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已过大半,今年的年度愿望清单大家都完成的怎么样了? 22年年初我给自己定了三个关键词,它们分别是:健康、成长和赚钱。 前段时间简单总结了一下自己年度清单的完成状况。突然发现“赚钱”是今年成长最快的一个方面。 仔细思考下来发现并不是今年自己赚的钱比以往多,而是今年我的消费习惯改变了,日积月累下来,也让财富得到了不少的积累。 今天我把自己在消费习惯上踩过的坑总结出来,感兴趣的伙伴可以点赞收藏,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 沉迷拿铁因子理论“拿铁因子”是指生活中那些非必要的但又不贵的消费习惯。 比如平时喝奶茶,喝咖啡,抽盲盒,买化妆品小样...... 曾经有段时间自己加入了一个小样群,每天群主会发各种化妆品的小样链接,自己不知不觉就沉迷于其中。 千万不要小看这9.9,19.9的“小钱”,虽然金额不多,却在不知不觉中让你深陷其中。 通过记账发现自己每个月花在“拿铁因子”上的钱也有上千元。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消费习惯,也参加了很多这样的消费群,那就快快醒悟起来。从这种不好的消费观念中解脱出来。 强行凑满减每个点过外卖的人相信对于满减优惠并不陌生,这种满减优惠其实很容易让我们陷入消费陷阱。 本来你中午只想吃一个番茄肥牛米线,但是商家打出了满30减5元这样的活动,为了凑这个活动你会再额外加一个小菜或一厅饮料。而增加的这项产品并不是你真正需要的,很多时候都被浪费了。 ![]() 除了日常点外卖,这种满减优惠活动还会出现在很多购物场合,尤其是在节假日。 看看自己的储物柜里是不是像我一样堆积了太多的抽纸,洗衣液...... 女孩们,要想不再越攒越穷就得火眼金睛,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不再强行凑满减。 到处充会员“充个会员吧,会员今天消费打五折”、“您是会员吗?会员今天买一赠一”...... 相信这样的套路大家都不陌生,看看自己的卡包,你会发现在不知不觉中自己已经成了无数个品牌的会员。 剪头充会员、美甲充会员、喝奶茶充会员、买面包充会员...... 这种充会员的行为看似让你占了便宜,实际让你陷入了多次消费的陷阱。 把已经充了会员的服务慢慢消费掉,不要再成为新的会员。因为即使你不是会员你也会发现并没有影响你太多。 过分注重仪式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仪式感”成了我们认可自己,奖励自己的时尚方式。 周末一定要去网红餐厅打卡、节日一定要给自己买礼物、早餐一定要用高档餐盘摆盘...... ![]() 我们要知道仪式感并不等于高品质,真正注意生活品质的人从来不会把钱花在“仪式感”上。 翻看一下自己的社交账号,看看自己是不是在“仪式感”上花了不少钱,如果回答是肯定的,就赶快停止这个行为。 喜欢冲动消费看看自己的卡包,是不是有没去几次就到期了的健身卡。 看看柜子,有多少因为冲动消费买的衣服,鞋子。 冲动消费是很多女孩攒不了钱的元凶。因为喜欢的明星代言的产品、因为广告宣传太过于诱人、因为闺蜜用的真好被种草...... 如果上述行为你都中招了,那就需要我们提高警惕了。 每月给自己规定固定的消费金额,每周进行复盘,通过这种方式就能很快发现自己是否陷入了冲动消费的怪圈里。 及时停止这种冲动消费的行为,把关注点放在真正提升自己能力上。 盲目买大份我之前买东西总喜欢买大份,方便面买五连包、牛奶酸奶买大桶、米面油也买大袋和大桶的。 有段时间自己开始沉迷做蛋糕,买原材料的时候盲目自信,觉得自己可以做很多好看好吃的蛋糕。原料统统都买了大份。 ![]() 买大份的东西从单位数量上来看看似划算,实际上很多大份东西在最佳时间内都不能被完全使用完。 如果你是一个人独居或者两口之家,就看看自己扔掉的东西,有多少是大份的。 每次买东西不要斤斤计较,把大份换成小份。如果没有小份,你又需要就和要好的朋友合买。 攀比型消费自己之所以今年在财富上有了变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自己开始了自由职业。 之前在公司上班期间养成了一个“坏习惯”,那就是攀比心态。 同部门之间,同龄人之间“暗自较劲”,不是比穿的,就是比用的。其实也不是刻意的,但在在当时那种环境下总是不由自主的会陷入其中。 如今自己成为了一名自由职业者,少了很多这种职场社交。也就少了这种不必要的攀比消费。 除了职场攀比,闺蜜间的攀比,亲戚朋友间的攀比都会让我们陷入消费困境。 ![]() 如果你曾经也深陷其中,那此时我们就需要提醒自己,真正的自信和优雅的气质更多是来自于我们的内心。 健康的身体,得体的谈吐这些都可以为我们的人生加分。 积少成多,积沙成塔,好的习惯可以让我们闪闪发光。虽然我们不能复制别人的财富,但我们可以复制积累财富的经验和习惯。 我是小鹿,一个80后自由职业者,喜欢我的分享就点赞关注吧,愿你我都能过上向往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