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养肺的最佳季节,而脾土生肺金,养肺又离不开养脾,所以秋天的养生,我们一直都在强调脾和肺的一起调护,而偏偏有一些秋天成熟的果蔬,正可以同时调理这两脏,这是天地的恩赐,我们怎能错过?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专人脾肺二脏的花生。 花生味甘、性平,入脾、肺经,有健脾养胃、润肺化痰的功效,对脾虚不运,反胃不舒,乳妇奶少,肺燥咳嗽,大便燥结,有较好的食疗效果。 ![]() ![]() 健脾养胃 花生是一种很特殊的植物,它在地上开花,开花后落入地下,在土地里结果,因此也叫落花生。 因为花生的果实是在土中长大的,因此自带土气,中医认为花生入脾经,能健脾养胃,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对脾虚不运,反胃不舒有很大助益。
《药性考》说“(花生)炒熟用开胃醒脾。”,炒花生很香,香气擅长醒脾开胃,对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下降很有帮助。可把30克花生仁炒熟后佐餐,或饭后嚼烂用开水服。 不过花生本就性平,炒制后会就会让它偏温,更适合脾胃有寒的人。《滇南本草》中说:“(花生)炒用燥火行血,治一切腹内冷积肚疼。”这样的人往往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劳累过度、或久病伤脾胃、忧思伤脾,导致脾胃阳气不足,失其温煦,使得受纳运化功能减退,并虚寒内生,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脘腹痛而喜温喜按、四肢不温。 不过要注意的是,花生本身油很多,一方面是很滋润的,但也容易助湿,而脾胃虚寒的人又往往容易生湿,所以如果脾胃虚弱但夹湿的人,是不适合单独食用花生的,可搭配用点温燥的食物,比如白术,苍术等,可达到健脾祛湿的作用。这样的人除了脾胃虚弱的表现,还有大便稀溏、四肢浮肿、泛吐清水、舌苔白腻、厚腻等问题。 《纲目拾遗》中写到(花生)多食治反胃。在民间,目前人们有吃10粒以上的生花生来缓解胃病泛酸和嗳气的,据说对于效果不错,但一定要咀嚼彻底,否则反而会增加脾胃负担。 在《新中医》里还记载着一个生食花生仁调理胃阴不足引起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验方,效果很好: 饭前每次生食白果15 g,花生仁20 g,每天3次,15天为1疗程。 这样的胃炎表现为胃脘闷痛或灼痛、饱胀、嘈杂、嗳气纳差、口干舌燥、大便干燥等。 ![]() 润肺化痰 花生也入肺经,花生之润可以滋燥润火,适合肺燥引起的燥咳,这种咳嗽表现为干咳无痰,口干口渴,声音沙哑。《杏林医学》中记载了一个调理燥咳的方法:花生(去嘴尖),文火煎汤调服。 对于肺燥引起的声哑失音,可用花生仁30g,水煎,待熟后加蜂蜜30克,再煎,食花生饮汤,日服2次。 对于咳嗽痰多,《药性考》中也写到:“(花生)生研用下痰”,就是把生花生研磨后吃下,可以下痰。还有一个方法是,花生米、百合、北沙参各15克,水煮后加适量冰糖服用,每日3次。 《滇南本草》说“(花生)盐水煮食治肺痨。”《滇南本草图说》也记载花生“补中益气,盐水煮食养肺。”肺痨是一种虚损性病症,尤其是肺肾为重,平时可用盐水煮花生来补肺养肺。当然,如果没到肺痨这份上,只是肺气虚,也可以用这个方法。 ![]() ![]() 乳汁不足 产后乳汁不足往往是由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引起,可用花生米200克、黄豆100克、猪前蹄1只,炖汤服用。也可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加入通草、王不留行等药同煮,下乳之效更佳。 ![]() 花生衣 花生外面的那层红皮也是宝贝,叫花生衣,红色入血分,花生衣有养血、止血、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作用,食用方法以煮为佳。对于咯血、吐血、衄血、崩漏、便血,及外伤、手术引起的出血,都能很好的止血、养血。 ![]() 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可用下面两个来自民间的食疗验方调理,可经常食用。 “ 花生衣粥 材料: 薏苡仁50克,山药50克, 无核红枣10克,花生衣10克。 做法: 1、将薏苡仁、山药、无核红枣、花生衣淘洗干净; 2、晒干后打成粉,加适量水,熬成稀粥即成。 “ 红枣花生衣汤 材料: 红枣50克,花生米100克。 做法: 1、红枣洗净,用温水浸泡、 去核;花生米略煮一下,冷后剥去衣; 2、红枣和花生衣同放锅内,加入煮过的花生米水,再加适量水,用旺火煮沸,改小火焖煮半小时左右; 3、捞出花生衣,煮至红枣软烂,收汁即可出锅。 近期导读: 原来酱油不止能调味 对身体还有这么多的益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