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向日葵」你关心过嘴里正嗑着的那颗瓜子么?

 村里拾花 2022-10-12 发布于广西

- 本文长度为 2737 字 17 图,建议阅读 8 分钟 -

- 思考时间 XX 分钟 -

可先收藏阅读,能分享就最好不过了 -

 被葵花籽压低了头的向日葵 
我叫向日葵,就你经常吃的葵花籽的葵。
我的叶子长得跟葵扇一样,
但我跟它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我有一个盘状的大头
那个是我的头状花序。
有的时候我也会有点晕,
因为我的头每天都被迫向着,
有太阳的地方转来转去,
所以我叫向日葵,
小名叫转日葵朝阳转
日头转望天转转日莲……
其实我也很无助,我再说一遍,
我不是故意的。
这都是因为我自带的生长激素
导致我不停地转。
当我老了,激素少了,头更大了,

你让我转,我才懒得理你。


 含苞待放的向日葵 


每个人都崇拜着太阳,也顺便连我一起崇拜了。

作为太阳崇拜的标志,

我被种植到全球各地。

我是光、我是热,我代表着光明和希望,

我象征着忠心与赤诚。

同时,我还是一种作物,

一种具有宗教色彩的农作物。

 含苞待放的向日葵 


大家都觉得我很棒,

我结的果能喂养六畜,也可提取油脂

如果捣成浆汁,擦于身体,

便能让肌肤润滑

小孩吃了我煮成的粥,

还能快高长大

美洲的老土著,

把我的枝干当作薪柴,

让我燃烧自己,贡献一堆灰,

放在水中过滤后熬干便能得到上等的

对,就是把我制成肥皂

……

古人奉我若上宾,今人待我亦不薄;

古今中外文章事,以我为题量繁多。

 含苞待放的向日葵 


此外,我也是一种观赏植物

我迷人的黄色红色紫色……

总让身旁的植物所羡慕。

可是,你们知道吗?

我原来可不长这样的,

我是被整容的。

因为人们需要我,跟需要猪肉一样,

于是乎,我出名了,

我走远了,我飘了,我膨胀了。

以至于我都忘了我原来的样子。

 含苞待放的向日葵 


我的老家在美洲

那是我土生土长的一块热土。

原来我的头并没有现在那么大

结的果也很小

身体到处长满了分枝

野生的我带着与生俱来的野性。

不是有首歌这么唱的么:

狂浪是一种态度,

狂浪是不被约束。

 野生向日葵,原来的我其实长这样 


大约在5000年前

没饭吃的美洲土著看上了我,

于是对我进行不断的栽培和改造,

慢慢的,我变成了今天的我。

不过,我现在还愉快地生活在美洲大陆,

继续狂浪狂浪,野性依旧。


直到某一天,

一群白种人来到了美洲大陆,

垂涎我的美色,

也目睹了我的头一天到晚动来动去,

那群人是西班牙人。

1510年,他们把我带到了马德里,

第一次,我离开了他们口中的新世界,

来到了这个旧世界。

第一次,我跟我的过去说告别,

建立了新的人设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

那不是一般的轰轰烈烈。


 向日葵中的“丰收乐 


16世纪末,我还长得很漂亮,

作为园艺花卉,传遍欧洲每个角落。

1716年,人们发现我还有其他用处:

英国人首次从我的瓜子里提取出了油脂

在此之前,我原以为我很苗条。

后来,我到了18世纪的俄国,

在东正教教会的斋戒期,

我的葵花籽油成为了黄油替代品

19世纪,我作为油料作物首次被商业化种植,

俄国人真伟大的,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

我的瓜子含油量达到了50%

我特么竟然向着越来越油腻的道路

一去不复返

 重瓣的向日葵,够狂野吧? 


1570年,西班牙人占领了菲律宾,

以此作为桥梁,

开始了与中国的贸易往来。

或许,就是在这个时候,

我从海上来到了浙闽一带,

或许,我在更早的时候,

从澳门进入了广东,

从越南、缅甸进入了云南……

又有向日菊者,万历间西番僧携种入中国,干高七八尺至丈余,上作大花如盘,随日所向。

《植品》是这么说我的。

这一年是1617年,明万历四十五年,

没错,在那之前我就来到了中国。

后来我还出现在中国各地的方志里,

也出现在一些著名的古籍中。

 野生向日葵,露个背面就好了 

1619年《露书》里我是这样的:

万历丙午年忽有向日葵自外域传至……其大如盘,朝暮向日;结子在花面,一如蜂窝。

1621年《群芳谱》上我是这样的:

丈菊,一名西番菊,一名迎阳花……虽有傍枝,只生一花,大如盘盂;单瓣色黄,心皆作窠如蜂房状。

不过,在那个时候,就在中国,

我还只是一朵普通的花,只被大家观赏,

因为我被误解了。

《群芳谱》说我:

有毒,能堕胎。

《植物名实图考》则说:

其子可炒食,微香,多食头晕。

它们以及诸多古籍都将我列入了“花谱”,

于是,我就这样被无聊地观赏了两个多世纪。


 向日葵中的“红柠檬”,作为花谱中的一员被观赏了多年 


后来,康熙二十七年《鄞西桃源志》

首次说“向日葵,其子老可食。

再后来,同治七年《抚郡农产考略》

首次说我“子可榨油。

苏联一位植物学家兼农学家则说:

假如没有了向日葵、玉米、土豆、

烟草和高地棉之类的作物,

则难以想象今天我们的存在。

于是乎,我在中国大地上被疯狂地种植。

我一个专门产油的同胞,叫“墨葵”,

它的推广面积最大,

约占我种植面积的60%

我喜欢中国,中国也喜欢我,

因为中国人民对瓜子的喜爱程度,

已经超过了任何民族。


向日葵,瘠土废地均可种”,

瞧,多产又能吃苦,优秀吧。

我渗透进了人们的社会与文化中。

我从我的十个同胞之间脱颖而出了,

成为了村里的骄傲。

可是,原来的我却被大家淡忘了,

大家记得的,只有臃肿的油腻的我了。

我想,是时候来波回忆杀了。


 从前的我,小巧又苗条 

在我老家的很多地方

我还保持着上天赋予我的野性。

然而,有人却把我当作有害的杂草

说我危害了玉米大豆的生产,

野性的我头小而多,

瓜子只有栽培的一半大,

我感到委屈。

 头小而多,分枝也多 

21世纪,我以野生向日葵的身份,

悄悄来到了中国,

来看看我那些被改造的同胞们,

大众脸的我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关注。

于是,我在路边和荒地

草丛和山坡中定居下来,

繁衍我的种群、扩大我的领地。

如果你也在,

你就能看到漫山遍野的野生向日葵。


 漫山遍野的野生向日葵 


我是向日葵,就你经常吃的葵花籽的葵。

这就是关于我的故事,

这段故事还在继续,

不要急,我早晚会到达你所在的地方,

到达你的嘴里。

好了,我去嗑瓜子了。

讲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