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ESMO|韩宝惠专访:PD-1联合抗血管生成疗效初显为NSCLC相关治疗Chemo-free策略探新路

 肿瘤医学论坛 2022-10-11 发布于广东


NSCLC普遍发现时间晚,生存率低,PD-1单抗联合安罗替尼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Chemo-free方案能显著提高疗效和生存率。

本期肿瘤医学论坛有幸邀请到上海市胸科医院呼吸内科的韩宝惠教授来为我们分享PD-1联合用药的II期临床研究初况及前景。

韩宝惠教授

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中华肺癌学院 执行主席 

·上海市领军人才、优秀学科带头人 

·上海市胸科医院  呼吸内科 名誉主任 

·上海市胸部肿瘤研究所 副所长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博士及博士后导师 

·上海市胸科医院药物临床研究机构 主任

·亚太医学免疫学会肿瘤分会 主委 

·国务院特殊津贴        

·国家药监局(CFDA) 审评专家 

·CSCO肿瘤血管靶向专业委员会 主委 

·CSCO肿瘤NSCLC专业委员会 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全国肿瘤临床协作中心(CSCO) 执行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精准诊疗专委会 副主委

·中华医师学会呼吸分会 常委

·上海市医学会肿瘤靶分子学会 副主委 

·上海市抗癌协会第八届理事会 副理事长

·中国医师学会肿瘤分会 常委

报告详情

研究背景

I期研究结果显示,该联合疗法的客观缓解率(ORR)为72.7%,疾病控制率(DCR)为10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5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PFS率分别为45.9%和262.%,总生存期(OS)结果未成熟,预估12个月OS率为95.5%。

研究方法

此开放标签的II期研究在中国6个中心开展,入组患者为初治IV期、EGFR/ALK/ ROS1阴性的NSCLC患者。入组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配至A组(第1天静注信迪利单抗200mg,第1-14天口服安罗替尼 12mg/天)或 B 组(含铂化疗,疾病进展后允许交叉至信迪利单抗)。每三周治疗一次,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无法耐受的毒性、停药或死亡。信迪利单抗治疗24个月或35个周期。

主要终点为ORR,次要终点包括PFS、DCR、DoR、OS和安全性。分层因素包括组织学类型和 PD-L1 表达水平。

图1 SUNRISE研究设计(图源:医脉通)

研究结果
2019 年 11 月至 2022年7月期间,纳入的89例患者被随机分配至A组(43例)或B组(46例)。

截至 2022年7月15日,中位随访时间为13.1个月,83例患者可进行疗效评估(A组40例 vs B组43例)。A组和B组的ORR分别为50.0%(95% CI [33.8-66.2])和32.6%(95% CI [19.1-48.5]),两组的DoR分别为16.3个月和6.2个月,两组的DCR率分别为85.0%(95%CI [70.2-94.3]) vs93.0%](95% CI [80.9-98.5])。A组和B组3-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发生率分别为11.6%和43.5%。B组中2例患者停止治疗,1例患者因TRAE死亡,A组未观察到停药或死亡事件。

图2 A组和B组的ORR(图源:医脉通)

图3 A组和B组的DoR和中位 PFS(图源:医脉通)

肿瘤医学论坛专访韩宝惠教授

您的报告中PD-1单抗信迪利单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安罗替尼在初治晚期NSCLC患者中显示出临床获益,这在临床上与单用药或其他联合用法对比的优势是什么?

我们的临床研究主要解决的是免疫单药或抗血管单药,如何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各自的作用。

免疫治疗已经进入了临床实践,免疫单药过去在二线治疗中获批了适应症,一线治疗PD-L1阳性表达的部分免疫PD-1,像帕博利珠单抗,也获批了适应症。但是相当一部分PD-1单药使用疗效是有限的,尤其是对于PD-L1阴性表达的这部分人群,和化疗相比并不具备太大的优势。如果单药使用PD-1,只有PD-L1高表达的人群能有相对好的疗效,对于中低表达或者是阴性表达的人群,无论是短期的缓解率,还是疾病控制时间,作用都是有限的。

因此我们想采取联合治疗的方法发挥更大的优势,联合的对象就是在三线已经获得了适应症的安罗替尼,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实际上这种组合我们在2018年就开始了探索性的研究,在2018年开展了Ib期的探索性研究,进行了单臂的安罗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的研究。总共入组了22例患者,这个研究中一线的非小细胞肺癌的短期的有效率,无论PD-L1表达情况如何,总体的ORR率都达到了72%,PFS是15个月。也因此我们在2020年和2021年国际上的两次世界肺癌大会上都做了学术交流的报告,同时也在线发表了Ib期的临床研究结果。

因为有这么好的结果,我们在2021年启动了SUNRISE研究,这是一项多中心和化疗做头对头的随机对照的II期临床研究研究结果在今年的ESMO会议上做了初步的报告。这个初步报告当然数据还不成熟,但是看到了希望,重复了Ib期临床研究的结果。

报告内容评估中有提到主要终点ORR,次要终点包括PFS、DCR、DoR、OS和安全性的这些数据,我们是通过哪些方面判断它的效果是否强大呢?

我们在今年的ESMO年会上初步报告了SUNRISE研究,89例临床分析的初步结果。因为是II期的研究,还是设定了ORR率为终点指标。这个终点指标和单纯的化疗相比,从化疗组的32%提高到50%这个提高的幅度还是非常显著的,达到了阳性结果。

另外初步观察的PFS也从化疗组的5.7提高到10.8个月,这样的提高幅度,在目前报的联合治疗数据当中是非常好的一组。这种组合,短期缓解率和单药相比有显著的提高,PFS和化疗组相比也有显著的延长。

而随访的安全性数据基本上都是1-2级的不良事件,而且这些不良事件是可控的,没有致死性或者是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

我们了解到您们的研究预估12个月OS率为95.5%,这个一旦实现对于我们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什么意义呢?

现在整个研究还在随访,还在进一步的观察过程中,但是可以看到良好的趋势,那就是12个月的OS率达到了95%。这就是说大部分的在治疗组的患者仍然在进行联合治疗,这为提高OS率2年3年甚至是长达5年的PFS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此我们也充满了信心,这也意味着Chemo-free这种免化疗的一线治疗方案,在单药的基础上通过联合治疗,疗效进一步提高,疾病控制时间进一步延长,把肺癌变成慢性病的愿望进一步实现,而且安全性非常好。

您可以谈谈您对您组内未来研究方向的期盼吗?

我觉得Chemo-free在联合治疗领域里边,联合抗血管是一种重要的治疗策略。前期的探索无论是Ib期,II期,还是将来进一步开展的III期临床研究都非常值得探索。当然多靶点抗血管TKI毒性是不一样的,有些安全性信息并不是太好,所以在联合抗血管的时候,也要区分。要选择安全性好的多靶点抗血管TKI在剂量上要使用比较安全有效的剂量,达到安全和有效的平衡。

这种治疗策略,不单纯是在I线治疗,而且在II线治疗,国内的同行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临床研究小样本结果。我相信在未来新辅助或者是将来的辅助治疗中,小细胞治疗也会发挥它的巨大的作用。因此我觉得PD-1联合抗血管生成,在整个肺癌领域里边,无论是非小细胞肺癌的晚期,局部晚期或者是术后辅助乃至小细胞肺癌的维持治疗,都会有他的地位,也希望这种治疗策略能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审核:杜燕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