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粟裕大将轶事:战神是这样炼成的

 海曲上人 2022-10-13 发布于山东
文章图片1

每临大战有静气

在淝水之战激战正酣的时候,东晋大都督谢安正在与人下棋,此时前方战报送来——那个决定双方命运的结果已经出来了。

谢安看了一眼战报,一句话也没说,继续埋头下棋。

下完棋后,客人实在忍不住了,问前方战事如何,谢安回答:“小儿辈大破贼。”神色举止,和平常无异。

这就是所谓的“每临大战有静气”。

1940年9月,苏北韩德勤部兵分两路进攻黄桥,彼时江北新四军只有7000人,敌有3万,粟裕调配妥当后便去了农田,又是挑水,又是除草,又是和百姓聊天,完全没有大战将至的紧张状态。

此战新四军以少敌众,歼敌7200,俘虏3800,这便是著名的黄桥战役

运筹帷幄之中

粟裕曾有名言:作战就是算数。他的回忆录中对数字的考究,可以说是所有同类回忆录中最认真严谨的。

文章图片2

据曾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的金冶同志回忆:

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接近尾声时,各部队纷纷上传捷报,都说自己全歼了敌人。唯有粟裕一言不发,皱着眉头翻阅文件。

他把各部队上报的歼敌数目和74师总共的数目反复对比,发现歼敌总数比整编74师实际上的人数少了7000。

粟裕立即传达各部,继续搜查不得懈怠,重点是一些隐蔽处,未经允许,不得停止搜查。

各部遵命奉行,没过多久,下面就传来消息:某部在一山沟内发现了残敌,一番激战,残敌已被清除。

运筹帷幄之中,而能决胜千里之外,粟裕大将名不虚传。

恪守军人准则

粟裕的夫人楚青女士出生于扬州,她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银行家。

上海战役结束后,粟裕将军陪着夫人在上海街头闲逛,行至一处咖啡店前,粟裕止住了脚步喃喃道:这里不错。

楚青疑惑丈夫怎么突然变得小布尔乔亚起来了,便问:“怎么不错?”

只听粟裕回答:“只要在这里架4挺机枪,便能封锁整个街区。”

文章图片3

粟裕一生戎马,到晚年仍以军人的准则要求自己。根据他身边的人回忆,晚年的粟裕就寝时,依旧要把自己的衣服鞋袜放到可伸手摸到的地方,以便随时反应。

在他生活无法自理时,他依旧要求工作人员帮他把衣服扎进裤腰,因为这是条例里规定的。

粟裕一生对权力地位毫无兴趣,对军事和军人职责充满热爱和赤诚,他是一个真正的职业军人。

胆大更要心细

粟裕的大兵团指挥造诣大概是所有将帅中最强的,人们最津津乐道的也是其军事生涯的中后段。但是翻看粟裕的回忆录,他偏偏对自己最辉煌的时期着笔甚少,而对早年间在南方打游击回忆最多。

这提醒着我们:我们可能都忽视了那三年游击对粟裕指挥风格的重大影响。

粟裕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他是从小兵当起,一路打成大将的。南方三年,粟裕经历了一切最危险的场景。

他们当时所面对的是十倍、百倍于自己的敌人,生存条件艰苦,有时几天都吃不上饭,几天都不能睡觉,不敢生火只能吃生的,导致所有人都严重便秘,只能相互扒粪……

文章图片4

在这样残酷的环境中,一个不小心可能就会导致自己和战友丧命,一切细节,具体到怎么放哨露营,怎么集合行军,都必须格外重视,否则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这段残酷的时期无疑深深地影响了粟裕,让他变得大胆又细腻,因为任何犹豫和粗疏都意味着死亡。

这就是为什么看起来温和如水的粟裕,打起仗来却那样凶狠果决、敢于冒险的原因。或许粟裕和蔼的笑容让人们忘了,他是一个6次负伤,至死身体里还留着弹片的战将。

或许是粟裕一贯轻柔的语气让人们忘了:他的指挥部总离前线过近,以至于中央曾专门发电报,命令他带着指挥部后撤10里。即使已经成了野战军的指挥官,他还敢带独自着警卫,开车穿行几百里去开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