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像魏璎珞一样升级打怪,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乐天“行动派”?

 碧海蓝天kx32di 2022-10-10 发布于内蒙古

“乐天”容易,“行动”起来、且能坚持“行动”—— 难!持续地做出积极的改变,哪怕只是培养一个好习惯,这对很多人来说都极具挑战。而为什么打游戏的人,看上去特别“能坚持”?

这是因为“游戏”设计师深谙我们的心理,利用人对“实时的”“确定性”的普遍追求让我们游戏成瘾,我们却能从这个非比寻常的思路里获得这样一个有益的启发:看得见的进步,才可能让我们持续做出积极的改变。

图片
图片

打过游戏的人都知道,几乎所有的网络游戏,无论看上去多么花哨多变,本质上都是升级模式:你所储存的“经验值”、“积分”、杀敌的“数量”、获得的装备、进阶的段数等等形式,都是让人能持续看到的 “进步”,从而能坚持下去,甚至升级成瘾。

最近大火的《延禧攻略》,突破以往宫斗剧的人物设定和故事,让一个复仇的小宫女、皇宫女战士魏璎珞一路打怪升级,最终成长为高阶大女主。每一集,每一次报复或救人和随之而来的胜利,都成为她进步的积累。而观众,则能追剧成瘾 —— 犹如我们亲身打“升级”一样。

图片
图片

这种游戏和故事的设定,非常符合人的心理需求,也就是对“确定性”的追求。一条追求成功的道路如若特别漫长,我们对“确定性”的需求和对“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的厌恶也会更强,这就是我们大多数人在一个宏大的目标面前,无法坚持下去的原因。“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如果一个游戏设定依然是升级模式,却不给你每一次进步和成绩的提示,你也不知道自己还要拼搏多久才能升级,那多半的人都会在中途失去耐心,从而放弃努力。

这个“进度条”,还有诸如不断增长的“绿色”充电提示 —— 告诉你离最终的成功还有多远,竟是如此重要。

图片
图片

所以,我们要如何利用这一点,战胜自己的惰性,从而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乐天行动派”?

还记得你当初关注“乐天行动派”,并信誓旦旦要做点什么,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一点的决心吗?或者仅仅是想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学习一个新知识,新技能,形成一个新的良好习惯?

《反本能》(作者:卫蓝)一书,给我们做出了如下可操作的“进阶提示”:

// 从一个简单的任务开始 //

在行为过程中,人们总是依赖过去的经验,也就是“路径依赖”。我们大多数日常的行为,往往不用思考,全凭习惯行事。习惯本身就是动作的记忆,是我们储存记忆最深刻牢靠的方式。人们在无数次的“习惯”行为中,不断强化这一路径,规避思考的麻烦和不确定的风险。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改变一个旧习惯为什么如此之难的原因—— 没有强大的“动力”支持与科学的“进阶方法”,人的自我完善与改变非常容易失败。

那么,有效的“进阶方法”的第一步就是:从一个简单的任务开始。

图片
图片

心理学家阿拉斯代尔·怀特提出了“舒适区”的概念,其核心观点就是:一个人如果一直停留在自己熟悉和舒适的区域,那么就很难取得长足的发展。走出舒适区,可以从一个简单的任务开始,这其实是在降低一个“行为门槛”。

图片
图片

比如,如果你的志向是为日益恶劣的生态环境做出一些贡献,然后你想从倡导降低塑料使用率的举措入手。那么,你的第一个简单任务,显然不是去生产塑料的厂家那提出抗议,也不是找到政府出具“限塑令”。可行的第一步是,从改变的自己的行为入手,比如,每一次逛街买东西,都使用自己带的布包;尽量自带水杯,减少一次性用具的使用,比如塑料吸管等等。当然,你也可以发挥特长,免费为所有的商场、超市设计一个宣传海报或拍摄相关影像,提醒大家塑料制品对地球造成的危害,呼吁大家停止使用免费或者不免费的塑料袋和吸管。

