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林秀贞到李保国 ——透视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衡水现象”

 鸢尾花的图书馆 2022-10-10 发布于河北

每个周六的下午,是河北省衡水市区退休居民杜悦虹、杜悦慧和朋友们,看望帮扶对象的固定时间。杜悦虹、杜悦慧是一对双胞胎,奉献爱心也绑在了一起。“衡水是'道德高地’,我们受影响,也和朋友自己组织了一个爱心联盟。现在我们退休了,还想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杜悦慧说,“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向林秀贞、李保国这些道德模范学习。我们都是党员,心里时刻要装着群众。”她们自发组织的“爱心联盟”,是衡水众多民间爱心组织中的普通一员。

如杜悦慧所说,衡水涌现了林秀贞、吴殿华、李保国等一大批道德模范,是名誉外界的“道德高地”。现在,“道德高地”的影响和渗透力在逐渐全方位体现:民间爱心人士和组织大量出现,官方持续助力“道德高地”建设。衡水把每年6月份最后一个星期六,定为“共产党员志愿服务集中行动日”,全市党员深入社区走上街头,开展志愿者活动;衡水市文明办和衡水日报社成立的“星星火爱心联盟”开展助学活动,市领导带头进行捐款;团委、妇联、教育等部门大力扶持各种志愿者组织;民政部门指导爱心团队运作,并对注册团队进行监督帮扶……


有专家把衡水的“道德高地”建设,归纳为城市社会思想道德建设中的“衡水现象”。因为衡水已经形成了完整而健康的“道德生态圈”,这样的生态圈具象化的体现在衡水人身上,是优秀传统道德的代代相传,渗透于人生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道德力量”。

道德之歌,最动听的是大合唱

十年前的2006年,一则消息传遍衡水大地:林秀贞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这位30年如一日,像亲生女儿一样照料赡养村里的6位孤寡老人;创办企业,安置农民及残疾职工20名;自掏腰包,资助14名贫困家庭子女步入大中专院校的老人,成为衡水人的“道德偶像”,衡水在全国的“道德影响力”开始显现。

“我是从芍药村走出去的,怎么能忘记故土呢?作为一名党员,不能只考虑个人,关键时刻方显党员本色。”怀揣着这一朴素的想法,王文忠放弃了舒适悠闲的生活和如日中天的事业,别妻离子,在亲友不解的目光中,义无反顾地回到芍药村开始了自己的“富翁村官”生涯。

从邢台大地震开始,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云南鲁甸地震到刚刚经历龙卷风的江苏盐城灾区,都有吴殿华忙碌救援的身影,这个81岁高龄的“红色医生”、救灾模范依然奔波在“善行”的路上。

……

十年间,衡水相继产生了王晓勋、范党育、史振平、孟凡领、李双星等一大批道德模范,各行各业先进典型、社会各层次感动社会的好人在衡水大地上涌现出。十年后的2016年,身上蕴含衡水人“道德基因”的李保国,被批示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他们的事迹如一部部鲜活教材和一盏盏道德明灯,不断激发群众心中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勤奋拼搏的强大精神动力,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聚了强大的正能量。2006年以来,衡水市共评出市级道德模范78人、道德楷模50人。其中,12人获得省级及以上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据了解,衡水市近20万名有志愿服务能力的共产党员(占全市共产党员总数的80%),已经全部在本单位本辖区注册为志愿者,全市建立起以共产党员志愿者为中坚的志愿服务体系。同时,该市各有关职能部门还建立健全了志愿者招募注册制度、服务记录制度、培训管理制度,搭建起志愿服务的有效平台,保证了志愿服务的制度化、常态化建设。

在党员志愿者群体的带动下,全社会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风气在衡水蔚然成风,“星星火爱心联盟”、爱心联合会、衡水好人网、春晖义工、爱心小分队、爱心车队等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和许多爱心企业纷纷开展助学、助残、助老、关爱留守儿童等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了政府引导、党员主体、企业参与、社会联动为一体的志愿服务体系,使善行义举成为全市人民的一种自觉行为。

道德之歌,最动听的是大合唱。如今,放眼衡水大地,一位位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和一项项道德实践活动,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了向上、向善的力量。

文化沃土孕育出“道德基因”

衡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中尤其以儒学大师董仲舒、窦太后、东汉名儒孙敬为代表的汉文化最为突出,其影响力绵延时至今日。汉文化倡导的尊师重孝、崇德尚义也与衡水的人文精神相得益彰。衡水地处冀东南和鲁西北的接合部,历史上的燕赵文化和齐鲁文化在此撞击交汇,使衡水形成了相对独特的文化积淀,既有燕赵的忠义又有齐鲁的仁义,兼收并蓄。可以说,衡水百姓受风气浸润,自古就有重文化尚忠义的传统,优秀的道德观念已经融入了衡水人的基因之中。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孙敬凭借其“悬梁”苦学精神,终能通今博古、满腹经纶,成为知名大儒。在安平,圣姑郝女君,为父吸脓血,为父母守孝,乡亲们敬仰她、纪念她,为其修建了祠庙,弘扬她的孝道精神。在战争时期,从弓仲韬、王泊生,到李忠、张俊峰、王培贤……这些土生土长的衡水英雄们,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段慷慨的动人故事。在建国初期,耿长锁殚精竭虑,带领农民谋发展,被毛泽东主席誉为“群众所信任的领袖人物”。安平县南王庄王玉坤、王小其、王小庞三户农民,组织乡亲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被毛泽东主席誉为“五亿农民的方向”。几十年后,王玉坤之子——“少校村官”王晓勋接过父辈的“接力棒”,在退休之后,回到村里带领群众破除困难谋发展,最终倒在了工作岗位之上。

