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樊桥村有个陶城遗址

 巨岳 2022-10-12 发布于山东

樊桥村位于邹城市太平镇政府驻地北3千米,地理坐标:北纬35°21′53″东经116°48′46″。人口1100人,主要姓氏有樊、翟、刘、王、顾、冯等,以樊姓最多。

村委会

村委办公室

樊桥村街景

村民介绍,近代曾在村周围挖壕沟筑土围子防匪,四角设有炮楼,南北留门架桥供村民出入。建国初水里养藕,曾叫“荷花村”。1978年,围子逐渐被毁弃。

西南村立有樊迟故里碑,传说附近曾有樊迟墓,如今不存。或说该村樊姓十三世从山西迁任城,后续迁此地,村东有老樊家林,可溯始祖樊化龙,系五十九世,原祖碑1964年修桥砸了。现今樊姓是不是迁出又回迁的,不太清楚。

樊姓曾有家庙,内有塑像,院子有大钟,现已不存。翟姓迁自杨厂,出过兖州盐务官。王姓迁自附近刘庄,刘姓迁自郭里,冯姓迁自冯集,顾姓迁自刘庄。历史上,这些姓氏多奔亲戚而来。

过去村里有弦子戏班,有皮革加工,木工等。


樊迟故里碑背面文字

玉米凉架

樊桥大街

该村西北有陶城遗址,地理坐标:北纬35°22′18″东经116°48′30″。位于泗河和白马河之间的中间位置,有文物保护碑刻,据说过去这一带曾有占地近十亩的“王坟”及众多古墓葬,后被取土挖掉。分石质和砖质砌垒两类,出土有画像石、陶器和铜箭镞。村民介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尚有东西土墙基百米,宽约10米,高达四五米,后被村民屡次取土,现仅剩一个直径数米的小土堆。当地习惯上,称墙北为“城后”,墙南为“城里”。

古城遗址位于泗河与白马河之间的位置。

古城遗址与樊桥临近

根据村民介绍,古陶城东西约2里,南北约四里,地下古墓基本分布这个范围。实际在泗河与白马河之间的两条南北支流之间。两支流夹隔的中心区约三里见方,中心与泗河和白马河等距,都是三四里路。古有“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的说法,泗河和白马河堪称古“陶城”的两条郭河。

从地形看,此处建城,有两河围护,水运便利,易于防守,兼得泗河白马之利,只需构建南北城墙,借二水作护城河,少了构筑东西墙之累,加之南北皆沃野,可保障食物供给,是绝佳的建城之所。

陶城古城墙遗址残存

陶城遗址残存远看

陶城遗址残存西侧地貌

根据所发现古墓葬砖石形状、纹饰及画像石陶器器型判断,可能属汉唐时期。此地疑是一处古县治遗址,或某代王侯封地。

查阅历史资料,参考县志记载,今太平镇陶城一带,历史上曾为高平故城西汉时称橐县,新莽时改称高平,东汉时更置高平侯国。刘宋高平郡治曾迁此。这与上面的推测似乎吻合,似可推测此地疑是高平古城,或曰橐(陶音近)城。后来区域调整,泗河阻隔,辖域变大东移,此地被边缘化,加之临近泗河易遭水灾,因此被废。西晋山阳郡高平人刘宝墓在郭里独山村附近,距此不过19千米,似可佐证此地古代当属高平。此处向东5千米有村名故下,疑是故县音谐,当与此地有关。至于这里是不是樊迟故里,尚待查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