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宣王灭楚

 零壹贰012 2022-10-13 发布于湖北

按:熊渠徙居发渐(今宜昌),至酓义迁若(今襄阳),楚人在发渐、旁屽、乔多凡96年。虽时间不长,但却发生了诸多大事。先是熊渠儿子们内斗,再到其曾孙四人相争。周宣王时,楚国先后有三位楚子被杀,即酓霜(一作相)、酓雪、酓咢。宣王二次伐楚,最终杀咢灭楚,迁楚人于若,楚国势力受到极大地重创。

“楚人亡国”,尚未见于学术,却是不争的事实。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楚君称谓变化,由“楚子”变为“某敖”(如若敖、焚敖、宵敖)。二是周宣王杀楚子熊咢,封酓挚之孙为“夔子”,迁酓义于若国。三是楚人“命(立)氏规则”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个在后面“分族命氏”篇再讲)。

为照顾初次阅读的朋友,我把熊渠的家族世系表发上来,方便大家对照阅读。

文章图片1

熊挚、熊延,兄弟相残。

《楚居》:“酓挚徙居旁屽。”

孔颖达《春秋左传注疏》引《国语》孔晁注云:“熊绎玄孙曰熊挚,有疾,楚人废之,立其弟熊延。熊挚自弃于夔,子孙有功,王命为夔子。”

事实上熊挚并不是自弃于夔,而是从发渐跑到旁屽自立为君。熊渠卒时,长子熊毋康早亡,楚国内部发生了权力之争,少子熊延弑兄上位,以其有疾为由掩盖。故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熊渠卒,子熊挚红立。挚红卒,其弟弑而代立,曰熊延。”据考熊挚居旁屽只有一年,有疾且被弑当为实,“以疾废不立”恐难成立。

后来,熊挚的后人予周戍边有功,被赐封为子爵,封地于夔,故曰夔子。史家称之为芈姓夔越。韦昭注《国语》“羋姓夔越不足命也”,云“夔越,羋姓之別国。……熊挚自弃于夔,子孙有功,王命为夔子。”此“王”为周宣王。西周末年,周宣王迁若敖酓义于若,为守护南土,始封熊挚之孙为夔子。

《春秋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夔国不祀祝融与鬻熊。楚人让之,对曰:'我先王熊挚有疾,鬼神弗赦而自窜于夔。吾是以失楚,又何祀焉?’秋,楚成得臣与冝申帅师灭夔,以夔子归。”这段话有两层含义:一是夔国人不祭祀楚先祝融和鬻熊,他们的理由很充分,认为是熊延夺了其先王熊挚的君位,“吾是以失楚”,不是一家人了。二是你是楚子,我是夔子,身份相等,故不服楚。在庸人、巴人伐楚时令过其境,这点很让楚人恼火,楚成王便以“不祀”为由大兴讨伐,在夺得夔地后,让令尹子玉“城夔”。夔实为楚西部长江航道的一个重要门户。

夔国,即古归国。殷商时代,归国业已存在。《楚居》所载“旁屽”,即夔子国,在秭归老城以东、香溪汇入长江处的原香溪镇一带,现已淹没于三峡库区。

熊霜、仲雪、叔堪、季徇,四子相争。

《楚世家》载:“熊严十年,卒。有子四人,长子伯霜,中子仲雪,次子叔堪,少子季徇。熊严卒,长子伯霜代立,是为熊霜。熊霜元年,周宣王初立。熊霜六年,卒,三弟争立。仲雪死;叔堪亡,避难于濮;而少弟季徇立,是为熊徇。”

《国语·郑语》史伯对郑桓公说:“夫荆子熊严生子四人:伯霜、仲雪、叔熊、季紃。叔熊逃难于濮而蛮,季紃是立。”

公元前828年周宣王姬静即位,政治上任用召穆公、尹吉甫、仲山甫、申侯、韩侯等贤臣辅佐朝政;军事上借助诸侯之力,任用南仲、召穆公、尹吉甫、方叔,陆续讨伐猃狁、西戎、淮夷、徐国和楚国,使西周的国力得到恢复,史称“宣王中兴”。

据《竹书纪年》载:“五年(公元前823年),秋八月,方叔帅师伐荆蛮。”是年,周宣王以楚子“不逊王命,侵伐邻国,动为寇害,与大邦为仇”为由,派重臣方叔为将,率兵车三千征楚,大获全胜。方叔伐楚还被记载在《诗经·小雅·采芑》中:“蠢尔蛮荆,大邦为仇。方叔元老,克壮其犹。方叔率止,执讯获丑。戎车啴啴,啴啴焞焞,如霆如雷。显允方叔,征伐玁狁,蛮荆来威。”时,酓(熊)霜为楚子。 据段渝先生推算,周宣王此次伐楚动用军队多达三万六千人。战争的结果是酓霜被杀。

次年(公元前822年),“楚子霜卒”。从《楚居》分析,周宣王立酓雪为楚子,但在周朝军队撤出之后,楚国内部立即发生了权力之争,斗争的结果是仲雪死,叔堪逃亡濮地,季徇争立楚子。

公元前822年,召穆公帅师伐淮夷。面对周土南邦的不安定因素,周宣王于公元前821年“迁申于谢”(详见后文),“王锡申伯命”,以图“南邦是守”。之后,楚人安稳了不少。酓徇在位22年,卒后传位于其子酓咢(熊咢)。

