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佛手瓜”在胶东半岛引种的时间并不长,不少人在儿时并没见过它

 胶东故事会 2022-10-12 发布于山东

胶东农家多有在门口搭架种瓜的习惯。眼下虽已至深秋,但还没到霜降,这些瓜架总体仍是郁郁葱葱,藤蔓之间依旧可见瓜瓞绵绵。

前几天,笔者路过某处村庄,看到一片旺盛的瓜架,就忍不住停下拍了几张图片。

拍照的原因,不仅在于其场景温馨,也在于其瓜种特殊——笔者这次看到的,不是在普遍种植的丝瓜、方瓜、南瓜等种类,而是在胶东相对少见的“佛手瓜”。

笔者儿时在老家并未见过“佛手瓜”,直到长大后有次去莱阳,才看到这种外表沟壑明显、疙疙瘩瘩、个头较小的绿瓜。当时还不知其名,询之,告曰:“佛手瓜。”(据说名字与瓜的形状有关)

起初,笔者以为此系莱阳特产。后来陆续打听了一些当地朋友,方知有不少人都有类似经历——儿时不曾见过,这些年才逐渐接触到。

再后来,通过查询专业资料,笔者才弄清其中的原因——“佛手瓜”本非胶东原产物种,引进种植的时间也不长,“少见”也是在情理之中了。

根据资料介绍,佛手瓜为葫芦科佛手瓜属植物,原产于拉丁美洲,大约在清末传入中国。前期主要在南方省份种植,至上世纪中后期才逐渐向北引种。

在1991年版的《蔬菜》杂志中,有一篇名为《佛手瓜在烟台引种成功》的文章(作者:郭茂林、王胜威),对烟台市引进佛手瓜的经过有比较详细的描述。文中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