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敦颐太极图,为什么是“主静立人极”,而不是“主动立人极”?

 xianfengdui111 2022-10-10 发布于河北

文/姜志勇

动静、阴阳、乾坤、天人,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密码!

北宋儒者周敦颐是理学的开山之祖,他提出了“主静立人极”的观点,对后世宋明理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太极图说》)

在他看来,相比于“静”来说,“动”是更为根本的,先有“动”,而后才有“静”。那么,为什么是“主静立人极”,而不是“主动立人极”?

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

周敦颐太极图,为什么是“主静立人极”,而不是“主动立人极”?

周敦颐太极图说

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从哲学上来说,“动”是天道。乾坤、动静、阴阳、天人相对,天属动,人属静。因此,动是天道的属性,而静才是人道的属性,要“立人极”自然以“静”为主。

第二,从儒学传统来说,“静”是最重要的资源。相对于“动”,儒家更关注“静”。《大学》中有“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一句和“修齐治平”一起,被儒者奉为圭臬,也是《大学》能成为四书之一的重要原因。正因此,儒家把“静”作为重要的理论来对待。

周敦颐太极图,为什么是“主静立人极”,而不是“主动立人极”?

《大学》是四书之一,也是儒学入门第一书。

第二,从儒释关系来说,“静”是因应佛教挑战的需要。北宋时代,佛教经过隋唐的发展而大盛,佛教的一大特点是提倡打坐、静坐,在社会上很有吸引力,不少儒家士大夫沉溺其中。为了应对这种局面,当时的儒家有识之士积极辟佛,周敦颐提出“主静立人极”也是为了适应儒释之争的需要。

第四,从现实修养来说,“静”是比较可行的方法。相对“动”,人在“静”中较容易进行反省,并有所提升。孔子说“智者动,仁者静。”孟子指出夜深人静时能产生“夜气”。很多儒者都在“静”中获得了思想的突破,因此,理学家提倡静思、静悟,静是心静,关注点在“心”,而不拘行住坐卧的形式。

周敦颐太极图,为什么是“主静立人极”,而不是“主动立人极”?

周敦颐修养非常高,出淤泥而不染。

综上来看,周敦颐提出“主静立人极”具有深刻的哲学、思想传统、儒释之争、现实修养方法等背景。

宋明理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学为圣人?”明末儒学大师刘宗周指出,“极即仁也”,“主静立人极”即是在静中求仁,在静中体悟圣人之道,因此,周敦颐的“主静立人极”为儒者“学为圣人”指明了一条道路,这是一条成圣成贤的道路。也正是因此,“主静立人极”一提出,就受到了多方关注、接受,并成为北宋理学的奠基思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