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们都不爱贾宝玉(一)

 zhb学习阅览室 2022-10-13 发布于上海

作者:潘向黎

作为类型的“贾宝玉”,包含的意思很多,但一定有“多情地喜欢很多女性、也被很多女性所喜欢”这一层,也有在家族里“三千宠爱在一身”这一层吧。

若说《红楼梦》里,也有女子不喜欢宝玉,你会想起谁呢?

一定有人会想起龄官。第三十回,宝玉遇见龄官在蔷薇花下用簪子在地上划“蔷”字,写了一个又一个,写了几千个,她早已经痴了,宝玉不觉也看痴了,所以这半回叫“龄官划蔷痴及局外”。这时候宝玉还不知道这个女孩子是谁、在做什么,更不知道“蔷”的含义。但是他很快就“识分定情悟梨香院”。他并没有去打听那个女孩子是谁,而是上天安排让这个女孩给他上一课。这一天,他“因各处游的烦腻,便想起《牡丹亭》曲来。自己看了两遍,犹不惬怀,因闻得梨香院的十二个女孩子中有小旦龄官最是唱的好,因着意出角门来找时……”,谁知龄官不但对他十分冷淡,而且以“嗓子哑了”为由拒绝他赔笑央求的点唱,随后,他认出眼前的龄官就是那天在蔷薇花下痴痴划“蔷”的女孩子,宝玉“从来未经过这番被人厌弃”,偏偏接着贾蔷一来,两个人就把宝玉当成透明的,当着他的面把儿女私情的症候暴露无遗,“宝玉见了这般景况,不觉痴了,这才领会了划'蔷’深意”。这一课上完,宝玉受到了教育:

那宝玉一心裁夺盘算,痴痴的回至怡红院中,正值林黛玉和袭人坐着说话儿呢。宝玉一进来,就和袭人长叹,说道:“我昨晚上的话竟说错了,怪道老爷说我是'管窥蠡测’。昨夜说你们的眼泪单葬我,这就错了。我竟不能全得了。从此后只是各人各得眼泪罢了。”……宝玉……自此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

“各人各得眼泪”是《红楼梦》里极深刻的一句话,因为这是人生最确凿的真相之一。而给宝玉如此强烈刺激和清明启迪的,是一个身份低微的小人物,他们家买来的小戏子——龄官。为什么龄官能给宝玉上“人生情缘,各有分定”这么珍贵的一课?或者说为什么是她而不是别人,能够成为宝玉的老师?因为她丝毫不爱宝玉,也不喜欢宝玉,对宝玉高傲地保持距离,还有点厌烦。而对贾蔷,她立即袒露内心,包括内心的委屈和痛苦。龄官在贾蔷面前的表现,有点类似黛玉在宝玉面前,完全不讲道理,甚至是一副不打算讲理的样子,是有恃无恐、恃爱而骄,但其实也将自己对对方的在意和内心的脆弱暴露无遗,是恋爱中的女子典型的样子。爱情这东西,就是专门和理性、道理作对的。当一个女子在一个男子面前始终讲道理、守礼数、有分寸,她肯定不爱他。

在龄官面前,无论宝玉的身份,还是宝玉的地位(他们其实是松散的主仆关系),抑或是宝玉的个人魅力,一概失去效用。所以,不爱宝玉的女性,龄官肯定是一个。

其他的,可能有人会想到鸳鸯,应该也算一个。有人猜测鸳鸯可能暗暗喜欢贾琏,这个还真不好说,但她应该是不爱宝玉的。

不过,要说不爱宝玉的人,我会第一个想到他的母亲王夫人。

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贾政父子、贾政和王夫人、贾母和贾政母子剧烈冲突,情节如疾风暴雨,以至于里面王夫人有几句话,初读往往不那么引人注意。

王夫人看到宝玉被打得很惨,忍不住失声大哭:“苦命的儿啊!”一说“苦命儿”,突然想起了另一个苦命儿,就是她早夭的长子贾珠,于是她叫着贾珠的名字,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有人认为此处“慈母如画”,我却大吃一惊,觉得这个母亲怎么冷血到这个地步?她不担心宝玉已经被打得半死,听了这句话,一口气上不来就直接死了吗?

这是急痛攻心一时失言吗?不是。后来贾母来救下了宝玉,抬到自己房中,王夫人怎么样呢?只见她——

“儿”一声,“肉”一声,“你替珠儿早死了,留着珠儿,免你父亲生气,我也不白操这半世的心了。这会子你倘或有个好歹,丢下我,叫我靠那一个!”

