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木记-黄狗蕨

 新用户20563a3r 2022-10-12 发布于广东

      



草木记—黄狗蕨
   文|覃炜明

蕨草是吾乡常见的植物。这是什么蕨?我不知道!

一场新型肺炎疫情,搞得全国上下人心惶惶。网上一直不断有人推出所谓“预防”的中药,有的甚至引发了抢购潮。到底这样那样的东西是不是真的有效?作为普通老百姓,恐怕大家很难做出判断。不排除有些人正是利用老百姓缺乏常识,发国难财。有一家所谓“研究所”以权威的名义推荐一种中药,就被舆论推上了风口浪尖。
疫情当前,自然很难说什么是有效什么是无效。任何一个药方,如果不是为了商业的利益,同时对身体健康没有什么副作用,我想,试一下或者向朋友推荐一下,也是无可厚非的。我自己昨天就收到一个学生发来的一个便方,我虽然将信将疑,但是还是愿意保存下来。这个时候,我固然不相信有任何包医百病的绝对良方,也不完全排除有可能来自民间的治疗智慧。有时候,药品因应人的身体本身,也有很多不可以确定的作用。
不过,由这些泛滥一时的信息,倒是让我想起了老家一种植物,这种植物属于蕨类的根,叫“黄狗蕨头”。说实在,我现在也查不到这种“黄狗蕨头”到底是那一种蕨的蕨根?只记得蕨根的样子像一个毛绒绒的小黄狗。因为老家很多植物乃至动物,村人叫不出名字,往往是看它像什么就叫什么。好像狗尾草,因为形状像狗尾,就叫狗尾草;有一种鸟,不知道学名,但是因为头上的毛羽很像古时候的官帽,就叫这种鸟做“古桂冠”。我估计黄狗蕨头也是因为这种蕨根的形状像小黄狗而得名。
记得上世纪60年代(具体的年份我也记不清楚了),在我的老家,曾经有过一次出现流行性脑膜炎(流脑)疫情的恐慌。那时候老家消息非常闭塞,有一年春天,村子里突然出现了那里那里出现了很多人死亡的消息。因为那时候没有微信,没有公共发布平台,山村里根本也不知道死亡的那些人到底在哪里?更不知道人是怎么死的?只是知道有疫情,而且按传统的说法笼笼统统叫发“人头瘟”,要死多少人云云。那时候也没有更科学防控措施,家里人告诉我们的办法,主要还是要我们小孩子不要外出,不要和人面对面说话,甚至还一度戴上了口罩(这个防控措施现在也是一样的啊,真老办法管用)。而每天就要喝一种叫“黄狗蕨头”煲的草药水。记得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在簸箕上晒一种蕨类的根,切成一片一片的。每天用蕨根水,全家人都喝。至于喝黄狗蕨头水有没有用?我现在已经没有什么记忆,不过记得那一次疫情,真的没有在村子里引起什么影响,至少村子里没有任何人因为“人头瘟”而去世。
而事实上,十年来,无论是在家里务农还是后来离开了家乡,我都从来不知道黄狗蕨到底是什么蕨?只记得老家的山上,生长着无数的野蕨,高高低低,形状五花八门,很多蕨长出来的新芽,都是农家的野菜。很多人打柴的回来的时候,都会在柴把上挂一把蕨芽。一直到现在,仍然有不少山村饭店,把野蕨作为一种草间野味,推荐给城里人。网上甚至有推荐说,蕨菜又叫龙头菜、如意菜、长寿菜,有山菜之王的美称。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更奇的是说,蕨菜所含的粗纤维,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清肠排毒。此外,蕨菜还具有清热解毒、杀菌清炎的功效,对发热、湿疹、溃疡等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蕨菜中的一些成分,还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等。

蕨菜是老家常见的野菜。
当然,网上也有人说,吃蕨菜会致癌。据说是蕨菜中含有一种叫原蕨苷的物质,原蕨苷可以与氨基酸发生反应,还会破坏体内的遗传物质DNA,增加食道癌、胃癌的发生率。因此,食用蕨菜时,人们往往会用草木灰、碱水或焯水等方法进行处理,以去除新鲜蕨菜又苦又涩的味道。正是通过这种处理方法,蕨菜中的原蕨苷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并没有完全消除。
其实,国内外专家从未停止对蕨菜致癌的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人发现牛吃了蕨菜后引发急性中毒和膀胱肿瘤。在1965年,研究发现大鼠吃蕨菜后可诱发癌症。所以,专家认为,从预防的角度来说,蕨菜中的原蕨苷具有一定的致癌性,那么从食用方面来说应该避免或减少食用。因此,对待蕨菜,可以像对待咸鱼一样,不要长期大量食用,尤其是不要食用腌制过的蕨菜……
现在疫情当前,突然想起,那些遥远的黄狗蕨头,到底是不是可以防疫?上网查了一下,蕨类植物,过百上千,根本就找不到我说的“黄狗蕨头”到底属于什么蕨类?倒是查到有一种叫“人头蕨”的蕨类,说生长于广西桂平、临桂、金秀等,据说是瑶医经典药,治感冒发热、肺炎咳嗽等。又看蕨类介绍,人头蕨学名叫桫椤,是一种珍惜植物——又名树蕨、蕨树、水桫椤、刺桫椤、大贯众、龙骨风、七叶树,为白垩纪时期遗留下来的珍贵树种,是现今仅存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人头蕨的出现距今约三亿多年,比恐龙的出现还早一亿五千多万年。恐龙灭绝,桫椤独存,故桫椤又有活化石之称。在2亿年前恐龙生活的年代,树蕨曾遍及世界,高大而繁茂。由于地质变迁,绝大多数已经绝灭,埋在地下成了煤炭,只有极少数幸存下来。因为它稀有珍贵,被国家列为一类保护植物。
我不知道这些介绍是不是科学,也不知道人头蕨是不是真的那么稀有。以老家为例,蕨类植物,五花八门,会不会其中就有几株是珍稀的植物——人头蕨?按照有些中医的经验,一般情况,哪里有什么疫情,那里的山上很可能就会有相应的治疗草药。就像哪里有毒蛇出没,周边一定有治疗蛇伤的草药一样——这是大自然的奇妙安排。又突然看到,老家的医院,治愈了两例新型肺炎患者,媒体报道说是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其中的中医,会不会也用了人头蕨?或者黄狗蕨?我看不到披露,只是想想,不敢妄言。
                  2020-2-4
  

这是树蕨,也就是人头蕨。
 

 作者简介:覃炜明,笔名微明、微鸣、丹顶鹤、何求,一九五七年生于广西苍梧县,现居广东顺德。已公开发表散文、小说、杂文、评论180万字。著有散文集《碎光》(2002 广西民族出版社)《活在吾乡》(2017  广西师大出版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