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发现多元调解对基层组织相当不友好

 白国霖 2022-10-10 发布于贵州
这个调解平台应该是要方便使用者的才是,这其中包括调解员、当事人以及其他工作人员。但是我最近发现基层组织调解案件和法院的对接,简直糟糕透了。
首先是委派案件的问题,居然只能手动录入。这真的是离了个大普,区块链技术的运用应该说已经很成熟了。但是在这里真的完全体会不了这样的便利,反而是人为的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明明可以调用数据,平台对接的东西非要人工再来重复一次,浪费资源。
然后是调解,录音录像居然无法调用法院安装的调解设备。这个方便的东西不用,非得让人用不太方便还受到各种影响的手机。都说是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采取使用手机的方式。但直接基层组织的调解就只能使用手机了。万一电话进来,直接就只能等着了。
接着是案件调解结束返到法院申请司法确认或者申请出具调解书的时候。居然在内网无法快速定位案件,明明大家都是从调解平台过的,怎么就区别对待了呢?
都说诉源治理、多元解纷的主力在基层,结果基层大部分时间都被浪费在了平台的使用上面,一个调解好的案子光是平台浪费的时间都足够再调解一个案子了。这还是在网络畅通,以及各平台不出现问题的情况下。
技术是应该要服务于工作的,是要减轻工作量的,而不是用新技术来增加工作量浪费时间的。如果是这样的技术,就不应该早早的投入运用。试点的意见收集也要下功夫,花力气,并且完善了才大范围的运用才更好。
调解工作本身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来说好的方案,但因为耽误时间太长,导致调解失败的情况也是经常发生的。而且确实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节约时间的事情技术上就得多干点,才能体现出为人民服务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