……

可以说,优秀的传统道德已经融入衡水人生活之中,在一辈辈衡水人的繁衍中,这种道德的传承已经形成了一条主线,被灌输在人们之思想中。

历史,对于旁观者是一段故事,对于亲历者是切身的体会和传承。也正如此,衡水的“道德高地”不是几年间一蹴而就的,深厚的文化积淀决定了“衡水现象”有其必然性。

    为了把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传承下去,衡水组织董仲舒研究会、中国(广川)董子文化协会等地方文化团体,举办各种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深入探讨董仲舒“天人合一”、“以德治国”、民本思想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以及对本市推动实现绿色崛起、生态振兴的现实指导意义,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利用传统节日、邀请五老队伍(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宣讲传统文化。摒弃枯燥乏味的传统说教方式,开展“百首童谣”传唱活动,衡水滏阳小学通过组织学生们编童谣、评童谣、唱童谣,使核心价值观在娃娃心中扎根、发芽。安平县还组建了“扬孝德文化,倡社会新风”文艺宣传队,对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创作了音乐快板《说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景剧《婆婆也是妈》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深入乡镇进行巡回演出。围绕弘扬艰苦创业精神,拍摄了30集电视连续剧《耿长锁》,编创河北梆子《董子返乡》等重点剧目。以中共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成立为题材的现代评剧——《火种》,为观众带来一场红色历史题材的视听盛宴。以河北省“百姓喜爱的好官”——衡水市阜城县扶贫办主任李双星为原型的现代评剧《福星临门》,正在衡水大地巡演。他十几年如一日扎根扶贫一线,带领贫困群众“拔穷根”、“摘穷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被广大农民群众亲切地称为“李扶贫”。他始终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的高尚情操,震撼并感动着每位观众。

用道德树立城市之魂

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思想道德建设的灵魂和根本。道德与人的实践活动密不可分,渗透在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衡水现象出现,是独特的文化沉淀、健全的制度安排、良好的环境氛围、有力的典型宣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不是个体行为而是一种社会现象,不是一时个例而是一种社会趋势。

我市重视道德建设,将其提升到城市发展层面的战略高度。我市以培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结合“两学一做”学习,突出“厚德衡水”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出台政策、举办活动,力图用道德树立城市之魂。桃城区举办社区邻居节、武邑县举办孝顺媳妇评选、冀州举办文明标兵评选等,以此不断深化公民道德建设,同样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打下基础。

正确的道德观念只有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才能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模范的“标杆现象”只有被传递放大,才能有效激发“群体效应”。近年来,在衡水各地,人们扶贫就困、奉献爱心、乐于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已成常态。连续开展的“衡水好人”评选活动、衡水道德楷模评选活动等活动,都将群众参与作为发现、推荐作为主要渠道和关键环节,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这样的道德建设,积极反馈在党员群众的思想之上,让现在的衡水人勤劳实干、崇尚奉献、乐于助人。也正如此,衡水涌现出很多爱心组织,从企业家到普通职工,从城里人到农民,甚至连残疾人都在做公益。


让奉献爱心的人也能接受爱心的奉献,衡水发起了“道德好人援助基金”。基金由市志愿者协会主办,由全国道德模范王文忠申请并倡导,经报与衡水市慈善总会申请成立,由道德模范、道德好人、文明市民和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人员共同组织、共同创立、自我管理资金筹集,开展爱心奉献等活动。“建立道德好人援助基金,旨在传承道德传统,让道德好人永葆青春,让更多的人加入到道德好人行列中来。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尊重好人、爱护好人、崇拜好人的浓厚氛围。”衡水市文明办主任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是衡水着力打造“好人有好报”新机制的重要举措。至今已援助各级道德模范210多人次。

少年兴则国家兴,少年强则国家强。未成年人的道德水准,直接关系到一座城市的未来。衡水下大力气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成长和成才环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以鲜明的主题和有效的载体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市文明办组织开展了新童谣创作推荐评选活动,组织我市专业作家及桃城区部分中小学生进行新童谣创作,收到作品1000余首。组织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动员广大未成年人开展签名寄语活动,参加活动163万多人次。积极开展“学习雷锋、做美德少年”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共计投票210万人次。开展百场儿童剧走基层进校园活动,在桃城区、阜城县等组织演出多场。可以说,从老百姓的认可度和衡水道德建设的基础层面反映出,道德已经成为衡水城市之魂。

“智得小,德获大”。从“讲学树”活动到当下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活动中,衡水正在道德建设方面打出“组合拳”。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衡水,通过树立道德典型、弘扬社会正气,构筑了“精神长城”,将学习“两学一做”,学习模范典型与立足岗位、促进当地发展结合起来,精神文明建设抓实效,力促“两学一做”见实效,为全市跨越赶超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