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评返现,内卷的KPI

 土而不渣 2022-10-10 发布于重庆

如果你是一个商家开着一个店铺,如何在成百上千万的卖家中脱颖而出呢?于是你需要学习大量的某宝运营规则,需要学习许多的广告投放策略。这些规则是什么?那就是如何让你变得更好的KPI。把这些指标做好就可以拿到想要的结果,至于这个结果符不符合平台战略有何关系,我拿到我想要的即可。

于是就有了好评返现。你不是要考核我的好评率吗?你不是说只有好评率多少才能给到更多流量吗?那我的营销策略就一定会围绕这个指标去做。站在商家的角度它并没有错,而且还是一个很聪明的做法。一方面消费者也是乐意接受的,毕竟买了东西还有返现,我只要随便说点什么,反正无所谓损失;一方面平台的社交活跃度也增加了,毕竟每个人都参与了平台的功能使用,便又为点击量及深度参与量提供了数据支撑;再一方面商量的好评率上去了,参照好评购买的人就多了,人多了平台的导流也就更多了,于是生意进入了一个正循环。

一开始一定是这样的,却随着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于是一个好的营销策略就变成同质化的方法,最终陷入到了返现的价格战中。好评返现的商家越来越多,返现的成本越来越高,于是就推高了商家的运营成本。消费者一看似乎所有的商品好评率都在98%以上了,这个指标也就失去了意义,买东西便仍然会上当了,就不再相信这个指标了。

为什么消费者还在不断的好评呢?因为有返现嘛。随着消费者投诉越来越多,商家对这种行为的抱怨越来越多,平台自然也就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了。现在出台的政策是不允许商家好评返现,但只要有对好评率的考核,就一定还会有新的办法出现。

正如我们企业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KPI指标失准问题一样。当你只是在考核销售收入的时候,那么销售部门就会低毛利或者亏损的赊销出去;当你只是在考核净利润时,销售人员一定主动放弃利润低的业务,一天天就想放大招;当你只是在考核营销费用时,那么销售人员一定会不动弹,变行销为坐销。

KPI就是他们获利的葵花宝典。要不要有,肯定要有,但能不能唯KPI是从,显然是不能的。再精密的算法都逃不了幽密人性的套路。

很多公司都在努力的设计一套紧密的KPI算法。我只能说算法越紧密,“寻租”的空间当然越小,但想想看大如淘宝、京东、微信、腾讯这样的公司其算法还不强吗?商家、消费者仍然能找到空间。对于一家可能不如其大,或者更小的公司,甚至创业型公司,KPI真的是主要手段吗?

作为小公司财务指标是要看的,而且一定要重视。KPI指标也是要看的,不是去看完成了多少,而是去追问为什么没有完成,去找到每个人为什么没有完成的原因才能成为小企业未来可能不断成长的驱动力。员工在没有完成的背后一定有一个具体的问题是需要公司去解决的,小公司的具体问题尤其多。解决了,员工也就成长了,企业自然也成长了。

同时企业始终坚持解决背后的问题也是在帮助员工建立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员工懂得在这里有组织关心他的成长,给机会让他成长。人心才是一个企业最应该把握的。真诚的对待,负责任的对待,员工自然是知道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