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大记忆:鬼楼四教

 鸢尾花的图书馆 2022-10-10 发布于河北


     前几天都沉浸在回忆中,从入学的尴尬说到了抽烟,从朵颐三楼的韭黄鸡蛋说到了附中食堂土豆鸡块,满满的美好记忆。

       今儿,咱们纪念纪念已经逝去的四教。   

    有位诗人说,"历史总是永别"。

    我只是怀念。怀念是多么美好且忧伤的情感呀!

——怀念那苏联式的有着传奇鬼故事的砖红色小楼;怀念夕阳透过树的叶子映射在楼上的影子;怀念琴声、歌声和那些画室里零乱的纸笔和水彩;怀念武协矫健的身姿,怀念广播台的流金岁月;怀念那些鸣蝉和蟋蟀,怀念那些树叶和蚊虫;怀念那个渐渐逝去的年代和那些渐渐长大的朋友们……


   现在的在校生知道四教的很少,但四教在以前的学生心中永远是一种怀念,她的倒下让许多河大人为之感伤。

   我对四教的记忆挺深的。记得2001年秋天刚开学,去四教搬书。吃了早饭就到了门口,原以为去的挺早,没几个人到。结果发现已经聚集了三四十口人,什么教育的、中文的、新闻的,各个年级的都有。

    一直等到9点半,管理员才去。看着他们不紧不慢地开开门,不紧不慢地看着统计表,又不紧不慢地瞥了我们一眼,当时我的火腾地一下子就起来了,可是咱是个穷学生,又能怎样呢?只好忍着,还低三下四地去套词:老师辛苦,我是00新闻的,一会还得去接新生,您看能不能让我们先领。

    不知道是被我低三下四地猥琐表情所打动,还是希望早点让我离开省得他闹心,或许是我的一句辛苦让他倍感温暖,这位老师抚了抚眼镜,笑着说了一句特别让我感动,而且到现在还记忆犹新的话:“同学,请去排队!”

    我只好红着脸回去了。

    这一等就到了中午,一等到了下午,等最后我和立赛几个人整理完领到的新书,正想和那位老师打个招呼走了,才发现,那已经锁门了!

   当时我没有着急,或许我已经出离愤怒了,心里还是美滋滋的。为啥?就在这等待的一天时间里,我认识了一位99教育的师姐,长得很漂亮,我记得她是杭州人。怎么形容她容貌呢?应该如下吧: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眇兮。经过一天的相处,我们感觉彼此聊得还挺不错的,有些“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觉,互相留了电话,至于后来为什么没再深层次接触,我也给忘了,只可惜了一段好缘分。

    所以,除了我对四教还是有感情的。

    说到四教,不能不提到“鬼楼”——这个神秘的字眼。


                                   这就是四教  

    现在博物馆的位置就是当年的四教。四教共四层,三楼只有大厅部位是教室,以前是广播站。两侧都是平台,我们在那里经常搞活动的,窗子是特别古老的长型木质式样,这座楼是70年代初苏联人建造的,所以有很典型的俄式风格。地基、柱、梁十分的经久耐用,别说是四层,就是再往上加盖20层,地基都不用加固。也就是因为这样,这个建筑里面的光线比较昏暗,且夏天颇为凉爽。文革时期,保定的各种运动闹得风生水起,批斗死了好多人,而这个楼的一层就作为当时的停尸房,才有鬼楼一说。(四教的地理位置也不好,四教后面的地形有一点象个土包。而四教本身有是中间高,两边对称的底下去一部分。特别象个墓碑。所以也有这个原因,说四教象个坟墓的入口。走进四教就等于进入坟墓了)
    搜罗的四教的鬼故事——
    1.以前晚上经常去四教看书,我发现每天在11:00几乎所以得人都离开教室得时候,有一个身穿大红色外套得女人去看书,她留着披肩发,看不清长相,衣服样式很老,手只拿着一本小册子,她从我身边经过时我突然感到一股凉气,阴乎乎得,很不舒服。本来我也没太注意,不过刚才翻我爸得抽屉,忽然意识到她手里拿到是一本毛主席语录!!!!!!
  2.一天晚上  一个男生因为找不到自习室,就跑到了四教,看到一个教室没有人就进去上自习。 学到了晚上10点多的时候,听见背后有人朝他走过来,他一回头发现了一位面色苍白的红衣女子,他吓的想跑,但却被那女子拉住,然后红衣女子用及其凄厉的口音说了一句:“同学,能帮我做一下这到题吗?我都已经作了十年了”
    3.四教在文革时曾搁置过冤屈而死的老师的尸体,停尸房就在四教里正对大门的楼梯拐角处,停尸房的门是两扇沉重的铁门,由一条粗铁链拴着。当时,一个学生出于好奇,推开铁门从铁链后的门缝向里张望,却只看到漆黑阴森的一片。第二天,这个学生就突然抱病身亡了。死亡原因不明不白。
  4.某日,一男生晚自习后回宿舍,途经四教,看到一个身穿一袭白衣的女孩,站在三楼平台的边沿上跳绳,边跳口中边念念有词: “九十九,九十九,……”。男生觉得后背嗖嗖直冒凉气,于是匆忙走开。第二天,那个男生就变得精神恍惚,满嘴胡话了。再后来,又有人看见那个白衣女孩跳绳,女孩边跳边念叨: “一百,一百,……”,看到女孩的人后来也精神失常了。
  5.我的一个师兄暑假在四教值班,在一楼的房间里发现一条蛇吓得落荒而逃;一楼右手边是我们院的实验室冰柜里面还存放着做力学实验用的人的大腿胫骨……
    6.话说又一学习之刻苦男生,在4教学至深夜,收拾书本走出教室  在狭窄的楼道里  发现一驼背老婆婆走在他前面磨磨曾曾的,男生礼貌道:大娘借光!谁知此老婆婆回眸一笑,然后快速的小跑,男生疑心,跟至外面。发现老婆婆爬上一电线杆,然后'咻~!’的一声飞走了……男生顿悟:“此乃鬼也”。


 

   每个学校都有一座被称为“鬼楼”的地方,那里总是充满了这样那样的各类传说,而这些传说也都大概相似,而且传播甚远甚久。

   其实,我觉得“鬼楼”不“鬼楼”的,到底闹不闹鬼,并不是学生们,尤其是毕业多年的学生们所在意的。我们想的是,那座楼还在那里,学校就还在心中。它不在了,它的灵魂也在那里,如同它的传说一般,依然存在。

   历史就是永别,对“四教”而言,永别意味着永生。

   写到最后我在想,那位师姐是不是住在“四教”里的小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