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忆中的震泽砥定桥

 黄之中 2022-10-12 发布于上海

“吴江通”连续六年位居全国同行前列。

您的关注,我的动力!

上世纪五十年代震泽镇市河上横跨四座石桥,由东向西分别为禹迹桥、砥定桥、报恩桥和思范桥。其中报恩桥为石樑桥,其余三座都为单孔石拱桥。四座石桥中砥定桥的体量最大,大家都称它为大桥,以致许多人都不知它的大名。它的大名来自我国最古老的典籍《尚书》中 “三江既入,震泽厎定”。此处“三江”指古代的三条江(松江、娄江、东江),震泽是古太湖名,厎通砥,砥定是确定、安稳的意思。由于年代久远已不知大桥建于何年,志载最早的一次重建是南宋淳祐二年(1242),以后历代屡次重建,最后一次是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震泽人蔡振业重修。

图片

禹迹桥

图片

砥定桥

震泽大桥桥面开阔、桥洞高敞,不仅桥身大而且其结构造型也有它的独特处。大桥南北向共有四个桥堍下坡:北侧一东一西;南侧一正一副。

由于建桥时北侧的上塘沿河街道已形成,所以桥面只能筑成T字形避让,即桥面向北下降至街道时先作一个平台再向东向西分别作两个引桥,引桥与街道平行或者说已与街道融为一体了。大桥南侧由于建桥选址时就正对着南横街,有充分的建筑空间,所以在下坡中间增设了一个平台,使桥身向南延伸,减小了坡度斜率。过桥人走到平台可稍作休息,减少上下桥的疲惫。从建筑艺术上看平台的设计打破了大桥台阶过多的单调。同样,在大桥北侧除了引桥上的大平台,两个引桥自身的台阶也不是等宽的,其间都有一两个台阶较宽些,犹如一个个小平台。这些大小平台使整座大桥的众多台阶不再呆板,而有了节奏和韵律的变化,体现了“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句名言。

图片

震泽大桥示意图

大桥最大的特点是南侧的平台向西延伸成为一段小街,小街长五、六米。这段桥上小街的南边有爿铁匠店,北边是爿香烛店和一个供铁匠店员工居住的简易工棚。小街西头有台阶西下,成为大桥的分枝,直接与下塘沿河的梅场街衔接,使来去梅场街的人过桥更为方便、快捷。所以这副桥是为了实用而设定的。

图片

记忆中的震泽大桥

这个副桥下到地面后又紧接一河埠,震泽人称为桥口。这是个两面落坡式桥口,便于货物装卸。船只停靠在这儿,上岸后去上塘、下塘都很方便。

不仅大桥南侧的副桥上开设店铺,在大桥北侧的东西引桥边也都是店铺,与上塘的沿河店家紧紧相连。它们的南窗户临河向阳,它们的北门面就开在引桥上做生意。店铺的地面随引桥的升高而改变,顾客可从桥上直接跨入店内。实际上这东西引桥就是上塘大街的一部分,所以说这桥就是街。在桥上又有街,这街就是桥。桥、街、店、桥口你我难分、浑然一体,形成一个很有特色的建筑群,在江南也是罕见的。

图片

记忆中的震泽大

大桥跨越的市河是古运河頔塘穿过震泽的一段。頔塘源自浙江天目山,经湖州、南浔来到震泽,再向东流至平望连接京杭大运河。自古以来这是一条江南重要的水路交通要道,大桥下船来船往如穿梭般地繁忙。在大桥附近有頔塘的支流斜桥河、通泰河向北直达太湖;向南又有新桥河经潭子湖通严墓、乌镇各地。所以震泽大桥是江南密集水网中的一个枢纽。

图片

頔塘

震泽大桥堍周环一带俗称大桥头,这儿是震泽镇的中心,不仅是地理位置的中心也是商业中心,是震泽最繁华热闹的地方。大桥头集中了震泽一些最主要的大商铺。

每天上午大桥头就是个大菜市。天刚亮卖菜人就从四面八方赶来。住在震泽周边的大多手提肩挑;若离镇远、东西多就摇船过来。渔民们也划着网船来赶集。大桥下的市河两边停满了赶早市的船只。大家来到大桥头就不约而同地排列在街上石板路的两侧,他们身前摆着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箩筐、竹篮,装着刚采摘下来的时鲜蔬果带着露水清香,刚打上来的鱼虾活蹦乱跳、银鳞闪耀。大街中间买菜的居民熙来攘往、人头攒动。互相讨价还价人声鼎沸,与被买卖的鸡鸭叫声混成一片嘈杂喧哗。

图片

电影林家铺子中的震泽大桥

早晨的街道菜市犹如一条逶迤的长龙,这条长龙还爬上了大桥,将上、下塘的早菜市连接。这时整座大桥也成了菜市,由于桥面宽阔,人们在两边交易完全不妨碍过桥的行人。大桥顶上的桥栏是两排石雕的靠椅,平时供行人休息、闲坐。早晨桥顶上的卖菜人可坐在石椅上卖菜,这是占到最好的摊位了。

