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梭罗的桃花源——瓦尔登湖

 zhb学习阅览室 2022-10-10 发布于上海

作者:胡祖义

我终于读完梭罗的大作《瓦尔登湖》(中国文联出版社2017.1,译者:王义国),掩卷而思,有三大发现:一、美国也有陶渊明,更有陶渊明所探访的桃花源;二、美国桃花源景色异常优美而宁静;三、一个美国作家,居然熟读中国的“四书五经”,所引语录,信手拈来,恰如其分。

我一边读《瓦尔登湖》,脑海里一边浮现出陶渊明的神来之笔:“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归去来兮辞》)“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的思想情感,似乎都能在《瓦尔登湖》里找到注脚。

19世纪上半叶,美国正处于由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的初始转型期,为了获取更多的物质财富,美国人整日忙碌,他们疯狂、贪婪、过度地攫取、霸占有限的自然资源,人类的生存环境岌岌可危……美国思想家、自然主义者梭罗看不惯这样的现实,于1845年7月到1847年9月“隐居”瓦尔登湖,在湖边独居两年。瓦尔登湖畔的旖旎风光涤荡了他的灵魂,湖畔的幽静,与附近的火车嘶鸣形成鲜明对比。于是,在梭罗的临时栖身之所,诞生出一部惊世骇俗的文学巨著《瓦尔登湖》。

1400多年前,中国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在彭泽县令任上挂印归去,寻到他宁静的精神家园;19世纪上半叶,美国的梭罗,与中国的陶渊明碰撞出明艳的心灵火花。

我读《瓦尔登湖》,给我强烈震撼的,不仅仅是作者振聋发聩的思想,更在于他书中对瓦尔登湖自然风光的精彩描写。《瓦尔登湖》,洋洋洒洒20万言,作者不厌其烦地用泼墨式手法,展现出瓦尔登湖一幅幅绝美的画面,让人超尘脱俗,连脑海也一片空阔明净。这样的描写,全书各章节都有,不过最集中的在《声音》《野兽邻居》《冬天的动物》《冬天的池塘》和《春天》等几章。梭罗不仅描写山水树木花草,还不吝笔墨,大写特写动物,写邻居和过客,这些花草树木和动物人物,构成瓦尔登湖绚丽宁静的画卷。

请看《声音》中描写鸟儿歌唱一段:“鸟儿在四周歌唱,或者无声地从房屋里掠过,直到阳光落在我的西窗,或者从远处的马路上传来旅行者的马车喧闹声,才让我想起时光的流逝。”鸟儿的鸣叫和马车的咯吱声,构成瓦尔登湖畔灵动的风景,鸟儿吃饱了,喝足了,在树的枝叶间轻快地跳跃欢叫,林子外面,马车高出地平线,在天空留下清晰的剪影。

梭罗笔下的瓦尔登湖十分清澈,他的一把斧子从一个冰窟窿落进八九米深的水里,作者趴在冰窟窿一侧,看得清斧子头朝下立着,这水的清澈程度可想而知!

梭罗描写风景,人和动物是主要元素。《野兽邻居》中的动物,一出场便惊艳不已:老鼠在房子下筑窝,一到午饭时就跑出来,捡梭罗脚下的面包屑吃,老鼠的大胆,衬托出环境的宁静。

作者用拟人化手法写害羞的鹧鸪,“母亲”从房子后面的树林里跑出来,朝窝里的雏鸟咯咯地叫,一旦发现有人走近,“母亲”发一个信号,雏鸟们便一阵旋风般藏匿起来,鹧鸪、雏鸟、树林和房屋,构成一幅宁静的画面。

湖畔还有菲比鹟、水獭、浣熊、丘鹬……它们大都生活在树林里;梭罗用很大篇幅写潜鸟怎样跟猎人斗智,当猎人发现潜鸟时,潜鸟往水下一藏,等猎人划着小船,在潜鸟可能钻出的水面静候,潜鸟却出人意料地从猎人预测的相反方向扑棱着翅膀。

梭罗详细地描写了一场蚂蚁大战。这场大战,按人类的说法,可以称之为“战役”,它场面宏大,且有细枝末节的特写镜头。战役在一堆木柴上展开,一只小红蚂蚁,迎战一只半英寸长的黑蚂蚁,红色斗士像老虎钳一般,把自己固定在对手前胸,它虽然被摔倒,却死劲地咬住对手的触须,另一根触须早已被它咬断,与此同时,两只更强大的黑蚂蚁朝两边猛摔它。红蚂蚁虽然肢体不全,却并不退却,比斗牛犬还要锲而不舍!读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屈原《国殇》中的名句:“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几只蚂蚁为自身的荣誉,战斗到最后时刻,真乃惊天地而泣鬼神!

这时,我的阅读速度不由得加快了,尤其是《冬天的动物》《冬天的池塘》和《春天》,我差不多是一口气读完的,瓦尔登湖的风景,美得让人不忍释卷。

更让我惊讶和欣喜的是,《瓦尔登湖》引用了大量中国经典语录,我记得有10处,它们来自《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说明梭罗博学、海纳百川;其次,中国古代经典生命力极其旺盛,梭罗的引用看似随意,却是精心布局之后的水到渠成。比如作者在论证“一切改变都是值得深思的奇迹”时,恰到好处地引用了孔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在论述一个人必须保留自己独立的思考时,巧妙地引用了“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论语·子罕篇第九》)”。

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生活了两年零两个月,几乎天天在湖畔及周边村庄、树林转悠,与当地村民交朋友,与路过的旅行者长谈,与日月为伍,与大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为伴,他开荒、种豆、筑屋、读书、思考,远离尘世,活脱脱一位中国的陶渊明。陶渊明的诗文,1400多年来,影响了一大批文人墨客,以至于形成中国田园文学流派;梭罗的《瓦尔登湖》,以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记录了他内心的渴望、冲突、失望和自我调整,以及战胜自我,爆发伤后复原的无限力量;他了解农民艰难的生活,批判富人生活的奢侈;展现瓦尔登湖美丽的田园风光;使得《瓦尔登湖》成为一部超验主义经典作品,不仅成为美国文学中最受欢迎的非虚构作品,而且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经典。

读《瓦尔登湖》,我得到一个写作诀窍:要阐明某种观点,不看你说什么,更应该看你怎么做。在《瓦尔登湖》里,梭罗对自己的田园生活进行大量真实细致的描写,对瓦尔登湖和湖畔景色进行大量工笔描摹,于是,作者对尘世恶劣行径的批判便昭然若揭。

此外,我还有一层思考,这思考并非牵强附会:当代中国渴盼绿水青山,我们阅读《瓦尔登湖》,心里有了青山绿水,中国大地上必然一派锦绣,这是我读《瓦尔登湖》的意外收获。

(作者系本刊特约撰稿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