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样都是喝岩茶,“日常泡法”和“审评泡法”,有何不同?

 小陈茶事 2022-10-11 发布于福建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近两年受大环境影响,各地的斗茶赛、茶博会等,少了许多。

还记得,早些年的武夷山,一年到头,大大小小的斗茶赛事不断。

以至于,斗茶赛的火热,还影响了大家的日常喝茶。

还记得那会儿找茶农朋友喝茶,刚找到地方落座。

他们的开场白十有八九是:“怎么说,今天是审评泡法,还是按普通方式来?”

这架势,自然极了。

就像出门吃饭点菜,店家询问你要不要加辣、加葱花、加香菜那般自然。

话说,日常泡法VS审评泡法,有何不同呢?

《2》

一、茶具不同。

审评泡法,泡茶架势摆得比较大。

成套的审评盖碗。

成堆的审评汤碗。

成摞的小巧茶匙。

不论三七二十一,每种先配套4、5组左右,整齐码放在茶桌一角,留待备用。

当然 ,审评式泡茶,喝茶的阵仗也会比较大。

少有只喝一泡茶,就动用这套审评茶具的情况。

至少也是两两对比,同台对冲。

甚至于,同时泡开7款、8款不同的岩茶一溜而过,摆成直线。

像长街宴那样,同时试喝好几款茶。

奔赴这样的试茶盛宴,一定要提早准备。

中午多吃两碗肉,填饱肚子,再去喝茶。

不然,容易喝茶喝到嘴歪茶醉……

而日常泡法要简单许多,备一套基础茶具即可。

白瓷盖碗一个,110毫升容量,倒钟器型,碗沿略宽的那种。

公道杯1-2个,用于分茶。当然,额外多准备一个公道杯,还能方便留还魂汤。

品茗杯的数量,视在场喝茶人数决定。

如果只有自己喝茶,用平时惯用的主人杯即可。

《3》

二、分茶方式不同。

早两年,听武夷山朋友讲了个笑破肚子的真事。

那年的天心村斗茶赛上,她看到有两位外省路过的客人,不知道审评匙是用来舀茶汤到茶杯里的,还以为是直接喝的。

于是,他们就端起审评碗,舀起茶汤,倒嘴里喝了起来……

审评匙类似饭桌上的公筷母匙,肯定不能这么用。

它是舀汤专用的,用于分茶。

但日常冲泡,更多还是用公道杯分茶。

将茶汤倒入公道杯后,稍加静置。

哪怕茶汤中带有零星碎茶,也能慢慢沉淀,落入公道杯底部。

倒茶分汤,碎茶末不会轻易顺着水流倒出,喝茶过程更顺畅。

对比来看,公道杯分茶的体验感更好。

多人喝茶场合下,用类似汤匙那样的工具去舀茶汤。

一勺,再一勺,再加一勺……

不厌其烦,连续舀了多次茶汤,杯中的茶水估计不到半分满。

试喝过程中,当你遇到自己特别心仪的好茶时。

若想再来一杯,这慢悠悠的舀汤过程,着实太繁琐。

好在,现在的武夷山,早已经推出了升级版的审评碗。

碗口一侧,设有鹰嘴造型的出汤口。

看起来,类似茶碗形的公道杯。

分茶时,既可以按照传统做法那样,慢慢舀汤。

也可以拿起来直接倒,方便了许多。

《4》

三、闻香方式不同。

审评泡茶的闻香姿势,与日常泡茶截然不同。

举两个例子,闻汤匙背面的挂杯香,以及带水闻盖香。

审评碗、审评汤匙是配套出现的。

评茶时,若想感受汤水的挂壁香,有这样的捷径。

拿起审评匙,注意了,先稍等一两秒钟。

不然直接从茶汤里拿起汤匙,会湿漉漉地往下滴水。

紧接着,将汤匙背面靠近鼻端下方,轻轻去闻。

轻而易举就能感受到,瓷质汤匙背面附着的缕缕香气!

若是日常喝茶,闻挂杯香时,更多还是闻茶杯的底部。

将一杯茶喝尽后,凑近杯底,轻闻挂杯香气。

挂杯香、挂壁香、杯壁香,它们都是一个意思,能传达茶汤当中的香气附着力!

至于闻盖香,也有新变化。

平日里,用盖碗泡岩茶,将茶汤倒出后。

第一时间内,要趁热揭盖闻香。

感受刚被沸水洗礼一番后,激发出来的充足香气。

不过,按照审评式泡法,茶汤一律坐杯。

闻香时,往往是“带水闻盖香”。

第一冲,注水后合盖,闷1分钟后可揭盖闻香,闷2分钟出汤。

第二冲,闷1-2分钟揭盖闻香,闷足3分钟出汤。

第三冲,闷2-3分钟后,带水揭盖闻香,闷足5分钟再倒出茶汤。

《5》

四、投茶量不同。

严格按审评方法规定,取茶过程大有讲究。

要取代表性茶样5克,称重取茶时,要注意取样均匀。

不是随机打开装茶的纸箱,从上面抓来一泡茶后就直接冲泡。

而是得抓下一大捧茶,放入把盘内,轻轻摇晃均匀。

体型不同,粗细不一的干茶条索,会受到惯性影响自动分层,分出上、中、下三段。

上段茶,偏粗。

下段茶,偏碎。

中段茶最具代表性,取来审评试茶,更能真实、完整、全面展示试茶结果。

另外,投茶量也有区别。

岩茶不论审评泡茶,还是常规泡法,都是用110毫升标准白瓷盖碗为主。

但前者的投茶量是5克。

而日常喝茶,还是放到8克为宜,多了少了都会影响茶汤风味。

《6》

五、浸泡时间不同。

这是审评泡法最为另类的地方,茶汤一律闷着喝。

默认只泡三冲,三次定胜负。

第一冲,闷2分钟。

第二冲,闷3分钟。

第三冲,闷5分钟。

即便和日常泡法相比,岩茶审评时,只放5克干茶。

但这种极端式闷茶法,会让很多茶客吃不消。

一开场就闷泡,并且还闷这么长时间,一泡岩茶原先能泡7、8冲不淡的茶味,全部被浓缩在前三道茶水。

泡出来的茶汤滋味,别提有多重口味了。

哪怕喝茶多年的老茶客,遇到密集式审评多款岩茶时,也是吃不消的,喝不了这么多闷浓闷苦的茶汤。

斗茶赛上的老茶客们,大多是将茶汤放到嘴巴里,简单尝个味道后,就将其吐出来,茶水并不落喉。

《7》

日常喝茶,用不着审评的那一套。

首先,难得空闲坐下来泡茶,自然适合慢节奏。

不必赶趟似的,同时泡开七、八款不同的茶。

只有一、两人喝茶时,茶水这么多,喝不完,放着也是浪费。

其次,日常泡茶,不建议闷泡。

盖碗泡岩茶,快出水才是王道。

刚开始冲泡时,前4、5冲左右千万别闷泡,尽快倒出茶汤,才能避免茶味泡浓。

等到后几冲再考虑坐杯闷泡,延长浸泡时间,让尾水不至于过分寡淡。

最后,审评式闷茶,为的是快速筛选好坏。

对评茶员/试茶专家来说,是高效的方法。

但普通茶客没必要盲目照搬,不论试茶,还是简单品茶,采用自己最熟悉的泡法即可。

逐次冲泡,别想着三局定风波,潦草闷泡。

采用“先快后慢”的出汤方式,逐冲细品,更能完整感受好茶风味!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