚。

没有办法,于是两个人办理的离婚手续,田家英很是受伤,婚姻的失败让他根本无心工作,甚至茶饭不思彻夜难眠,身体健康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田家英的身体,好心的同事们开始逐个给田家英做思想工作,劝田家英不要因为感情用事弄坏身体。

同事们中,女同事董边来看田家英最勤,在田家英因为上一段失败的感情食不下咽彻夜难眠的时候,董边一直细心陪伴左右,带着田家英走出阴霾。

就像是一道光照进了黑暗的世界,在董边的疗愈下,田家英逐渐爱上了董边,于是在1942年,田家英和董边结婚了。

较上一段感情来薯片,两个人的结合是正确的。

董边性格偏向居家,和田家英一样喜欢僻静不好动,对于丈夫写作也表示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家庭氛围很好。

从另一方面来说,董边也属于是进步女青年,两个人志趣相投,相处恩爱有加,这段婚姻是幸福的。

董边和田家英一共孕育了四个子女,大儿子出生后送给了好友,小儿子曾翼在两个人膝下长大,才华横溢,会三国语言。

田家英的两个女儿也是虎父无犬子。

长女曾立毕业于师大附中,虽然16岁那一年,父亲就已经去世,但是她对于父亲的思念却从未消失,为了纪念父亲,她专程为父亲写过回忆录,纪念父亲在世时的点点滴滴。

小女儿对于父亲的思念也是随着时间过去越来越深,她和丈夫一起写了很多纪念田家英的文章,而后人大多数也是从她的文章中了解到田家英的性格与生活习惯,对于后人了解父亲,小女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故人已乘黄鹤去,田家英虽然已经去世了,但是他依然活在人们的心中,他的文字也将永远流传在人们之间,而他的夫人和后代,也一直为他骄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