图片

桥上卖菜人

上午九点左右买菜的人渐渐少了,卖菜人卖完菜就忙着购买各种生产和生活用品。好在大桥头开着各类商店,人们很方便就能买到各自所需的东西。在这林林总总的商铺中最突出的是开设在大桥上的铁匠店。店门口摆放着他们的产品,主要是锄头、铁搭、镰刀、草㦸等,也有菜刀、锅铲、火钳等。店铺里炉火熊熊,师傅带着徒弟在铁砧上打铁,锤起锤落火花四溅,叮叮当当的声音从大桥上传出老远。工件淬火时嗤的一声一大股水蒸汽腾空而起。这一切常使我看得发呆,那时不会想到多年后我真的成了一名锻工。我常流连忘返的另一处是大桥北堍下的一家鱼行,门口有一只巨大的椭圆形木盆,木盆上架着一只底部装有管子的大水桶,管子上开了个洞再塞些稻草,于是桶水像喷泉一样抛洒下来,木盆里的鱼儿都翕动嘴巴争抡吸氧。鱼行老板经常一边将盆里的水舀到桶里,一边大声地吆唤生意。他家的活鱼都用大鱼篓装着养在市河的流水中。

图片

铁匠店

图片

铁匠师傅在铁砧上打铁

在大桥南堍下也有一家鱼行,门面更大些,不但卖新鲜河鱼还卖海鱼、咸鱼。在这家鱼行对面是一家茶叶店,店堂里窗明几净。货架上锡质的茶叶罐一尘不染,罐上的标签用工整的楷书写着龙井、旗枪、碧螺春等。每年新茶上市时茶店柜台上总会放一只玻璃瓶装着一丛白色的蚕豆花。一般蚕豆花都有个黑芯,但花通体纯白与众不同。店主用它表示作生意的诚信,为招徕顾客别出心裁。在大桥北堍还有爿面食店,在当时“除四害”运动时,人们可以拿老鼠尾巴或麻雀脚换取松软可口的馒头。

图片

荼叶店

下午大桥头清静多了,但常有走江湖的人来作各种表演。有卖梨膏糖的“小热昏”,有耍猴子的杂技人,有表演武功的伤科郎中,有卖狗皮膏药、大力丸的江湖人士。他们在大桥堍下寻个地方一站就是个小舞台;人群围拢来就是个小剧场。这时大桥头又是另一番闹猛(热闹)和欢乐。

图片

味觉记忆——唱卖梨膏糖

若是在夏天,每当夜晚来临大桥还会迎来第三次商潮。北弄口的一家布店是镇上最先安装日光灯的店家,把大桥堍照得雪亮。大街上有挑着担子卖小吃的,有馄饨担、水豆腐担、豆腐干担等。孩子们则忙着在人群中玩“猫捉老鼠”或“官兵捉强盗”,到处都是孩子们的嬉闹声。桥顶上的石靠椅上早就坐满了说笑聊天的纳凉人,有的在讲天南海北的山海经,有的在讲古往今来的传奇事。

图片

“猫捉老鼠”

图片

“官兵捉强盗”

夜深了大桥头终于安静下来。住在大桥头的人家得天独厚,“夜深闭户静听橹声、日出推窗喜见塔影”。但大桥夜间的休息十分短暂。大约到了后半夜两三点钟,水果行、鱼行的员工就开始送货了,他们翻越大桥时“吭喂、吭喂”的号声此起彼伏;一会儿茶馆店来桥口挑水了;铁匠铺叮叮当当打响了;桥洞下乡下来的菜船为防对撞高声地呼喊着“扳梢”“推梢”。震泽镇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大桥头不仅是震泽人经济活动的中心也是文化活动的中心。新中国成立初期,各类文娱宣传活动如扭秧歌、活报剧等街头演出亦在大桥头举行。每逢五一劳动节、十一国庆节举行游行时,大桥上的台阶成了最好的观礼台,大桥头真的成了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当游行队伍来到大桥头时就会放慢行进速度,有时还要做一些表演动作,引来大桥上下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那是大桥最快乐的时光。

图片

扭秧歌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实行统购统销后大桥头就日渐冷落萧条了。文革时大桥北堍引桥的桥壁上贴满了乱七八糟的大字报,还有人用石灰水在大桥上乱涂乱抺。

早在1958年为了加快生产建设,填埋了藕河和斜桥河筑成大路,让汽车开进了镇区。但汽车不能爬石桥的台阶,仍开不到下塘,似乎大桥成了发展经济的障碍。到了1971年人们终于决定拆除大桥。当时我的同学朱瑞荣面对即将消失的大桥总感到不舍,于是他给大桥上上下下、前前后后拍摄了一胶卷相片。遗憾的是他把相片交给了当时镇革委会负责人,后来也就石沉大海了。

历史进入了新世纪新时代,震泽镇上重建大桥的呼声越来越高。去年新的一届镇政府为了震泽镇水乡再塑和古镇保护决定重建砥定桥,今年重建大桥的工程已正式启动。

图片

新时代震泽古镇

从造桥到拆桥、再到造桥,历史的轮回让人无限感慨。不知当时从大桥上拆下来的石材流落到何处了,若能收集到几块陈列在新大桥旁是很有意义的。

期盼着新大桥早日建成,愿它传承曾经的辉煌,开拓更加美好的未来。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