楚人亡国。

酓咢居乔多。疑楚人在乔多仍旧“不守规矩”,周宣王再次举兵伐楚。公元前791年熊咢被杀,“楚公逆(酓咢)编钟”为周宣王虏走。后转赠予晋穆侯。1993年楚公逆钟一组共8件出土于晋穆侯之墓(山西省曲沃北赵村晋侯墓地六四号墓)。

文章图片2

此战后,楚国势力受到极大地重创。为打破楚人在江南势大国强的局面,周宣王“迁楚于若”,削去楚子之爵,降低身份等级,封酓义为“敖”,史称若敖,以示惩戒。同时,还册封与楚有仇隙的酓挚后人为夔子,继续镇守南方疆土。

楚子之所以被削封,这是周宣王为王以来对楚国的政策使然,彼时宣王尚幼,他自然不懂治理国家,但辅弼大臣们自然明晰国情,他们忌惮于楚。周宣王伐楚,杀霜、杀咢,实打压楚国,勿使其强,而真正的幕后操作手,则是以召穆公为首的各诸侯。另外,可能还有一个因素,楚国控制着南国的铜矿资源,是周王室和各诸侯国渴望得到的,楚自恃其强,不予呈贡。宣王上位之初迁申侯于南阳,令其为南国方伯,统辖南邦,所以在周宣王和申伯的打压下,楚国的政治命运,遂走向低谷。

在中国古代,统治阶级常常利用“迁人益田”的办法,来达到某种目的。楚人在称王之后,亦大行此举,比如迁权于那处、迁许于析、迁蔡于下蔡等等。现在这种状况,在西周末期,栽到了熊仪的头上。熊仪迁若,实际楚人成为了若国的附庸,说其亡国也是恰如其分的。

楚人迁若后,命氏规则发生了变化。(略)

…………

注:为了阅读顺畅,参考文献具略。下篇预告:熊仪与若

作者简介:

景广海,男,1965年5月出生,笔名溪河子,山东省邹平市人。先秦姓氏名学爱好者,著有《景氏源起与楚史若干问题考辨》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9。《老子其人与宋国历史若干问题考辨》著作权登记号:鲁作登字2022—A—00769184

文章图片3

景广海著,中国书籍出版社,2019年12月

本书主要看点:

1、首次揭示先秦“姓氏学”根本要义,提出“分族命氏”原则及模型。

2、首次全面破解景氏、昭氏、庄氏、悼氏、黄氏..........源起及世系传承,对于研究其他楚贵族具有借鉴指导意义。

3、首次厘清楚惠王封君制的内涵与实质,其不同于传统学术认知。

4、首次破解“楚都丹阳”之惑,将彻底结束千余年来寻找楚都丹阳,而至今仍一无所获的尴尬局面。

5、首次解决了困惑学界的“郢、郢都、郢城”的问题,解决了“楚都”到底在哪里,及其变迁的问题。

6、首次提出楚国的政权体制“都”与“邦”的建制问题(即“一都一邦”制);另楚有□,而无郡;郡为秦所首创。

7、首次破解“若,上鄀、下蠚”之谜,拿到了破解众多谜团的钥匙,而这一问题大家仍在苦苦探索之中。

8、首次提出“颛顼故里在襄阳”、“襄水即若水”这一命题。

9、首次揭示楚国历史发展的路径:立国(酓绎)——亡国(酓咢)——称王(酓达)——灭国(负刍),此观点颠覆了传统学术认知。

10、首次揭示了楚君的迁徙路线图:夷屯(酓绎)——发渐(酓巨)——若(酓义)——宵(酓达)——福丘、疆郢(文王)——陈郢(顷襄王)——寿郢(考烈王)。

11、首次揭示楚先的源起之谜(三楚先)。对楚先“得姓(嬭)”“得氏(酓)”问题,以及“楚先人的迁徙路线”提出了新看法。

12、首次破解在传世文献中,楚王为何被称“熊”氏之谜。

13、首次提出“屈氏源起猜想”、“屈氏故里”命题,对“莫敖”、“左徒”进行了释考。

14、首次破解《楚居》中隈山、穴穷、发渐、乔多、旁屽、宵、夷屯......等罕见地名及其地理位置。

15、首次破解《楚居》中疆郢、为郢、樊郢、若郢、鄢郢、湫郢........等十余座郢城的地理位置,对于暂无证据的提出刍论。

16、首次提出宜昌市博物馆藏的“秦王卑命钟”与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编钟中“有铭、最大的那枚”原为一套,并对铭文进行了释读。

17、首次发现在青铜器铭文中有“左右合文”的情况(《大市铜量》)。

18、首次论证《大招》为景差所作,并提出《哀郢》《九辩》亦为景差所作的观点。

19、首次论证了钱穆宗师关于春申君黄歇是“芈姓黄氏”,而非“嬴姓黄氏”的观点(钱氏提出而没有证明),同时否定了他关于“楚庄王即顷襄王”的看法。提出了“楚宣王”即“楚庄宣王”的新发现。

20、首次论证“春申君故里”在常德。

21、首次提出“春申□的猜想”这一命题。

22、首次破解春申君黄歇家族覆亡之惑(黄歇之后还有一代春申君)。

23、首次系统地考证了战国景氏家族人物,对他们的“身世、爵位、官秩、作为”等进行了论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