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建风华——桥及“桥屋”

 北京的骑士 2022-10-11 发布于北京
图片

房屋以外的建筑物

桥及“桥屋”

为什么中国的桥梁工程应该看作是一种“建筑艺术”呢?李约瑟的一些话可以看作从另外一个角度做出的解释,他论述中国的桥梁时一开始就说:“当建筑师弗罗丁诺斯(Frontinus,35年-104年)写及1世纪时罗马的引水渠的时候,他描述完了之后加上了这样的话:带来大量水的那一种必要的结构的模样,如果你愿意,可比之为无聊的金字塔,或者有名无实的希腊作品。”中国的同类作品就会在这个论点背后的思想态度有某些意识上的调协,但是他们的文化中的才能无一不是来自于巧妙地将理性和浪漫主义相结合,这就是结构工程所取得的结果。中国的桥梁无一不美,大多数的桥都极为美观。” 

建筑和结构、结构和建筑在中国是从来没有分离的。“城”我们不可能将其列为结构工程,“桥”自然也不例外。“桥梁”二字为什么合成为复词呢?在最早的时候,“梁”字最早的含义就是“桥”,《说文》称:“梁,水桥也”;“桥,水梁也,从本乔声”;“乔,高而曲也”;“桥之为言趫也,矫然也”。大概,简支梁在桥梁上应用比在房屋上应用得更早一些。相信,房屋还处于用树枝和草泥弄成半地穴式“壳体”构造或者在“蓄”式结构的时代,在河溪上架设的一些行人“梁”已经存在,到了发展到懂得造“高面曲”的拱桥之后,“桥”的名称才出现,“梁”却被应用到房屋结构中去了。除了“桥墩”的建造是基于另一种技术基础外,桥身和房屋的构造在“思想态度”上表现出是完全一致的,大部分的桥都视为组成城市或建筑群的元素。

1

桥的发展

在文献记载上,“列石为步”称为“矼”的“跳墩”早于“桥”和“梁”。于是有人便说桥的发展是由“矼”而“桥”的。其实,矼可理解为跳墩,也可以解释为“桥墩”。因为在矼上架设一些木梁并非困难的事,它们的发展不一定分成两个阶段,当然,在施工的时候它们是要分为两个阶段“。“高面曲”的拱桥是一种功能的形状,并非单纯是一种结构或者构造的形状,目的就是希望架了桥的河道上仍然不妨碍船只的通行。大概,拱桥是由木结构开始继而发展应用砖石法券,法券的构造形状和桥的功能形状恰好相一致。于是,砖石法券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桥梁的结构技术,桥梁的建造也大大促进了砖石法券技术的发展。

2

经典作品

以结构技术的进步和精巧而论,中国在历史上有两座桥很著名。一座就是建于隋大业年间(605年-617年)隋代的河北赵县的“安济桥”,这是世界上第一座“空撞券桥”,就是大券之上每端还有两个小券,单券净跨达一百二十三英尺。这座桥是由隋代工程师李春设计的,工程师和桥的故事一直为人所传颂。以建筑砖石拱券面称著的欧洲人到了14世纪才造出超过这个跨度的拱券桥,以这一点而言,中国在技术上就领先了达7个世纪之多。这座桥直到现在仍然存在,不但还好好地为人民服务,它的结构方式还被十分广泛地推广应用。

图片

安济桥

图片来源:微博玲啊玲哒哒

另一座就是北宋汴京(开封)城中的“虹桥”。这类桥早已不存在了,但是它曾经出现过却是无可置辩的事实。“虹桥”并不是某一座桥的专有名称,而是当时的一种桥梁的类型。据宋代梦元老《东京梦华录》的记载就是:“从东水门外七里曰虹桥,其桥无柱,皆以巨木虚架,饰以丹,宛如飞虹,其上下土桥亦如之。”又,《渑水燕谈录》称:“庆历中(1041年-1048年),陈希亮守宿(今安徽宿县),以汴桥坏,率赏损官舟害人,乃命法青州所作飞桥。至今汾汴皆飞桥,为往来之利,俗曰虹桥。”单靠文字的记载我们是无法清楚这种桥的结构和形状,幸而宋代的名画家张择端在他的名作《清明上河图》中将它颇为详尽地描绘出来,因而才得清楚它的形式和构造。虽然,中外有关著作提及这座桥的文字不少,但是都仅作为一种古代的“奇迹”来谈论。最近,有人对它做出工程学上的专门研究,推断它原来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并且评述它在桥梁工程中的意义,大大有助于“虹桥”正式地在桥梁工程学上占有它应占的地位。

图片

《清明上河图》虹桥

图片来源:猎鹰个人图书馆

不论“安济桥”和“虹桥”,它们除了结构和功能上的形状之外,同时还充满了建筑学的“美”的意匠。例如安济桥,桥面本身同时形成一条十分柔和的弧线,再配上有节奏的“下带”石栏杆,它的整个形象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动人的艺术作品。我们对“虹桥”的印象来自一幅伟大的绘画艺术作品,它是《清明上河图》最吸引人的一个部分,原因可能是这座桥的形象上分有趣,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高度成功地结合的一个实例。

