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龙泉黑胎青瓷与哥窑论证会召开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李珍萍 2012-11-15 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龙泉青瓷博物馆主办的“2012龙泉黑胎青瓷与哥窑论证会”于11月8-9日在龙泉市举办。本次会议是在龙泉窑2010年以来溪口瓦窑垟、小梅瓦窑路等生产黑胎产品窑址的考古发掘以及大窑窑址调查取得重大成果的基础上召开的。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意大利威尼斯大学、浙江省博物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龙泉青瓷博物馆等单位的20多位专家参加了本次论证会。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听取了龙泉窑址考古队针对近几年来龙泉黑胎产品调查发掘情况的汇报,实地考察了瓦窑垟、瓦窑路、大窑等窑址的考古现场并观摩了考古出土及馆藏的龙泉窑黑胎青瓷标本精品,围绕龙泉窑的黑胎青瓷产品年代、宋代哥窑产地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论证。经过两天的分析论证,专家们达成以下共识:一、龙泉黑胎青瓷考古取得重大成果;二、文献记载的哥窑在龙泉,至于传世哥窑,学界对其认识尚未取得统一,考古发现的龙泉黑胎青瓷与传世哥窑特征尚有不完全相符的情况。专家们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积极探索,推动哥窑问题的深入研究。 链接: 经过近几年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初步查明龙泉生产黑胎青瓷的窑址除溪口、大窑地区外,又发现了几乎纯烧黑胎产品的瓦窑路窑址。这是一个全新的地点,生产包括尊、觚、簋等在内的礼器类产品,清理了包括窑炉、灰坑在内的重要遗迹。无论是溪口还是小梅等地的产品,其基本特征为:时代基本集中在宋代,黑胎、紫口铁足、胎骨厚薄不一;青色釉,釉色深浅不一,开片纹,片纹亦大小不一,粉青釉器物数量较少,质量明显更佳。 关于哥窑产地,绝大多数文献都是围绕着龙泉展开的:如《春风堂随笔》“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兄弟皆处州人,主龙泉之琉田窑……生一所陶者色淡,故名哥窑”;《景德镇陶录》“哥窑,宋代所烧,本龙泉琉田窑”;仅个别文献认为“官、哥二窑,宋时烧之凤凰山下”。龙泉地区有大量哥窑的传说,包括社戏的表演、庙宇的祭祀等;近现代多数古陶瓷研究专家包括科技界也赞同宋代哥窑在龙泉的观点。 综合明清两代的主要文献,凡明确指出哥窑年代的文献均指向宋代。考古发现的龙泉黑胎青瓷产品特征为:黑胎、紫口铁足、胎骨厚薄不一;青色釉,釉色深浅不一,开片呈浅白断纹。经过论证,初步认定这些特征与文献记载的哥窑作品相吻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