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36葛卫:高校专业课教学的质量问题源自哪里

 高教课堂研讨 2022-10-11 发布于江苏

      高校专业课教学常常存在“质量问题”,可以从教师、学生和学业这三种教学“要素”出发,分析成因的具体类型,以实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目标。

问题教师:

投入不足、拓展不足、方法不足

      教师作为“教育者”,可能存在自身的问题而影响教学质量,成为“问题老师”。

      首先是课前“准备不足型”。有些教师备课不充分,常常照着ppt或者书本念一节课,并且ppt的质量参差不齐,有的ppt直接来源于网络下载,反映出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究其原因,高校的重科研轻教学的风气也是很多老师教学质量良莠不齐的原因之一。由于科研任务重,高校教师精力有限,很多教师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科学研究中,没有时间精力备课、接收学生反馈等。更有甚者,将给学生上课当作繁重的科研任务中的一种放松,在课堂上夸夸其谈与授课无关的内容。

      其次是课中“拓展不足型”。无法正确地引导学生思考,不能培养发散思维,对于讲授的内容很多,但仅限于枯燥的知识点,没有实例与之结合,课堂枯燥无味。

      最后是纯粹“方法不足型”。很多高校教师虽然自己专业本领很强,但并不知道如何把知识教授给学生,更不清楚学生需要的是哪些知识,上课缺乏适当的教学方法。

      为了改变上述状况,教师应当平衡好科研与教学,对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应该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增加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趣味性,尽量将高深知识讲得通俗易懂,引导学生思考学习内容,积极拓展教学内容而非照本宣科。

问题学生:

内容挑剔、投入不足、自学不够

      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可能存在学习问题而影响教学质量,成为“问题学生”。

      首先是“内容挑剔型”。对于老师讲课内容常常听得懂才愿意听,听不懂或者听起来困难的时候就不愿意听课了,上课没有积极性。为了提高质量,学生在课堂上应该认真学习,不能因为学习内容艰深就不听课。

      其次是“投入不足型”。大学的课堂上没有老师的督促,学生容易开小差。对于课上有疑问的地方也不能及时学习或者找老师解惑,这导致学生专业学习效率低下。要提高课堂学习质量,课上有疑问或者想法应当及时提出,与老师同学讨论,积极参加课堂互动。

      最后是“自学不够型”。 这些学生很难合理地安排学习、学生工作、娱乐,导致缺乏自主学习,不能及时复习。同时,学生过分追求高绩点,只学考纲内容,导致高校专业学习过于应试化。为了提升质量,学生课后应当主动复习学习内容,适当进行拓展学习,将学习内容不仅限于课本知识,增加自己学习的广度深度。

问题学业:

庞杂虚空、艰深晦涩、缺少调适

      学业作为“教育中介”,可能存在内容问题而影响教学质量,成为“问题学业”。

      首先是“内容虚空型”。高校教学内容虚空庞杂,课程设置混乱,学校设置很多形式课,学生找不到学习课程的意义,学习时十分迷茫。

      其次是“艰深晦涩型”。高校课程内容设置晦涩艰深,学生学习难度大,教师对于教学内容难以转化的浅显易懂。

      最后是“缺少调适型”。基于学年学分制,当前的大学生并没有太多的选课自由,在具体课程的内容上更没有选择权,导致学业缺乏调适。为了提高质量,高校在安排学生学习内容和课程设置时,应该多加考量学生学习需求,专业课对学生的要求,结合学生发展的方向,多维度综合考虑课程设置方法,课程内容和课程的难度。

      考虑到问题教师、问题学生和问题学业的普遍存在,高校专业课教学质量有问题也就不难理解了。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增加投入、改进方法、追求拓展、加强磨合,才能减少问题,提升专业课的教学和学习质量。

高教课堂研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