假如,要完全从工程或者结构、构造的观点来讨论中国的桥就得另外产生一本专著。19世纪时江西南昌就出版过一本谢甘棠的《万年桥志》,是一本详细的技术著作。现代桥梁工程学家茅以升也作过一些古代桥梁工程的评述。在这里,我们进一步着重讨论的应该是组成城市或者建筑群的元素的桥。此外,桥和房屋建筑综合起来也是中国的桥的一个很大特色,这就是指廊桥、楼桥、亭桥以及屋桥。

3

桥的用途

唐代杜牧有一篇著名的《阿房宫赋》,其中有“长桥卧波,未云何龙?”之句,所指的是咸阳连接渭水两岸的大桥。杜牧没有见过这座桥,有关阿房宫和秦都的描写只是出于想像或者根据文献的记载。据说:渭水大桥桥长三百六十步,宽六十尺,由六十八座石拱券筑成,凡百五十柱,二百一十二梁,以石为墩,刻有力士孟贲等之像。这是见于记载的最大、最早的连接市区的大桥。古代的城市除了市区本身分布于河流的两岸之外,没有河流的也必然开人工的运河引水入市区的,除了供给城市用水之外还把它看作是一条交通动脉。因此,跨越河道的桥梁就成为城市中街道连接的主要手段。例如北宋汴京城,据《东京梦华录》的记载城中就有大小桥梁凡三十四座之多了。市区中的桥自然被看作是城市的重要组成元素,它们的设计自然就和道路及房屋等联系起来,它们要和周围的环境相协调。

宋代汴京的河桥曾一度发展成了“购物街道”(shopping street)。《宋会要辑稿·方城》中有“仁宗天圣三年正月,巡护惠民河田承说言·河桥上多是开铺贩鬻,妨碍会管,及人马车乘往来,兼坏损桥道,望令禁止”的记载,可见当时的河桥曾经成为“摊贩区”。《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桥面上是摆有售物摊档的,图文两相对照,证实此乃实情。清院本的《清明上河图》大概对文献的记载作过一些考证,索性就把桥的两旁全部绘成了小店铺,桥却变成了石拱桥,当然是完全出于想像。这类“购物街道桥”不但出现于宋的汴京,在其后的日子还在各地有了真正的发展,有些桥因为兼具“市集”的用途而全部架设了屋顶,成为了河上一座长廊式的市场。

添加更多其他用途是中国各地桥梁建设的另一个发展方向,这一来就使“桥梁”和“房屋”二者综合成一体。“庑廊”在中国建筑上有很长远的历史,它作为每一单座建筑之间的连接体,在起伏的地形上发展为“阁道”、“飞升”,很早就显示出了一种有屋顶的桥梁的意念。“廊桥”就是跨越水上的阁道而已,它们是建筑群当中传统的重要组成元素。亭桥、屋桥等就是这种设计概念的一些变化,桥身被看作是一个“台基”,在上面是可以添加任何建筑物的。添加了建筑物的桥梁就使桥的外貌产生了重大的改变,桥和屋的比重在构图上差不多相等,看起来桥就差不多像一座房屋,在印象上自然和房屋建筑等同了起来。

图片

扬州莲性寺后桥屋

图片来源:百度

亭桥、榭桥、廊桥、屋桥等等是房屋建筑和桥梁建筑技术发展的一个交会点,二者似乎都各不从属,亭桥、楼桥等亦可称为“桥亭”、“桥楼”,也可视为亭或楼的一种。这样的“交会”并不是出于一种偶然,它们来自于中国古典建筑设计的基本体制。假如,中国建筑设计并不是采用分部组合方式,桥和“屋”就不容易那么顺乎自然地并合起来;假如,桥和“屋”没有共同的美学和技术的基础,即使并合起来也不会立刻就成为一件完整及和谐的建筑作品。

图片

四川万县万州桥桥屋

图片来源:腾讯网

桥和“屋”还常常使用共同的附属性元素和完全相同的细部构件,由此使桥和“屋”之间产生非常紧密的有机的关系。桥的两端很多时候都立有标志性的华表,或者由华表发展而成的牌坊或者牌楼,附有“碑亭”或“碑楼”,作为“敕建”的纪念。桥身的栏杆就是建筑物上所用的钩阑,木桥用木栏杆,石桥用石栏杆,望柱和桥身水平方向伸延的线条组合起来形成一种十分有趣的节奏,也许这也是造成“无一不美”的一个重要因素。著名的建于12世纪的卢沟桥,望柱上每一只石狮子都雕刻成不同的姿态,就此大大增进了桥的艺术价值,在总的形象来说,“卢沟晓月”是著名的燕京景色。不论大桥和小桥,它们和房屋建筑风格不但协调,而且是常常相一致的,因为它们使用相同的构件,使用着同一的“视觉语言”(visual language)。

园林建筑中的桥。因为“水面”是园林建筑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于是“桥”在大多数园中成为了不可缺少的元素。这些桥除了产生一定的交通功能作用外,更重要的就是使景色产生变化。它们常常成为景色中的主体,充满浪漫主义的色彩,如“月”、如“虹”,精美巧妙令人赞叹。

中国的桥梁是理性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它们和其他的建筑物一样来自于同一的思想和技术基础。毫无疑问桥梁工程同时是一种建筑艺术。在河道纵横的城市中,河桥就是街道的连接和延续,这时候它们就变成城市设计的一种重要的素材。桥和房屋所采用的构件形制基本上是完全相同的,因而形成完全统一的风格,使它们无法从建筑中分割开来。

文字内容摘自《华夏意匠》(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5),版权属于天津大学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