慢慢增加自己的任务量和复杂程度,每天看到自己的一点进步和改变,给自己的大脑适时而持续性的奖励。才能让我们做出长足的改变。

// 给自己的行动来个“进度条” //

由于我们对“确定性”的偏好,我们需要把“游戏模式”中的“进度条”带入自己改变生活的计划之中。这其中的关键问题就是,提供一个“可量化的,具体的进度”

有个教授做了这样一个任务研究,他让学生上交一份“圣诞夜活动”的文章,如期完成任务的同学将获得课程加分。但条件是,文章必须在12月25号当天提交才行。大多数学生都表示有意愿如期完成任务以获得加分,而事实上,只有三成的学生最终完成任务。而另一批学生,也拿到了同样的任务,不同点仅仅是,这些学生必须尽快提交一份撰写文章的具体进度表:什么时间完成什么具体任务,比如12月24日早上9点到图书馆开始写作。结果显示,这批学生中的75%,都能如期完成任务。

如果是更为复杂的工作,那在制定策略时,就更需要将宏大的任务分解为不同的阶段,并将最终目标先拆解为不同阶段的若干小目标。

图片
图片

近日读到盖茨基金会CEO 苏珊的文章,谈到“消灭疟疾”的战略;她说“一旦我们搞明白,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疟疾的防控,于实践和政治上都行不通。我们就将重点转向在可行的地区,加速消灭疟疾的进程。与此同时, 我们还在支持那些能够挽救生命的工作,并继续开发最终使我们能够根除这一疾病的工具。”

可见,做一个真正的“乐天行动派”,无论你的目标是改变世界,还是提升自己,只有一个美妙的愿景远远不够,有简单粗暴的行动力也不够,重要的是真正有效的“策略”和目标的拆解,才能让人看到每一天的进步,拥有坚持下去的力量。

图片
图片

// 不断“重复”,强化你的“神经回路” //

科学研究显示:做出行为的改变并形成一个新的习惯,大脑对此的运行需要遵循三个步骤:

  1. 在旧的神经结构建立新的联结

  2. 形成专门的区域,以辨清模式

  3. 学会从这些专门的区域中自动提取信息并形成新的习惯动作

也就是说,大脑有超强的“可塑性”,我们在不断的行为重复中,构建新的联结,这是一个痛苦的,需要时间累积的过程。

弹钢琴,靠的不是迅速的从“乐谱”到大脑指挥手指所做出的思考和反应,而是长期训练下形成的“肌肉记忆”,这甚至比大脑的反应还要快速而深刻。乐谱,在这个过程中,仅仅起到一个“提示”的作用,再厉害的钢琴家,也不可能不经过反复排练,就敢上台演出。

图片
图片

可见,要形成一个新的良好习惯,尤其是存在旧习惯的“神经回路”干扰的情况下,只有不断重复,才有可能实现。随着效率的提高,一部分的神经细胞就不再需要参与到信息的处理过程中,大脑才能达到节省认知资源和能量的目的,一旦一个行为让大脑感受到“节能”,就会在众多的行为模式选择中获得优先权,其实这也是人的大脑“惰性”的一种表现。我们要做的,是从积极的角度来利用这种“惰性”。

比如,有研究发现,几乎没有人会因为看到“吸烟有害健康”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并开始戒烟。真正戒烟成功的人,会让自己先形成一些新的习惯,比如开始抽电子烟或者咀嚼口香糖。只有当新的行为在我们大脑中形成的“路径”更为强大时,才能替代一个旧的行为模式。

最后,还有一个必要因素对促成积极的改变必不可少,那就是给自己的大脑和我们自己来点适时的奖赏 —— 展示自己的成绩,获得别人或自己给予的肯定和赞赏。比如,如果你坚持一个月都没有使用过任何塑料袋购买物品或者没有抽烟,请给自己买一件心仪已久的礼物。

图片
图片

再比如,请你在这篇文章下留言,告诉我们你已经开始做出的一些积极的改变 —— 无论是改变了这个世界还是你自己,那我们一定会为你点赞并送上让你坚持下去的祝福,让这篇文章成为你的“进度条”中的一步。

图片

编辑:熙榕  |  审阅:江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