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风眠--温馨的人体是因为渴望一种爱

 雷家林书画 2022-10-13 发布于湖南

林风眠作品选一

【编者按】林风眠是“中西融合”艺术理想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吸收了西方印象主义以后现代绘画的丰富营养,与中国传统水墨的神韵意境相结合,并在其绘画中融入了强烈的个人生命体验,被认为是已抵达“东西方和谐与精神融合的理想”的一代宗师。作为美术教育家,他主张“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教育思想,不拘一格延揽人才。毕生致力于融合中西绘画传统,在类似西方艺术的简化形式中植入东方的文化心灵和精神本色,从而开启了自己领异标新并引发持久争议的艺术范式,成为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界及美术教育界当之无愧的先驱。他与其弟子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苏天赐、席德进等人,一起构建了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史横贯中西的广阔界面和斑斓华彩的艺术纵深。他饱受争议而又影响深远的存在,如同中流砥柱,其意义显然已经超越了绘画本身。本栏目选取了著名评论家、画家雷家林先生关于林风眠绘画内涵与外延的精微解读,力图从种族、时代与环境三个维度为受众提供探寻林风眠先生艺术奥秘及其意义的新坐标,并祈望能在当下艺术全球化背景下对求索中国画出路的画者有所启示。(李恢弘执笔)

林风眠:温馨的人体是因渴望一种爱

——雷家林

痛苦的人生伴随着艺术大匠的成长,还有他与众不同的作品。尤其是一系列的人体作品,线条轻快而流畅,作色淡雅而有韵致,当然亦是淡淡的温馨,但又不过分的快乐,或者因为惜福而含有淡淡的忧伤。这些艺术元素源自人生经历,尤其是亲情方面的失落与悲伤,从母亲的被卖开始,他的命运就是对于温馨难以获得满足,总是缺欠。只有艺术的忘我与超然,方足以获得一种平衡,快乐不在画迹的留在,而是在实践的那一瞬间,那时候的他,是他自己,天地与他同在,灵魂与肉体是合一。那些失落的毁掉的作品,又算得什么,那些画不过重返混沌,与天地合而为一,天知地知还有他自己知道,这样就足够了。

也许他会借助平凡的肉体之身作为模特与造型的借鉴,但他的作品并不是再现什么,而是表现一种美艳的梦影,技法上的突破是西方因素的渗入,色彩、明暗关系,尤其是逆光,没有书法意识仅是造型意味的线条,减轻了历史与现实的沉重感,轻盈而不飘浮。这里面有敦煌艺术的深沉作风罩着其作品的轻快感,刚健中蕴藏婀娜,飘逸中不失凝重,但此一切还是表层的关系与意味。所有一切都在表达他的诗意与情感,表达他一生的渴望,一种心灵的慰藉,他的画是他灵魂的外化。

林风眠作品选二

他传承的不是四王,不是四僧,不是古代某个时段,而是印象主义、野兽主义,是莫迪利阿尼之类,是仕女画,而且没有着衣的,一切古法无有。这实际上与四僧的精神又十分相合,无法无天,虽然他光着头,但不是和尚,这不影响他的画作充满禅意,表现难以言说的东西。说他是大匠,也不是空穴来风,至少他的祖父是石匠,同样是手艺人,一切与大地实在的情境相联系,只不过一个用铁器,一个用奇怪生焉的毛笔罢了。大匠之门,有国粹意味的是吴昌硕与齐白石诸人,有西洋风格的是林风眠和后来的吴冠中,俱是难得的水墨英雄,世人还不是真识得其中的消息,而且在市场的价格上也无法真正展现他的价值,这点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一个时代的开始,就是因为有一些突破成法的人们存在,而让历史出现了拐点。放眼整个近代美术历史,林风眠的地位有谁能及?

四九年后大陆的社会艺术环境当然是无法说清的,林风眠的艺术创作完全是在故土上的耕耘,所以他的画东方风格十分坚实,画西湖,画嘉陵江,画乡土的莲塘,画秋色,画春池,画平常生活所见,画花花草草,画身边的美人,或者画梦中的温馨,画大鸟,画戏剧人生,画民间的美丽,渗合皮影手法,用敦煌味道,与西方又是貌合神离,形式是西方的,精神又是彻头彻尾的东方。这其实是他恩师的指导-——真正的艺术在东方,也是林风眠对其师指导思维的理解。

他象特工一样画画,画了又因为恐惧而毁掉,一切都在紧张之中。他的潜能就这样在巨大的压力下得到激发,伟大作品不断诞生出世。只是人们不敢认为那是伟大的作品,那时的人们只觉得画太阳,画伟大领袖才伟大。那些花花绿绿的方块小画能算伟大吗?在众人皆醉的时代,只有林风眠独醒:一个近代画史中的屈原。

“文革”刚过,未来其实不明朗,不断有反复,人人心有余悸余寒,逃离大陆成为林风眠的选择,哪里才是他的栖身之地?他最终选择了香港,离他的故乡梅州不远,离罗浮山亦不远,一个明代还是荒蛮的渔村,却被刘伯温认为是将来会发达的神奇之地,一个还没回归的自由港,成为其暂时的栖息地。这只艺术的鹏鸟似乎得到片刻的宁静与放松,于是习惯性的画画又出现在他的生活中,过去毁了的可以重新画,当然不是原来那一幅,而是新的诞生,只是有明月前身罢了。所以他的后来的画,不是一幅画,而是数幅画合而为一。

面对有关林风眠和冯叶众说纷纷的公案,我这里其实因为不是当事人无法清晰,所以不会卷入其中,但对于艺术作品的图像理解却是可以清晰的,也许千个哈姆雷特,一幅作品认识总有差别,但总体的取向与精神,却不会有太多的距离。至少我们读林风眠的人体作品,更多的不象西方画家比如莫迪里阿尼那般含有太多肉欲或情欲,这一切在林风眠的作品中被不断冲淡,他的人体只是他温馨的幻想,心灵的鸡汤,只是形式的美,只是流畅的线条或优美养眼的曲线,只是逆光下的美丽梦影,有时会有圣洁或神圣的感觉,或者他画的就是他理解中的女神,他心中的太阳,有温馨,有阳光,有大爱,可以消除人间痛苦与黑暗,让一切争斗带来的硬伤可以得到慰抚,是艺术的安乐椅,艺术的疗药,为心灵痛苦的人们所需要,经历文革大难的人们尤其需要。实际上文革后的放开使社会环境不断地好转,艺术创作环境同样如此,只是林风眠当时无法预见,所以选择逃离,当然他的作品留存在大陆的总有一部分,那是他灵魂的附着物,亦算是魂归故乡了。(作者:雷家林 著名画家、美术批评家 来源:艺术家推荐)

(转自中国画通鉴网)

原创文字作者系网络艺评家,诗人,书画家)主要文章:《宋画哲学》、《家林论唐宋艺术》、《说唐代书法》、《说宋朝书法四家》、《家林读苦瓜和尚画语录》、《完美的女神--品读安格尔的《泉》》等

后援单位:北京黄楷夫工作室 黄海威、 王黎莺

广州梁慧强公共建筑美学工作室.马勇、梁慧强

新文艺群体《出湖入湘》画册:冯放、闵丝、张方白,陈宝琴、李创

《常德日报》王 敏、王其林

艺术家、画家:刘建威、岳建洪、史向彬(美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