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钟根清 来源:丽水日报 为展示大窑枫洞岩窑址十年考古成果,8月4日上午,龙泉大窑枫洞岩窑址考古成果报告会暨《龙泉大窑枫洞岩窑址》考古成果报告首发式在龙泉青瓷博物馆举行。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数十名专家学者及龙泉当地青瓷大师齐聚一堂,探讨考古成果,并为龙泉窑发展“会诊把脉”。 龙泉窑作为中国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生产规模最大、窑址分布和外销范围最广的青瓷名窑,其烧制的青瓷作品自宋代起就作为国际性商品远销亚非欧三大洲,在古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大窑龙泉窑遗址作为中国宋代至明代龙泉窑的代表性窑址,近年来,围绕龙泉窑发展历程的诸多研究也在大窑枫洞岩窑址不断持续开展。 2006年9月至2007年1月期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龙泉市博物馆联合对枫洞岩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通过对窑炉、作坊、大型房屋等一批重要的遗迹的清理,出土了数十吨的瓷片,特别是发现了一批明洪武至永乐年间的龙泉青瓷,为龙泉窑的分期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曾亲历2006年考古发掘的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书记沈岳明说,枫洞岩窑址出土瓷器制作工整、纹样精细、釉色滋润、器型庞大,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和研究价值。瓷器上刻画的五爪龙、“官”字款等也体现了器物的性质,表明了枫洞岩窑场即为明初奉旨烧造宫廷用瓷的重要窑场之一。 “龙泉大窑枫洞岩窑址的发掘能够整理出如此详尽的报告,对龙泉青瓷的发展,对整个中国的陶瓷学术研究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徐天进在会上表示。 目前,枫洞岩窑址出土的大批青瓷也正在龙泉青瓷博物馆展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