即使是气话,也非常奇怪,与诅咒也就一步之遥了。这种话出自母亲之口,实在够无情的。宝玉当时想必已经半昏迷了,没有听见母亲这样的话,所以后来没有伤心,甚至没有一句埋怨和悲叹。

千真万确,王夫人是爱儿子的。但是她爱的是儿子,而不是宝玉。她的人生不可缺少的,是一个可以让她在大家族里地位稳固、母以子贵、一辈子依靠的儿子,这个儿子是不是宝玉“这一个”,她并不在意。甚至,她生命中必不可少的儿子偏偏是宝玉“这一个”,她还很不满意,成了她烦恼的主要根源。她在乎、紧张宝玉,主要是因为她只剩这一个儿子了,贾珠已经死了,而她已经快五十岁了,早就不可能再生另一个儿子了。王夫人的母爱,本来自私的占比就非常大,这时候又气又急,一时昏乱就说了出来,这种“呐喊”,自我暴露得很彻底。

可以比较一下贾母,她是尽人皆知偏疼宝玉的,但她的疼爱里面,自私的占比就比王夫人小多了。即使贾珠早夭,宝玉仍不是她唯一的孙子,贾母是有得选的,这一点和王夫人的“没得选”不一样。贾母明显偏爱宝玉,其中有他长得像老太太的国公爷丈夫的原因,但不是主要的。在五十六回中,贾母在江南甄家的客人面前明确说了疼爱宝玉的理由:“生的得人意”(肯定其外貌),“见人礼数竟比大人行出来的不错,使人见了可爱可怜”——在家淘气任性,但在外人面前还是有教养、懂礼数、守规矩(肯定其素质),另外,贾母也夸过宝玉有孝心(肯定其为人),她也认为宝玉聪慧灵透、知情识趣—这个没明说,但贾母不喜欢木头木脑的人,喜欢宝玉的性格,则是无疑的。这样看似平常的“老祖母的溺爱”里面,其实包含了对“这一个”宝玉其人的认可和欣赏,比例还不小。贾母做人有格局,眼光不俗,常常重视具体的人多过人的身份,比如她不怎么重视孙子贾琏,却很欣赏贾琏的妻子、她的孙媳妇凤姐。

宝玉挨打,王夫人急痛攻心当然是真的,她唯一的儿子不但被打个半死,而且这样的一个儿子眼看不成器,无法让她安心地依靠着体面地老去,这种痛苦和忧虑是强烈的。无情的人只是对别人无情,他们还是爱自己的,因此也会痛苦,尤其当他们的算计落空或者眼看要落空的时候。

王夫人哭喊贾珠,李纨禁不住也放声哭了。李纨是应该哭的,若不是怕最后一个儿子也失去,痛感已经失去了另一个“备份”,婆婆平时并没有那么思念亲生儿子贾珠,在贾府里,李纨的待遇虽然很好,但长子贾珠并没有经常被提起、被追忆,倒似乎被淡忘了。其实,对于逝者,亲人朋友经常的追忆是最好的供奉,被淡忘就是真的死了。

王夫人不懂宝玉,也不想懂。即使真的懂了,她也不会欣赏这样一个人。所以,她不爱宝玉。只不过读者经常会被她“爱儿子”的表象哄骗过去。她是被命运安排和这样一个灵气与邪气集于一身的儿子相遇,对于一个只想在常规的道路上安稳前行的人而言,并不是一个好的安排。

亲情看似与生俱来、无条件,爱的能量级也似乎最大(很多为人父母者,不顾事实,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全天下最好看、最聪明、最可爱的),其实并非如此。在王夫人和宝玉这种模式中,那被宠爱的孩子早晚会明白(至少隐隐约约感觉到):这份感情,是冲着独子、独女这个身份而来的,和自己这个人关系不一定很大。原本亲情里面就包含了功利性和非功利性的两部分,前者往往比外人的功利性更伤人,后者又令人无法获得对自己独有价值的肯定(儿女也知道父母之爱的盲目),所以,非理性的亲情之爱是不能真正肯定被爱者的,功利性太强的亲情又往往有明显或潜在的目的,这是否定被爱者价值的,会给被爱者的内心造成一个缺口。这个缺口需要真正的爱情来补足。人之所以会有动力脱离原生家庭,去和一个陌生人建立亲密关系,其中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爱情给人的肯定,是亲情给不了的。

黛玉对宝玉的爱,和王夫人正相反,黛玉爱的是宝玉这个人,不是荣国府贵公子。她爱宝玉,与宝玉是不是荣国府最受宠爱的官四代、是不是皇妃的弟弟无关,她就是爱“这一个”宝玉。而且,除了要求他专一爱她,她对他别无要求,她不想改变他,她支持他做所有真心想做的事,她爱他本来的样子。

(精彩继续)

原文首发于《雨花》2022年第9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