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法院以仲裁条款不存在程序和实体显失公平为由,裁定撤销原判强制仲裁(美国案例)

 昵称zAZmJozG 2022-10-12 发布于江苏
图片

案例概要

2022年9月22日,美国肯塔基州最高法院(下称“法院”)对Curtis Green and Clay Green, Inc. D/B/A Green’s Toyota of Lexington and John Hicks v. Phillip Frazier No.2021-SC-0293-DG再审一案作出裁定,认定因案涉仲裁条款无论从程序上还是实体上都不存在显失公平的情形,属于有效条款,因此撤销原判,发回一审法院改判强制仲裁。

案件背景

2018年,本案被上诉人鲍威尔县居民Frazier从上诉人Green处购买了案涉卡车。被上诉人称,销售员John Hicks告诉他这是一辆“新”车,此前无磨损。

2019年8月,被上诉人将案涉卡车送至上诉人Green处做日常保养时,店里另一辆车引起了他的兴趣。在讨论折旧换新的过程中,被上诉人得知案涉卡车的车辆记录显示,该车曾在他购买前受损修理过,但上诉人Green并未将这一情况告知被上诉人。

2019年12月,被上诉人在鲍威尔县法院对上诉人提起民事诉讼,请求判定:(1)上诉人Green以受损车辆代替“新”车销售给被上诉人,违反合同约定;(2)Green的行为违反了明示和默示担保义务,即保证被上诉人购买的是此前没有损坏过的新车;(3)上诉人Green’s Toyota参与了不公平、虚假、误导性和/或欺骗行为,违反了肯塔基州消费者保护法;(4)上诉人Green故意虚假陈述案涉卡车为新车。在此基础上,请求判令补偿及惩罚性赔偿。上诉人Green对此提出动议,请求驳回起诉或强制仲裁,理由是2018年6月被上诉人购买案涉卡车时签署的三份文件(销售合同、应急融资协议、问卷)包含仲裁条款,均约定:

任何买家与经销商因履行本合同、为本合同车辆签订的安装销售合同和任何其他与之相关的协议而产生的任何诉求或争议应当提交肯塔基中东部商业改善局,适用其规则通过仲裁解决。仲裁员作出的决定对双方来说具有终局性、结论性和强制约束力,除诉请强制仲裁或执行仲裁裁决,任何一方不得对前述诉求或争议提起诉讼。

Any claim or dispute by Purchaser with Dealer arising out of or in any way relating to this Contract, any installment sale contract for the Vehicle, and any other agreements related to or provided herein, … shall be resolved by binding arbitration administered by Better Business Bureau Serving Eastern and Central Kentucky, Inc., in accordance with its rules. …The decision of the arbitrator(s) shall be final, conclusive and binding on the parties to the arbitration and no party shall institute any suit with regard to any such claim or dispute, except to compel arbitration or to enforce the arbitration decision.

一审法院驳回了上诉人Green的动议,理由是应急融资协议中的仲裁条款排除了惩罚性损害赔偿,因而属于显失公平和不可执行的仲裁协议(because the arbitration clause in the Financing Contingency Agreement precluded consequential or punitive damages, the arbitration agreement was unconscionable and unenforceable)。后Green提出上诉,上诉法院与一审法院观点基本一致,认定前述仲裁协议不论从程序上还是实体上都显失公平且不能作为案涉合同的有效条款,但指出对仲裁协议条款的效力认定属于仲裁员的权限,一审法院本应命令仲裁。上诉人遂向肯塔基州最高法院提起再审。

法院认定

首先,法院指出再审审查一审法院判决的法律标准(standard of review),既包括实体审查也包括法律适用审查。在Ping v. Beverly Enters., Inc., 376 S.W.3d 581, 590 (Ky. 2012)一案中,法院明确,主张强制仲裁的一方应当证明双方存在有效的仲裁协议;Louisville Peterbilt, Inc. v. Cox, 132 S.W.3d 850, 857 (Ky. 2004)一案明确,一旦出示了仲裁协议存在的表面证据,该协议不能适用的举证责任就落到了另一方身上。此外,法院还指出,只有仅针对仲裁协议效力的审查才属于法院管辖,如果针对整个合同的效力,应由仲裁员审查。

被上诉人辩称,上诉法院错误的适用了Schnuerle v. Insight Communications Co., L.P., 376 S.W.3d 561 (Ky. 2012)一案(下称Schnuerle案)的裁判标准,应当认定合同在程序和实体方面都显失公平,因而仲裁协议无效。

法院援引先例澄清,通常情况下,双方均有机会阅读的书面合同具有可执行性(enforceable)。只要在签字栏上有文字提示,则认为合同背面的条款具有同等约束力。Schnuerle案中,法院明确显失公平原则旨在防止订立合同的当事人滥用权利,订立存在片面的(one-sided)、压迫性的(oppressive)以及令人震惊的不公平(unfairly surprising)的合同,而非单纯针对不均衡的议价能力或传统意义上的蚀本生意(old-fashioned bad bargain)。

