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的风雨,宁波入了秋,虽然来的迟,还是让人们措手不及。昨天还是短衣襟小打扮,一觉醒来,忙不迭地翻箱倒柜。 今年夏天温度高时间长,楼下的桂花开的也晚。想往年中秋节前后,应该是“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今年不行,到九月底还是很流夹背,桂花树自然也是只见叶子不见花。 也不能说所有桂花都没开。9月的最后一天,开车去四明山,山上温度要比城市低上几度。车在山间行走,已是凉风习习,和山下俨然是两重天,大有秋高气爽的架势。到了半山腰,只见路两旁的桂花已经是满树,忽一阵秋风咋起,花瓣飘摇,香气荡漾在空气中,时不时飘进车里,不禁让人多吸几口。 上山的时候,我已手痒的不行,往回返时,见路过桂花树多的地方,赶紧叫喊停车。同车人以为我诗性大发,要近距离赏花,便找了个宽松点的地方停下。我翻身下车,向桂花树跑去,瞅准花多的枝条开始下手。采花时只听身后车上的人一片“啧啧”声。 采花不是件容易的事,毕竟不正大光明,心里很是忐忑。又想动作快点,又纠结哪枝更好。说也奇怪,不采花的时候,一路上也遇不到一辆车,这刚做点偷摸之事,车是一辆接着一辆的过,搞得我这小心脏一阵一阵地扑腾。 我可是知道啥叫“对面山上的草最好”了。远处看,棵棵树上的花都茂密,真的来到树下,又觉得哪棵都不让人满意。选了这枝又看着那枝好,在两三棵树间来回溜达。偶有路过的车按个喇叭,准把我吓一哆嗦。仓皇间,暗自说服自己,“就别挑了,有花就不错了,还要啥自行车啊,采到手的花都香。” 终于选了7、8枝比较满意的,回到车上。同车的人一顿痛斥我行为不高尚,有啥办法,谁让我喜欢呢?只得强词夺理,古人说了:“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话音落,车上又是一片不屑地“啧啧”声。管他们呢,脸皮厚点有花香。 写文章这会已是10月初,楼下的花还没有的意思,远处望去仍是一片绿油油。看着看着心中冒出一阵窃喜,“万幸今年花开的迟,要不这几天的连阴雨,又得被雨打风吹去”。 下雨的秋日里,容易心中升缠绵,“泼墨挥毫多有诗意?”说做就做,裁纸研墨,提笔,写什么呢?略一思讨辛弃疾那句“却道天凉好个秋”浮上心头。心中叫好,就写这个。 刚要下笔,又想,这几个字间结构,又是走之,又是撇捺不好写。要不就写“天凉”两个字,更符合此时心情。又想,“是写楷书?还是写行书?”也罢,上网上翻翻别人的作品临摹算了,于是在网上翻找。这一上网,事就大了,开始还找的是字帖,后来看到一段关于王羲之的故事……乎哉,一发不可收,到后来完全忘记了写字这一回事,在网上畅游得酣畅淋漓。等心思收回,已过去半时,没了写字的欲望。 不写了,临窗听雨读书岂不是更雅。转身去了书房,站在书柜前思讨,读哪本呢?古代、现代、国外?再偏头看看窗外的雨,灵感一现,董桥!董桥的句子很适合此情此景。 董老先生勤奋,善动手,他的书我有好几本,只是在书架里东一本,西一本的放得乱。找书之余,顺便把它们排列在一起。书架是这样,只要动了这本,必然要动另一本,这整理算是开了头,等做的差不多满意,天色已近中午。 肚子有点饿,看看表,午饭时间到了。煮咖啡、烤面包、切水果,民以食为天。 吃食落肚,心也安了。辛弃疾那句“听风听雨小窗眠。”涌上心头。对啊,雨天睡觉更是美事。 收拾停当回房间,刷手机睡觉去。临闭眼前,想想辛老先生话:“胜欲读书已懒,只因多病长闲。听风听雨小窗眠。过了春光太半。往事如寻去鸟,清愁难解连环。流莺不肯入西园。唤起画梁飞燕。” 一声叹息:“还是睡觉好啊!” 上一篇:一棒玉米到底多少钱? 佳丽陪你一起看细水长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