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场“父子冲突”,成就一篇锦绣文章,背后原因引人泪目

 公司总裁 2022-10-12 发布于河南
文章图片1

1925年,著名的《背影》横空出世,甫一发表就引来无数好评。无数读者读着这段以朱自清先生少年时光为背景创作的文章,纷纷羡慕着朱自清父子间的情谊。一时间,文章中父亲那“蹒跚的背影”成为万千读者心中的白月光。

然而,令读者们意想不到的是,朱自清先生创作《背影》之时,其实与父亲冷战已久,以致《背影》一开头,朱自清就提到“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那么,温情脉脉的《背影》背后,究竟藏着多少辛酸往事呢?

01父慈子孝

1898年,朱自清出生在江苏东海的一个官宦世家。他的祖父朱则余任东海县承审官十余年,两袖清风,官声极佳。父亲朱鸿钧本姓余,后承继朱氏,读书出仕,一路升迁到徐州榷运局长的高位,相当于现在的“烟酒专卖局长”。

在朱自清出生之前,朱鸿钧本来有两个儿子,却不幸先后夭折,因此朱鸿钧对朱自清视若至宝,不仅高价聘请名师教导朱自清,还在朱自清才11岁时,就操心起儿子的终身大事。

文章图片2

可惜,朱鸿钧越是想让儿子成家,偏偏越是波折不断。他看中的姑娘,在定亲后不久就因痨病去世,此后朱鸿钧相继找了好几家的姑娘,却都因各种原因没能谈成,最终几经辗转,好不容易才说定了让朱自清迎娶扬州名医武威三的女儿武仲谦。

双方的婚事定在1916年,可婚期临近时,朱自清刚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朱鸿钧认为结婚是大事,强烈要求朱自清先结婚。朱自清不敢违抗父命,只得先留在家里成亲,而后再赴北大攻读学业。

彼时的朱自清父子,还处于父慈子孝的蜜月期。朱自清婚后去北大求学时,朱鸿钧不顾年迈体弱,蹒跚着送朱自清去车站。离别之际,朱鸿钧两手攀着铁道边沿,努力穿过月台,以便替心爱的儿子买几个橘子带在路上吃,就此为《背影》的创作留下了一段宝贵素材。

都说父爱如山,想来那巍峨高山般伟岸的父爱,落到现实生活中,可能就只是一个平凡的背影吧。

文章图片3

02父子冲突

不过,生活中除了充满爱的背影,有时还有父子间的摩擦。朱自清怎么也没想到,从小疼爱他的父亲,有朝一日也会与他闹到不可开交的地步,而这一切,还要从一件桃色新闻说起。

朱鸿钧在徐州担任榷运局长的时候,曾瞒着家里人偷偷纳了一房小妾。谁料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远在扬州的潘姓姨太太,很快就听说了朱鸿钧的风流韵事。

或许是担心地位不保,潘姓姨太太怎么也不能接受朱鸿钧身边又有新人,她跑去徐州大闹一场,一下子让朱鸿钧成了官场的笑话。

桃色新闻素来引人关注,更何况朱鸿钧又是徐州名人,更是吸引了徐州城里的大小报刊纷纷以大幅版面刊登朱鸿钧的丑事。眼看风波越闹越大,当地政府不得不介入调查朱鸿钧的作风问题,岂料竟意外查出了朱鸿钧在职期间挪用公款的黑历史。

文章图片4

朱鸿钧因此被革职查办,消息传回家中,朱鸿钧的老母亲眼见儿子又是丢人,又是丢工作,一怒之下气急攻心,不幸撒手人寰。

失业后的朱鸿钧觉得愧对母亲,一直郁郁寡欢,可当他见到朱自清时,还是安慰儿子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事实上,朱鸿钧当了一辈子的官,除了当官什么都不会。赋闲在家后,朱鸿钧谋不到好工作,只能靠典当家中财物艰难度日。

在这样的境况下,朱自清不得不提前毕业,前往省立第八中学担任教职,用自己薪水贴补家用。

一开始,朱自清每个月将一半的工资交给家里,另一半用来经营自己的小家庭。可没过多久,妻子武仲谦就怀孕了,朱自清不得不将更多的钱留在小家庭里,这无疑引来了朱鸿钧的不满。

文章图片5

在朱鸿钧看来,朱自清孝敬自己天经地义,现在儿媳妇竟然“截留”儿子给自己的钱,真是个不折不扣的“灾星”。一念及此,朱鸿钧不禁联想起武仲谦过门后自己失业与朱老太太过世等种种悲伤往事,越想越觉得朱家的灾难都是武仲谦造成的,是她将“灾祸”带进了朱家。

朱鸿钧忍不住对武仲谦恶语相向,偏偏武仲谦又是个爱笑的姑娘,整天面带笑容,这进一步激怒了朱鸿钧,他不止一次对武仲谦说:“家里都这样了,你怎么还能笑得出来。”

在朱鸿钧的打击下,武仲谦渐渐变得沉默起来。朱自清心疼妻子,挥毫写下《笑的历史》,文章通过讲述一个爱笑的儿媳妇,在公婆的迫害下变成一朵枯萎花朵的故事,含蓄地替妻子鸣不平。

这部小说惹得朱鸿钧勃然大怒,他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利用家长的身份行使权威,严厉教训朱自清。朱自清不甘示弱,毅然将妻子从朱家大宅接出,两人单独寻了间小屋栖身,过起了二人世界。

文章图片6

这一举动令朱鸿钧十分震怒,为了钳制朱自清,朱鸿钧在没有事先告知朱自清的情况下,凭借自己与省立第八中学校长的私交,擅自拿走了朱自清的工资,试图通过断绝朱自清经济来源的方式,逼迫朱自清认错。

03重归于好

朱自清一身铮骨,又追求新文化新思想,岂能任由父亲摆布。失去工资支配权后,朱自清一怒之下辞去工作,带着妻子前往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工作,打响了与父亲的“冷战”。

这之后,朱自清虽每月仍给家里寄钱,却很少登门看望父亲,而朱鸿钧受封建父权思想影响,也从不主动邀请朱自清回家,两人的父子关系就这么陷入了僵局。

不过,朱鸿钧对朱自清的冷淡,其实是“外冷内热”。他虽然表面上不在乎朱自清回不回家,却时常以关心孙子的名义给朱自清写信。1925年,朱鸿钧在一封寄给朱自清的家书中写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朱自清读到信后,泪水一下子夺目而出。等到创作《背影》时,朱自清回忆起这一幕,仍旧动情地写道:“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他的儿子。”

他终于在心底完成了与父亲的和解。

文章图片7

而随着《背影》的发表,朱鸿钧也渐渐读懂了儿子。据文献记载,朱鸿钧第一次看到《背影》时,手止不住的颤抖,昏黄的眼珠,好像猛然放射光彩。那一刻,父子间的所有的不快,全都烟消云散。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成长环境,让年轻一代与父母之间总是存在些许隔阂。子女们觉得父母性格不好,沟通不畅,父母也觉得子女怎么就不能变成“别人家的孩子”,但无论生活方式再怎么不同,思想的代沟再怎么不可逾越,古往今来,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一样的深沉。

这一切,正如某位当代作家所说: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而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参考资料:《朱自清全集》、李自国《<背影>中父子的冲突及化解》、冯明涛《朱自清父子关系摭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