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一味中药泽泻,能解水毒眩晕

 中医知识圈 2022-10-13 发布于山东

有一味中药泽泻,能解水毒眩晕


导读:里虚胃中有水饮,小便不利,水毒上犯而致冒眩者,需利水逐饮以缓冒眩。经方中常用的利尿逐饮药有泽泻、白术、茯苓,其中泽泻尤长于治水毒性的头冒眩,代表方剂有泽泻汤,本期为大家分享泽泻的经方用药特点。(编辑:木易火耳)

胡希恕经方医学

药物基本知识

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块茎。《神农本草经》称泽泻、水泻、鹄泻、芒芋;《名医别录》称及泻;《尔雅》称牛唇;《本草纲目》称禹孙;《典术》称泽芝;《中药志》称水白菜;《中药大辞典》称水泽、耳泽;《药材资料汇编》称天鹅蛋、天秃

经方应用

茯苓泽泻汤方证:泽泻于太阳太阴合病茯苓泽泻汤方证中主利尿逐饮本方是由茯苓甘草汤加倍茯苓用量,再加泽泻、白术而成,本方在解表的同时加大李硕力度,适应证是胃虚有留饮、呕吐、渴欲饮水而小便不利者。

五苓散方证:泽泻于太阳太阴阳明合病五苓散方证中,主逐饮清热。本方集猪苓、茯苓、泽泻、白术诸利尿药,重在逐内饮,泽泻用量独中,取其甘寒为方中的主药,以解其烦渴。适应证为太阳表虚证兼见心下停饮、小便不利者。

猪苓汤方证:泽泻于阳明病猪苓汤方证中,主逐饮清热。本方猪苓为寒性较强的利尿药,与茯苓、泽泻、滑石为伍,清热利尿,阿胶止血润燥,适应证为里热小便不利或淋沥或尿血而渴欲饮水者。

牡蛎泽泻散方证:泽泻于阳明病牡蛎泽泻散方证中,主利尿清热。本方适用于里热水肿、口渴而小便不利者。

当归芍药散方证:泽泻于太阴病当归芍药散方证中,主利水。本方芍药缓腹痛,当归、川芎调经血兼补虚,茯苓、白术、泽泻利小便而逐水气,主血虚水盛见腹中急痛,其人冒眩,或心下悸、小便不利者。

八味(肾气)丸方证:泽泻于厥阴病八味(肾气)丸方证中,主逐水、利小便,以祛水毒

泽泻汤方证:泽泻于太阴阳明合病泽泻汤方证中,主利水,以治头目眩晕。本方见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25条: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方中泽泻与白术虽均属利尿健胃药,但泽泻性寒,宜于热证,而白术性温,宜于寒证泽泻较白术尤长于治水毒性的头冒眩,今取二药合用,故治里虚胃中有水饮,小便不利而冒眩者。本方适应证为心下停饮见眩晕、小便不利者。头目眩晕是常见证,本方证常见于内分泌功能失调、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病伴有心下停饮和小便不利者。

解读药味特点

经方用泽泻见于以上7方证,其主要作用是利湿、利水、清热、止渴。《本经》谓:“泽泻,味甘,寒。主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由于味甘,寒,故主治在阳明,如猪苓汤方证、牡蛎泽泻散方证;又用于太阴阳明合病,如泽泻汤方证、茯苓泽泻汤方证;又用于太阳太阴阳明合病,如五苓散方证;亦用于太阴病,如当归芍药散方证;还用于厥阴病,如八味肾气丸方证。

泽泻、白术、茯苓利尿方面之比较:泽泻性寒能祛湿热及止渴,即有祛湿邪而生新水之作用,虽与茯苓同为利尿药,但适于热证;而白术适于寒证;茯苓则适于寒热虚实各证。

胡希恕先生用药经验:泽泻有通大便作用,故大便干时用量大,大便溏时用量小或不用。

药物功用述要

泽泻,味甘,寒。寒性利尿药。祛湿邪而生新水,去湿热消渴。主治头眩,耳虚鸣,止泄利。适用于眩冒而渴,小便频数或不利者

用法及用量:入煎剂,每用6~18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