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昌起义后为何南下广东?而不在湘赣建根据地?这个原因很重要

 爱历史 2022-10-09 发布于贵州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把共产主义传到中国,这是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一句经典说法。也高度概括的道出一个细节,那就是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中国革命受苏(俄)联影响是非常巨大而深远的。

(苏俄政权建立后,便开始世界革命输出,输出大量金钱和武器,并派出军事顾问)

苏俄十月革命,对世界无数寻求革命道路的国家和人民产生极大影响,中国就是其中重要一个。当时,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屡屡遭受失败,已经意识到国民党严重脱离人民,自身软弱涣散,尤其没有拥有坚强有力的革命军队。

孙中山从苏俄革命看到成功经验,也从新生而朝气蓬勃的中国共产党身上看到希望,于是终于走上“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正确道路。

苏俄也正式向中国伸来援助之手,最重要一个举措,就是协助孙中山的革命政府,组建培养革命军人的黄埔军校。

今天人们谈起黄埔军校无不敬重有加,殊不知黄埔军校刚刚成立之时,是何等草莽简陋的光景,荆棘丛生的荒僻小岛上,无房、无人(指教员)、无钱、无枪……孙中山委派当时还籍籍无名的蒋介石当校长,他一看这穷酸样,撂挑子就走,根本不想干!黄埔军校计划大有可能胎死腹中。

(黄埔军校成立典礼,主席台下可见苏联顾问)

尴尬时刻,正是苏联政府支援大笔开办经费,还派来许多苏联军事顾问,最鼓舞人心的是苏联一下子就援助黄埔军校苏式步枪8000支!每支枪配子弹五百发!黄埔学员无不欢天喜地:“这下可有革命本钱了!”从此黄埔军校成为全国热情青年的“圣地”,纷纷前来报考。

苏俄援建黄埔军校还仅仅算小菜一碟,苏俄给予孙中山的广东革命政府的支援更大,资金这里就不说了,单单军火就给付步枪五万多支,子弹五亿七千万发!机枪一千一百多挺,如此雄厚的武器装备使粤军一跃成为当时中国数一数二的强大军事力量。

黄埔军校建校初期,教材基本模拟苏俄军事院校,苏俄还派来30多教官,两次东征中,这些教官直接参与作战。

(孙中山政府中的苏联顾问)

苏俄除了支援孙中山革命政府外,北方倾向革命的冯玉祥也得到苏俄大力支援,使得冯玉祥得以战胜反动北洋军阀张作霖和吴佩孚。

然而,让苏俄倍感打脸的是,1925年孙中山病逝后,得了苏俄巨大好处的国民党右派,却越来越露出反动嘴脸,最后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苏俄这么多援助都等于打了水漂,苏俄开始考虑直接援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

八一南昌起义后是我党有了第一支革命武装,人数不多,只有两万多人,而前来围剿的反革命军队就有十几万,如果审时度势,在敌人势力较为薄弱的湘赣农村山区开辟根据地,还是有希望的。

事实上,当时起义部队领导层不是没有人这样考虑,周恩来就和稍后的毛泽东一样,也把目光投向敌人势力空虚、而大革命中群众基础良好的湘赣广大农村山区。

可是为什么这些起义部队,没有这样做,反而千里南下广东呢?

首先,我党早期,无论从理论还是方针政策,乃至人事、组织,事实上都接受苏俄以及共产国际的指导和领导。这样做可以使我党很快获得苏俄成功经验,也大量资金、经费、甚至军火方面的援助,从而迅速壮大我党。

不过,也产生许多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那就是盲目照抄苏俄革命经验和模式,脱离中国国情,从而屡屡造成严重路线错误,

当时尽管周恩来等少数人也想到与毛泽东同样的正确的农村路线。不过当时,占上风的意见,还是学习苏俄,在经济发达、工人阶级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城市建立苏维埃政权。广东尤其广州是旧中国工商业发达地区,尤其在大革命时期是革命中心,群众基础好。

除此之外,有一个重要因素,比较鲜为人知,但却影响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起义部队单单为了它也值得南下。

那就是苏联政府许诺,要支援起义部队一批雄厚的武器军火,包括步枪一万五千,子弹一千万发,机枪三十挺,大炮四门,两千发炮弹!

苏联原计划从海参崴派出苏联船舶,运输这些军火到广东的潮汕海岸,需要起义部队首先占据这些地区,然后接受这批军火,以及随后更多的军火和其他援助。如果这批军火到手,起义部队定然如虎添翼,可以迅速壮大,并借助广东地区在大革命时期高涨的群众基础,一下子就建起强大苏维埃政府也不是不可能的。因此,南昌起义部队这才需要南下广东,等待援助。

遗憾的是,起义部队内部不稳定,真正的共产党员并不多,临时参与进来的军阀成分很大,他们不断脱离起义军,使本来就不多的起义部队更加削弱,南下又遭受敌人十几万重兵围剿。

但即便这样,南下的起义部队还是在革命群众和协助下,举行了广州起义,并占据潮汕地区,建立了红色根据地。

可是由于苏俄远东距离广东太过遥远,海运也极缓慢,最终,起义部队没有等到这批军火,就寡不敌众,起义失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