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的篡位小技巧:“爷爷”打基础,儿孙篡皇位(曹操篇)

 春风与池君 2022-10-11 发布于山东
历史

纵观历史,中国朝代更迭的方式主要分为三类,起义、战乱、篡位。相较于前二者的师出有名,谋权篡位就有些不讲道德,违背三纲五常了。

臣下夺取君主的权位,按照流程应该是:清君侧——做权臣——接受禅让,但这三个步骤,做起来比说起来困难多了,像曹操这种超世之杰也没能做到第三步。无独有偶,因为人性的不断重复,历史也总在重演,巧合之下促使了一种新的默契规律。

“爷爷打基础,儿孙篡皇位”(本文“爷爷”并非单指爷爷,还包括父亲),魏晋南北朝朝代更迭频繁,短短几百年便囊括了几十个政权的更替,下面我们来看看哪些篡位者有着相同的默契。



曹丕篡位

三国的曹操声名在外,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是名声大争议也多,比如说曹操是忠臣?还是有心无力的篡国者呢?

真相我不得而知,不过按照史实记载篡位者是他的儿子曹丕。

延康元年(公元220年),这一年不止是曹操去世,东汉也气数已尽,曹丕在父亲去世后继位魏王和丞相,有了父亲曹操生前打下的基础,曹丕的事业如日中天,这时他将目光看向了连父亲曹操都不敢登上的宝座——天子。



曹丕的权力来自父亲,跟随曹操行军多年的臣子只忠于魏王,曹丕当上魏王后,天下的祥瑞蜂拥而起,如黄龙、凤凰、麒麟、白虎等,仿佛这天下的美好都是因"曹丕继位"而兴起的。

《三国志》:昔文王既有天下三分之二,尚臣于商,得孔子之叹,周公实已行君之位,成使复归成王,我德不如二圣,犹许芝之言,余何敢闻焉!此言使朕心怯,手战无不成,意达不清,吾欲辅汉室,功成还政,辞归第。

大臣们纷纷上劝进表,曹丕故作拒绝,更是下令推辞:“周文王占有天下三分之二,还向商朝称臣,得到孔子的赞叹,周公实际上已经行使了君主的职权,完成使命后还是归还给成王,我的德行远远不如这两位圣人,像许芝这些话,我怎么敢听呢?这些话使我心里害怕,手发抖,字都写不成,意思表达不清,我要辅佐汉室治理天下,功成后交还政权,辞职还乡。”

曹丕越是“谦虚”,大臣们也越上劝进表,随着朝廷的官员都加入劝进的行列,汉献帝也知晓“天意”,十分“配合”的连下了三道禅位诏书,哀求曹丕效仿虞舜登上皇位。不过曹丕却表示宁愿跳东海自尽,也不接受,但同时在许昌筑起受禅台。

同年十月,经过数月的准备,汉献帝交付皇位于曹丕,宣布退位。同月二十九日升坛受禅,登上皇帝宝座,改国号为魏,东汉正式灭亡。



曹操

丕篡位“因”在曹操,“果”也在曹操。曹操挟持天子后掌握朝堂,皇帝沦为傀儡,实权在握使曹家的野心愈来愈大,并且想要一心取代他。

曹丕称帝前准备充分,不止是祥瑞,还有朝中大臣数十次的上劝进表。曹操打着兴复汉朝的旗号,建立了自己的势力,对于篡汉他心里也没有底。曹丕却与父亲曹操不同,曹丕的势力多是依仗父亲打下的基础,姓“曹”不姓“刘”,只忠于魏王。

几十年过去,曹家在汉朝依旧是只手遮天,甚至是更胜一筹。此时曹丕的篡汉事业,说是天时地利人和也不为过,就算有问题,早年也被父亲铲平了。

苦心经营数代人,只为篡位的家族不在少数,此篇为曹操篇,后续还有“司马篇”“宇文泰和高欢篇”,因为篇幅太长分为三篇发,感兴趣可以关注一下。

千字不足以概全,或有漏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