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题型分析 一、考评原理 分层赋分题重点考查学生文本解析能力、思维品质、表达能力,采用solo分类评价法,将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学习结果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这五个层次由点到面,再到立体、体系,测评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精度、灵活度,用来综合考查学生文本理解的能力,看学生能否能抓取关键信息,读出背后的深意和彼此的关联,由可以直接看到的文字信息推断、挖掘出隐含的深层信息,能从多个角度解读分析,根据彼此的关联抽象概括出最本质层面的内涵,做到一叶知秋,见微知著,并能用准确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述。 二、题型沿革 加强对学生思维品质考查,是现在命题考查的趋势。在2020年的河南中考题中已有体现。 2021年河南中考题提高了难度,更上一个台阶,并将持续下去,甚至可能会在更多板块中加大这方面的考查。 这次期中考试的分层赋分题,明确提醒我们要注意命题趋势的变化,及时分析学生答题情况,寻找提升策略,做好备考。 三、本次试题解析 9.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位父亲?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5分) 评分标准:写出作者对文本中父亲的敬重及原因(1分);能从主旨角度、人物形象角度、社会意义角度剖析,相对全面的表达作者对这位父亲的情感的(敬重,同情),给3分;能够由浅入深、关联多个层面,并能勾连文本分析到位的(对这位父亲的敬重;对这一类人的赞美与同情;呼吁儿女理解父亲;呼吁社会关爱尊重打工者等,给4分或5分。 典型失误分析 学生出现的主要失误有: 1.部分学生根本读不懂题意,完全没有思路,答题没有方向,答非所问。 2.题意理解有偏差,答题思路不清。 3.整合能力差,思维层面单一,答案不深入不全面,缺少归纳概括的关键词。 4.书写不工整,答案写成一大片,条理不清晰。 备考建议 1.理解solo分类评价法的层级划分,把握其实质。 2.结合教材和模拟题,特别是2022年《解析与检测》上的典型题,帮学生解析考点的考查实质,涉及的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注意构建知识体系,遇到问题时学生知道应该从哪些角度分析,而不是茫然无措,凭感觉随心所欲。 3.帮学生解析答案的构成要素和表达形式,梳理解答的步骤、思路,注意不是给答题模板而是明确答题的步骤,如: 4.结合学生的答题情况细致分析,找准病因,要看是审题问题,还是知识欠缺、思维单一,还是表达上用词不准?老师分析重要,学生自我分析更重要,不能仅凭字面判断,最好引导学生自己写出答题是的思维过程和困惑点,排查失误原因,然后对症下药,而不是笼统地归结为粗心、不用心等。分析的越精准,弥补的措施越有针对性,提升的效果越显著。 5.注意思维品质的培养,虽然慢,但必须做,在学习的问题设置上、组织学习活动的方式上、作业设计的科学合理上多下功夫,多让学生动脑思考,课堂表达尽量要求完整、全面、条理。 复习备考,钻研、实践、反思,不断优化备考方案,才能最终达成师生能力的提升。任重道远,我们一直在路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