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窑集我国青瓷工艺之大成,融南北瓷业之文化,古朴端庄的造型,滋润如玉的釉色,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魅力成为我国青瓷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龙泉窑在北宋时期即进入皇家视野,南宋以后,粉青、梅子青的烧造成功,使龙泉窑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有一个疑问长期困扰着考古工作者,历史文献及宫廷旧藏中,均有关于龙泉窑官器的记载和收藏,但烧造官器的窑场一直未曾寻觅,成为考古界的一个谜团。
2006年9月至2007年1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龙泉市博物馆联合对龙泉大窑枫洞岩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再次将世人的目光聚焦于龙泉。通过发掘,出土了一批明洪武至永乐年间,制作工整、纹样精细、釉色滋润、器型庞大的瓷器,其精美层度令人叹为观止。瓷器上刻有五爪龙、“官”字款等,明确了器物的性质,对文献中关于处州烧造宫廷用瓷的记载及宫廷旧藏的龙泉窑瓷器,作了很好的诠释。
枫洞岩窑址位于大窑村北约1.5公里的峡谷中,属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窑龙泉窑遗址”126处窑址中的一处。为配合龙泉窑大遗址保护规划的制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及龙泉青瓷博物馆联合对枫洞岩窑址进行发掘,发掘面积达1600平方米,揭露了一批重要的遗迹,出土了丰富的瓷片遗物。

部分展品图片



展厅实景

结语
穿越时光隧道,连接历史真实,是考古的使命;
艰辛枯燥,幽暗漫长,是文博人的常态。
只有在凿通古今、豁然开朗的那一刻,方显考古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