接着,围绕案涉仲裁协议是否显失公平,法院从程序和实体两方面进行了论证:

程序方面,显失公平原则关注的是协议订立的过程以及形式,下列因素是法官自由裁量考虑的关键因素:当事人的议价能力、合同语言是否显而易见且容易理解(the conspicuousness and comprehensibility of the contract language)、条款的压迫性(the oppressiveness of the terms)以及是否存在有意义的选择(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a meaningful choice)。

法院认定,在销售合同中,上诉人Green和被上诉人Frazier双方均在合同的底部签字,在Frazier签字上方即为关于仲裁协议的提示文字“买方已经阅读并同意合同背面的内容,包括第17段项下的仲裁协议”,且合同中另以全部大写字母载明“买方承认已经阅读并理解本合同全部正反面的内容”。第17段的仲裁条款被恰当地嵌入合同中,又以醒目方式提示,措辞不会引起困惑,拥有普通经验和教育的人群容易理解,且没有限制赔偿或法定救济措施,仅表述任何由本合同引起或与之相关的争议均提交仲裁解决。因此,法院认定案涉仲裁条款不属于程序上显失公平的情形。

实体方面,法院援引Schnuerle案中的定义“合同条款不合理或对一方非常有利,以至于不利一方并不赞成(contractual terms that are unreasonably or grossly favorable to one side and to which the disfavored party does not assent)”,法院考察是否存在实体显失公平时,需考虑合同条款的商业合理性(commercial reasonableness),条款目的和影响,风险在双方之间的分配以及公共政策等因素,但法院不认为从法律的角度,仲裁协议须双方互负义务,例如,将双方平等地同意仲裁作为仲裁协议可执行的条件。前述考虑因素一旦满足要求,则不再考虑互负义务的要求。有鉴于此,法院认定,案涉销售合同的仲裁条款符合商业合理性,肯塔基州公共政策支持仲裁作为争议解决的方式。

问题在于,第17段最后依据允许上诉人Green和/或其委派的主体,而非被上诉人Frazier,在买家折旧换新时违反陈述或担保义务时向法院起诉的约定是否构成严重或不合理地对一方有利。对此,法院从两方面得出否定结论:一方面,只要案涉协议以对价为基础,救济性不平衡并不会使合同无效,本案被上诉人从上诉人处花费49,000美元实际购买了一辆Toyota卡车,毫无疑问存在对价。另一方面,法院援引Kegel v. Tillotson, 297 S.W.3d 908, 913 (Ky. App. 2009)一案的裁判观点,判断合同条款是否显失公平是高度以事实为导向的(whether a contract provision is unconscionable is highly fact specific)。本案中,折旧换新的相关约定并不适用,因为Frazier并没有以旧换新。整体来看,条款表述没有问题,因为它并没有限制Frazier提出反诉的权利。

综上,法院得出结论,案涉销售合同亦没有在实体上显失公平。

最后,法院反驳了被上诉人援引Valued Services of Kentucky, LLC v. Watkins, 309 S.W.3d 256 (Ky. App. 2009) 抗辩,根据肯塔基州消费者保护法提出的诉请超出了仲裁协议管辖范围,不应由仲裁管辖。法院指出,该案涉及故意侵权,将与仲裁协议无关的故意侵权纳入仲裁范围,是当事人在订立仲裁协议时所不能预见的,法官判定属于显失公平(the arbitration provision is unconscionable because it encompasses an intentional tort with so little connection to the underlying agreement that it could not have been foreseen by Vatkins when he signed that agreement)。然而本案中,被上诉人所有诉请的事实围绕被其购买的卡车展开,因此前述先例不适用于本案。法院认为,赔偿的限制、仲裁协议条款、仲裁裁决的执行地点等更适宜由仲裁员来决定。

最终,法院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一审法院重新作出强制仲裁命令。

总结与评析

本案涉当事人以显失公平为由主张仲裁条款无效,肯塔基州最高法院依照先例,从程序和实体两个层面论证了是否存在显失公平。

程序上,显示公平的认定标准包括当事人的议价能力、合同语言是否显而易见且容易理解、条款的压迫性以及是否存在有意义的选择。结合案情,法院认定合同用语平实易懂,涉仲裁条款在签名处以醒目方式提示,没有对法定救济措施进行限制,因而不存在程序显失公平。

实体上,显失公平的认定标准包括合同条款的商业合理性,条款目的和影响,风险在双方之间的分配以及公共政策等因素,前述考虑因素一旦满足要求,则不再考虑其他因素,例如本案中特别约定卖家在买家折旧换新时违反陈述或担保义务时可向法院起诉,法院认定该约定并未限制被上诉人提出反诉的权利,因而不能视为实体上的显失公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