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伤寒论》前六条,从病例谈外感发热辨治心悟——经典愈读愈有味,经方愈用愈神奇

 天使的笑i45d71 2022-10-12 发布于内蒙古
图片

一、医理溯源
      《伤寒论》第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第2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第3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为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第6条:“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仲景先师采用连类发明的对比写作手法,将太阳伤寒、太阳中风与太阳温病进行了明确界定,指出太阳病出现发热这一症状一定要“辨三证而定一证”,即发热+无汗+恶风寒=太阳伤寒,发热+汗出+恶风寒=太阳中风,发热+汗出+不恶寒而渴=太阳温病,其中外感发热汗出属太阳中风还是太阳温病之辨在临床上尤为紧要,一旦错辨,治必大误,如该用白虎汤类方却误用了桂枝汤类方,则有火上浇油之弊。此外,还需强调的是,仲景将第4条与第5条放在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之后、太阳温病之前这一特殊段落位置进行论述,在临床上大有深意:一则是从脉和症的动态变化进一步辨清太阳病是否已经传变成为少阳病或阳明病,此为仲景以递进的写作手法示人临床上对外感发热还需“辨三病而定一病”,即辨清是太阳病发热,还是少阳病发热,还是阳明病发热,这层意思显而易见,然还有另一层深义隐藏其中,即指出少阳病、阳明病早期都可能出现与太阳病相同的临床症状,但下一步的变化必然不同,治疗用方也必不同,此开同病异治之先河,若用错方子必会导致病情加重,所以早期识别非常之重要,当然,还可能存在更为复杂的三阳合病、并病之辨,相应治疗上则体现为主方加减主药或者合方的问题,如小柴胡加石膏汤、柴胡桂枝汤、白虎加桂汤等等。

图片

二、临证心悟
      从本人临床实践经验举例而言,外感风寒后出现发热,如迅速出现高热,周身皮肤扪之干燥光滑无汗,伴恶风寒,头痛,用葛根汤多能一服汗出热退而愈;如很快出现中、高热,同时伴有周身微汗阵出,鼻塞流清涕,舌质淡红等,用桂枝加葛根汤亦可一剂而愈;如先为低热,半日后逐渐升为中高热,始终伴有汗出,但汗出后热势不退反进,身灼热,咽喉不利而咳,舌尖红,咽红,扁桃体肿大,万不可用桂枝汤火上浇油,只能辛凉清解,用辛凉平剂银翘散合升降散往往效果很好,如汗多,口渴,脉大,可用辛凉重剂白虎汤,用药及时,亦能一二剂而热渐退;如发热反复起伏,同时伴有食欲减退,呕恶纳差,浑身骨节酸疼,轻微怕风,可用桂枝加葛根汤与小柴胡汤合方,亦能一二剂而愈。

图片

三、典型病例
【病例1】葛根汤案  贾某,男,年逾古稀,三日前洗澡汗出受凉,头痛,咽痛,鼻塞,清涕,无汗,查咽略红,舌尖红,苔薄白,脉浮紧,予葛根汤合桔梗汤加荆防薄荷,病人家属要求多开几付,我云两剂可愈,数日后其女来告,果然两剂即愈。
【病例2】桂枝加葛根汤案  张某,男,9个月,外出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38.5℃,身有微汗,鼻鸣清涕,予桂枝加葛根汤一剂,初服覆取得微汗,2小时后体温降至37.1℃,第二日中午发热反复,体温37.7℃,继服原方,当夜遍身汗出,热退,体温36.5℃,未再反复,精神饮食俱佳而愈。
【病例3】葛根汤合小柴胡汤案  余因下午天热骑车受凉,当晚发热,体温37.8℃,无汗,周身酸楚疼痛、软弱无力,但欲卧睡,纳差,毫无食欲,服葛根汤合小柴胡汤一剂,微汗出,次日傍晚诸症若失,食欲大开。
【病例4】白虎汤案  上大学时,一同学突发高热,体温39℃,寒战阵作,就诊于伤寒教研室牛老师处,予白虎汤加白花蛇舌草,嘱每隔两小时服药一次,半日许服一剂尽,热退而愈。
【病例5】银翘散合升降散案  张某,男,3岁,衣食不周,半夜发热,体温37.4℃,晨起后升至38℃,周身微汗出,时有喷嚏清涕,初予桂枝加葛根汤,一服汗出,但热势不退反进,体温39℃,时有刺激性咳嗽,察双扁桃体二度肿大,咽红,舌尖红,中根部苔黄厚,指纹紫,脉浮大,更方予银翘散合升降散,考虑到小儿喂中药困难,服药量少则药力不足,故加用头孢克肟颗粒,高热时服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协助退烧,当日晚上体温有所反复,次日晨起体温下降至37.4,继续服中药半剂,热退而愈。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