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河沿日记》里的京城古建筑(一)

 新用户8926AVU2 2022-10-12 发布于北京

——《北河沿日记》读后

文章图片1

❒《北河沿日记》海豚出版社

苏民生,云南人,曾留学日本,后定居北京,在大学里讲美术史,家住阜城门,平时好莳弄花草,约友访古。有书画技艺,亦有文字功底,惜皆为片段,不成文章。

这些古迹的纪录主要来自他的《游居鉴古录》,一小部分是《北河沿日记》里的,皆作于1940~45年间,其中所纪录的古建筑我有幸得见,更多的则或消失不见,或闻所未闻,因此他访古所录之文字尤显珍贵矣。

文章图片2

❒周作人苦雨斋里,后排右四为苏民生

苏民生曰:民国二十五年,困居于北平,除每星期讲美学史两点钟之外,直等于赋闲。于是利用闲暇与少数知己作汗漫游,或徜徉于乡间以沉潜于社会的根底,或探访古迹,与古为邻,如牛反刍,亦温故之意云尔。

广安门


文章图片3

1910年的广安门城楼

文章图片4

广安门箭楼

广安门,明代嘉靖

苏曰:广安门内大街颇荒凉,近城门处,稍微繁华,出城不久即抵天宁寺境,回望广安门城楼与小箭楼,样式文雅端丽,小巧颀张,殊类南方建筑。

文章图片5

广安门城楼、箭楼及瓮城

《水经注》:“昔周武王封尧后于蓟,今城内西北隅有蓟丘,因丘以名邑也”。在广安门附近出土了饕餮纹半瓦当,被公认为战国时期燕国宫殿常用的瓦屋构件,所以蓟丘的位置,一般认为是广安门西北白云观附近的高丘。今人在广安门桥以北立了一座“蓟城纪念柱”,上写铭文:“北京城区、肇始斯地、其时惟周、其名曰蓟。”

《日下旧闻考》:“今广宁门俗称彰义,特沿金元以来旧名耳。”广安门旧称广宁门,金代时称彰义门。现城门已不存,但还有广安门桥、广安门大街及广安门中医院等地名。

文章图片6

《北京的城门与城墙》

北京城“内九外七皇城四”,广安门属“外七门”。北京3000年的建城史,最直接的依据就出在广安门一带。到了明清,沿太行山东麓来的人,过卢沟桥,然后进北京,广安门是最后一站。

安定门


文章图片7

安定门

安定门,明代永乐

苏曰:入安定门。门匾石质阳刻“安定门”三大字,为颜刻体,甚雄劲。门框上宽下窄,亦殊别致。大街中道如灰土坑,烟尘飞腾,人不能行。

文章图片8

1860年的安定门

文章图片9

《北京的城门与城墙》

安定门是明、清北京内城的北垣东门。1860年通州失守后,英法联军首攻安定门,以大炮将城门楼轰塌,而城门建筑群也在1915年修建环城铁路时,被破坏殆尽。安定门为出兵征战得胜而归的收兵之门,内城九门中有七门瓮城内建关帝庙,唯安定门、德胜门内建真武庙,祀奉真武大帝。而“九门走九车”中安定门走粪车。

先农坛


文章图片10

我在2021年拍摄的先农坛太岁殿

先农坛,明代永乐

苏曰:摄石雕云神龛影一片,龛形如圆头圭,全面阳刻云纹。又摄太岁殿前大铜缸影,式样磊落大方,简截明快,其台座为三石,俱为立方体,与缸极相称,有现代感。殿门透雕式样亦古雅大气。至诵豳堂,有木匾,楷书诵豳堂三字为沈瑞麟所书,墨地缘字唯年号用朱色,而捺章则白地朱文,乃一优美之图案也。

文章图片11

我在2021年拍摄的石雕神龛

文章图片12

先农坛现在兼作古代建筑博物馆

先农坛的建筑群有五组:庆成宫、太岁殿(含拜殿及其前面的焚帛炉)、神厨(包括宰牲亭)、神仓、俱服殿。另有坛台四座:观耕台、先农坛、天神坛、地祇坛。

先农坛曾被育才学校所占,将太岁殿改为教室,俱服店改为图书馆,一亩三分地改为篮球场,现已迁至先农坛南侧。桃花同学站在观耕台上看着育才学校说:要是能在这里上学该多好啊,下课就能看到先农坛。

西四牌楼


文章图片13

1910年的西四牌楼和望火楼

西四牌楼,明代永乐

苏曰:立牌楼下,仰观透雕木刻之栏间,花纹为三巴纹。其他部分之彩涂花纹为方格,每格内有花如野菊,疑从波斯传来者。木柱上端之冒,周围画云纹及珠纹。

文章图片14

1927年前后的西四牌楼。图中近处为西牌楼,上有“履仁”二字;右侧为望火楼;左侧远处二层小楼为东北角的西四街楼。地面上有有轨电车轨道。

“西四牌楼”的断句应该是“西-四牌楼”而不是“西四-牌楼”,因为皇城东西各有四个牌楼,西边那四个就叫“西-四牌楼”。

《日下旧闻考》载:'崇文门北去里许为单牌楼,曰就日。又北为四牌楼,东曰履仁,西曰行义,南北曰大市街。''宣武门北有单排楼曰瞻云,又北二里有四牌楼,东曰行义,西曰履仁,南北曰大市街。'崇文门北的牌楼叫东四牌楼,宣武门北的牌楼就是西四牌楼。

白石桥


文章图片15

白石桥,今天临近国家图书馆,明朝正德间称广源闸,其西有镇国寺,即今之万寿寺

白石桥,元代至元

苏曰:白石桥。已新修完竣,桥梁涂混凝土(三合土),余等循新辟马路北行。土壤松软,露出元磁大块无数。元磁浑朴正如元人。葱翠猩红,深浅不一。有荟萃其碎片嵌为屏风者,亦集锦之一种也。

文章图片16

1997年拆除后的白石桥组件在真觉寺内重新搭建

文章图片17

由北向南看,桥南即是金刚宝座塔

元代至元二十八年,郭守敬提出修建通惠河,沿途设闸24座,白石闸为其中之一,闸桥就是白石桥。

《日下旧闻考》载:“真觉寺前临桥,桥临大道,夹道长杨,绿荫如幕,清流映带,尤可取也”。文中所说的桥,即白石桥也。

参考书目:

苏民生《北河沿日记》

《日下旧闻考》

刘侗、于弈正《帝都景物略》

喜龙仁《北京的城墙与城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