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弥补《高谊集》之缺

 一介书生五十后 2022-10-12 发布于浙江

图片

  1913年3月4日,已从粤省回温的乐清名士高谊收到天台好友褚石桥的来信,因为他在温州中学教学,课业繁重,导致收到包括褚石桥等好友的信件后,积压多时,迟迟未回复,等到回信时已是当月下旬,信书写在花笺纸上,全信释文如下

  石桥先生执事:

  接三月四日片,本即答覆。为本年文课十分忽促,故迟迟。于一切故人手书,均搁而不答,罪甚罪甚。挽曹君联最佳,已转致。去年所录诸友哀挽,另有稿本,拟于暑假闲暇时付刻,刊成当奉览也。执事本年任第六中校何科?桑梓得贤师长,台山少年之福。敝邑志如蒙订正,乞将误谬处详示,以弥弟之缺,并为邑人所心感,但远隔瓯海,不能时常请教,是为憾耳。岭南生单福康月间寄一函,询一切近状并在粤同人之安否。相去数年,暌违四千里,而能作缄相问,不忘友生,足见该生感情之挚,予因甚佩之,而自愧其学之陋,实不堪当彼师也。专此顺问 春安

  弟高谊 肃 三月十七日

  写信人高谊,一作性朴,为温州乐清人,早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后回国担任教职,晚年居乡整理乡邦文献资料,居功至伟,著有《薏园文钞》六卷、《薏园续文钞》二卷。收信人褚传诰,字九云,号仲宣,晚号石桥老人,清光绪间贡生,曾任浙江高等学堂历史教师,著有《高敝帚轩吟稿》《高敝帚轩文稿》《天台志稿》等。此二人的相识离不开一个人,即瑞安陈介石先生。

  据刘绍宽为高谊所著《薏园文钞》序文中提及“余友高君薏园,为介石先生之门弟子,尝与其乡黄君胥庵、吴君郁君楚湄从陈先生于梅溪书院,又从先生任教于粤之两广优级师范暨两广方言学堂,与东莞伦君哲如、仁和马君彝初、天台褚君石桥及先生犹子孟冲晨夕讲贯,学日益进。”据资料显示,陈介石于1906年下半年担任两广方言学堂监督。次年高谊应陈介石之邀,到两广方言学堂任教国文。据高谊先生年谱记载,同年十月,褚石桥也赴两广方言学堂任教。在粤期间,二人交从甚密,经常结伴出游,吟诗唱和。宣统六年(1909),高谊离粵返家,携回薏苡种植,从此自号“薏园”,应聘为温州中学教员。

  信中言及挽曹君联,此曹君即曹文昇,乐清大荆人,著有《耕心堂集》。他是辛亥革命时期乐清风云人物,首悬白旗响应武昌起义,成立乐清县政务自卫厅,被委任为民事长,后为大荆区官。

  1912年2月,曹文昇带卫兵去黄泥桥(今属石坦乡)了解一民家的劫案,归途中被匪徒绑架杀害。此时的褚传浩亦回乡任教,造福桑梓学子。曹文昇被害之后,悼念联文从1912年至1913年,不间断都有,可见其生前聚攒的人望。高谊信尾讲到岭南一个学生写信问候,足见高谊对于在粤省任教期间的美好时光的怀念。查乐清文献丛书第二辑《高谊集》,此通函札未收,可以作为有益的重要补充。

  一通距今百十来年的书札,为我们生动形象地展现乡贤高谊先生的生活片断,为了教学生活的忙碌,也有为仁人志士曹文昇的纪念,展现了一个读书人的合格品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