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母校一一老一高

 桐乐 2021-12-21
图片
图片
三十五年后的今天因为校与校之间的交换监考,我再次踏进了我的母校一一桐柏一高,记忆的大门被打开。我想说一说我的母校。
记得那年我初中毕业考上了桐柏一高,怀揣着梦想,第一次走出鸿仪河乡,被父亲用自行车载到了县城的一高。新鲜好奇,一个15岁山里娃被开了眼界,终于知道了鸿仪河乡向东延开去的那条路的尽头是县城!
曾经让我无数次遐想的路,我终于沿着这条路到了路的另一头。
在这里我知道了桐柏一高中,一所古老的学校,最初是全国著名的四渎庙之一的淮渎庙。乾隆年间,在此成立了蓼野书院,后改为桐淮书院。解放后这里成为一所完中。1985年以后成为全县重点高中,正式更名为桐柏一高中。优秀的学子被选拔到这上高中,那个年代,鲤鱼跳龙门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所以这里成了全县人民承载希望的学府,是一届又一届学子们奋斗的地方。
来到这里,我相识了来自全县各乡镇的同学们,也遇到了我的恩师们。开始了我三年愉快而又奋进的高中生活。这里的每个角落都留下我和同学们踪影。
今天再次踏进校园,校园已经有很大的变化,一幢又一幢新楼矗立,但我还要寻找那时的影子。
一进大门不远,马路左侧的那棵桐包柏的古树依然存在,并被人做了树基保护,尽管在三十年前都已成枯树,但桐柏是因它而得名,它不仅是一棵独特的树,更是桐柏不朽的小花等的烈士精神。它更是一高学子直冲蓝天,奋发图强的意志,所以至今,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它依然矗立!

树左右两侧的两排最古老的旧瓦房,曾经的教室已经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两座五层高的楼房。

图片

沿主马路向前走不到50米,是老一高的教务处,一个古老的两层小楼依然存在着,被周围的绿树掩映。尽管有些破旧,尽管在风雨中已经飘摇将近百年,正是它使老一高增添了几分灵气,召示着文化底蕴的深厚。门前的两棵圆柏,树干粗大,两人尚可环抱,枝丫茂密,1500年的树龄向世人诉说着它的古老和苍桑。

图片
图片
图片
当年我们的教室在教务处两层楼的西侧,是一个三层楼房,每层6个教室,一二三楼分别是三个年级的各6个班,那年月18个班就是老一高的全部。
简简单单的三层小楼,有老师孜孜不倦的身影,有老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有同学们课堂上求知的双眼,有挑灯夜战的埋头苦读,更有同学们课间的嬉闹,还有同学间的互相关心和帮助。

而今那个楼已被拆掉,原地盖起了一个四层楼,楼前还增添了科学巨子的雕塑。

图片
图片
教学楼的西边是一个大操场,操场的北边是我们的饭堂。

大操场依然存在,那里有我们踢毽时的笑声,拔河时的加油声,接力赛时的欢呼声,还有百米冲刺的身影,更有投篮矫健的一跳……

图片
饭堂,那是记忆最深刻的地方。可能是时代的饥饿让人无法忘却,所谓的饭堂就是几间低矮的旧瓦房。房前的一个稍宽敞的大院子,饭做好后用大簸萝或大铁盆装着摆放在院中,同学们用饭票去打上饭,然后端着碗蹲在院中或站在操场上,在太阳下或寒风中,边吃边聊着…
在八十年代,温饱问题尚没有解决的岁月,每到开学季,父亲会骑上自行车,驮上半袋米来到饭堂,找到那个微胖,稍高,光头,大脸,中年,管饭票的师傅,换上一小匝用皮筋捆着的饭票。
早上打上二两米粥,在米粥上盖上二两蒸米饭,中午要吃的硬实一些,所以常常是直接打四两蒸米饭,晚饭往往更简单,只打上二两米粥或面条。每顿都是就着从家带来的咸菜,三五同学聚在一起,吃的很欢实。尽管那时一毛钱就能打一份菜,可对于乡里来的,家庭拮据的大多数同学们来说,都是一种奢侈。以至于参加工作后很多年,还常常做梦,梦到打饭时找不到饭票而在焦虑中醒来。
尽管饭菜很简单,但每到放学铃响,同学们都会从教室飞奔而出,涌向饭堂,奋力的向前挤着,女生往往是站在边上,看着男生争先恐后的向前,向前,扒拉着,侧着身的再向前,然后一个个举着盛满饭的大瓷碗,从人堆中挤出,脸上洋溢着得意之笑,再看男生衣服后背上、前襟上常常带着挤洒出来的饭汤,我和我的小伙伴望而却步。现在回想起那时的场景,犹如昨天,饭堂的喧闹声似乎还在耳旁响起。
现在,老饭堂已被拆,在原址上修建起了三层的大饭厅,桌凳齐全。
那年那月有位老者更让人念念不忘。
他,微胖稍矮,慈祥的脸上永远挂着笑容,校园内偶遇时他会随时询问你的生活和学习。见到调皮捣蛋的男生他也会劈头盖脸的臭骂一通,有时他还会趁自习课时走进教室,在黑板上刷刷写下一道有趣的数学题,领着同学们一起探讨数学的奥秘,他就是桐柏一高的老校长马哲夫。他刚正无私,他爱校爱生,他令人敬而生威,走进校园你就会听到他的故事,正是他的带领下,老师爱岗敬业,学生尊师勤学,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将一届届学子们送入大学深造,展翅高飞。
随着社会的发展,读高中的学子们不断增多,几幢新的教学楼也早已不够用,于是在淮北新区重新规划了更大规模的新一高。2006 年 7 月,新校区建成,学校全部迁到新区,从此我们的桐柏一高又被人们称为了老一高。
老一高被闲置了几年,随后被职高借用了几年,在前年它又有了新的使命,成为淮渎完全学校,设有幼儿园,小学和初中部。

老一高又一次完成了它的跨越。它,再次成为记忆,几经更迭,但它永恒不变的是教育。它,用宽阔的胸怀孕育着桐柏的学子,它是桐柏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永恒之星!

图片
图片

编辑|黄天水

审核|尹   峰


桐柏县第一初级中学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