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I深度伪造视频,你能认出来吗?

 科技云报道 2022-10-13 发布于江苏

有句老话叫做眼见为实”,然而AI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改变这一切大量“深度伪造”的视频和音频流入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很快就不再知道如何判断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


最近“换头”软件ZAO火了,众多用户将各种影视剧中的明星脸替换成自己的头像,一时朋友圈被各路“山寨明星”占领。

其实,Zao所使用的AI换头技术并不鲜见。今年年初,一位B站博主肖先生动用Deepfakes技术,将94版《射雕》中的黄蓉由演员朱茵换成了杨幂,合成结果十分逼真,毫无违和感。

在全球范围内,被换脸的不仅有娱乐圈明星,还有硅谷的互联网大佬,和政坛的权势人物。

视频中的南希言辞混乱,颠三倒四,宛如深度醉酒。最后,美国国会召开了有史以来第一场有关Deepfakes技术的听证会,探讨AI换脸的正当性。

Deepfakes到底可以做到多逼真呢?华盛顿大学研究所曾利用Deepfakes技术,成功换脸美国总统奥巴马。视频中的人,无论从相貌声音,还是穿着打扮,都跟真的奥巴马几乎一致,可以轻易蒙蔽肉眼。

你能看出下面两个视频,哪个是真的,哪个是AI深度伪造的吗?(答案见底部留言区)

视频A

视频B

 什么是Deepfakes?  

Deepfakes 背后的技术并非高深难懂,它来自“深度学习”和“假货”这两个词的组合。简单来说,它是一个通过机器学习技术搭建的系统:让机器学习人的面部特征,然后合成到影片中的面部。

Deepfakes搭建的系统可以通过谷歌图片搜索、网络图库、Youtube视频等途径获取的素材,利用这些素材通过TensorFlow等多个开源库,训练深度学习网络,经过反复训练后,系统就会自动替换脸部信息。

学习样本越多,生成脸谱图的还原度就会越高。这也是为什么政治家和名人往往会成为被冒充的目标,因为在线可用的视觉数据非常多。

由于Deepfakes软件可以在开源平台上使用,因此互联网上的开发者们不断完善,并在其他人的工作基础上进行改进,机器进步的速度就越快,伪造的程度就越高。

 Deepfakes的后果   

Deepfakes的“面部交换技术”,最初主要用于电影业。但是在之前的几十年里,要想改变视频素材,都需要时间、技术高超的艺术家和大量资金。

其中一个最著名的例子是2016年的电影“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

在电影中,电影制作人使用面部交换和视频合成技术,来重现角色Grand Moff Tarkin。电影中还创作了一部年轻版的莱娅公主。在这两种情况下,原始演员面部的模型都叠加在替身演员身上。

在另外一个例子中,出于公众教育目的,项目组专门开发了视频和面部合成软件,用来展现大屠杀幸存者的证词,在博物馆中以互动全息图的方式呈现。

然而,Deepfakes技术的出现改变了这场游戏。随着Deepfakes的发展和扩散,任何人都有能力制作一个令人信服的假视频,包括一些可能为了政治或其他恶意目的而“武器化”它的人。

就像Photoshop一样,尽管创作者在创建Deepfakes软件时没有恶意,但这并没有阻止人们将其用于恶意目的。

在国内,借由AI换脸的黑科技,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色情产业链。

100元打包200部换脸情色片,囊括国内一二线女明星,5张照片就可以帮你定制换脸视频,400元就可以购买换脸软件及教程并包教包会,成品情色视频价格从2元1部到30元46部、100元150部和100元200部不等,一般都是打包售卖……

Deepfakes还可以成为传播错误信息的有力工具。如今还没有人因为深度伪造视频,被诬陷犯罪,或被伪造死亡,但是当很难分辨出哪些视频真实存在时,会发生什么?

还有正在困扰互联网的假新闻,视频比文字或图像更有可能让人们相信虚构的事实发生了,最糟糕的是大多数人在看到它时都无法识别它。

比如,用于政治目的的深度伪造视频,会让假的故事看起来充满“证据”,显示某些政治家承认犯错或做出无耻的陈述,一旦这种假新闻传播起来,后果难以想象。

事实上,人工智能声音合成也在快速的发展,AI不仅可以生成虚假视频,还可以为人们生成语音模型。

这意味着你不需要一个人去模仿政治家,而是可以通过训练AI来模仿某位政治家的声音,仿佛他们正在发表一个令人发指的声明。

正是因为Deepfakes被人恶意使用,这项技术让很多人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慌,甚至有人质疑这种技术根本就不应该开发出来给大众使用。但技术无罪,对于这些造假的换脸视频到底如何处理?

目前在大多数国家,没有任何法律处理此类内容,使其难以控制。而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的做法是不会删除视频,但会告诉用户,这些视频不是真的;承诺不作恶的谷歌更为保守,其旗下Youtebe则彻底删除了这些视频。

 如何对抗恶意的Deepfakes? 

PS摧毁大众对图片的信任后,Deepfakes也在摧毁大众对视频的信任。没有人想在网络看到自己的面孔说出没说过的话,许多针对个人的伤害,也因为影响不够大而投诉无门。

美国正在形成一支Deepfakes纠察队,不仅是学校实验室、研究中心在找寻Deepfakes的破绽,创业潮流也在兴起。

但这是一场造假AI与辨别 AI的竞赛。每篇讨论Deepfakes的论文,仿佛也在同时帮助造假技术修补漏洞,进而更上一层楼。

关上Deepfakes的潘多拉盒子,他们能做到吗?

位于硅谷的SRI International AI中心希望“以毒攻毒”,用假影片训练算法,让算法辨识虚拟痕迹。在人们上传视频到社交网站时,平台需要重新编码影片。这是个侦测假视频的好时机。

但随着Deepfakes漏洞日渐优化,用算法打算法的难度也日益增加。辨别AI原本就是训练造假AI的一部分,两者刚好在生成对抗性网络的两端。一个是建构程序,一个是认证程序,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由于Deepfakes的技术在于篡改资料,认证方则搜寻一切篡改资料的痕迹。一种方法是基于像素的视频侦测,视频其实是成千上万帧图片连放,细致到侦测每个像素的改变痕迹,是颇浩大的工程。

此外,假的脸部表情仍有缺陷。假脸部表情往往与其他部分不一致,计算机算法可侦测图片或影片的不一致。

举例来说,初代Deepfakes视频的人物,眨眼方式都有点奇怪。

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计算机科学副教授Siwei Lyu曾撰文表示,成年人眨眼间隔为2-10秒,一次眨眼需要十分之一到十分之四秒。这是正常影片人物应有的眨眼频率,但很多Deepfakes视频的人做不到。

由于缺乏闭眼影像资料,算法的训练并不完美,视频人物面孔总有一种“哪里不对”的不和谐感。

然而,透过闭眼的脸部影像、或使用视频串列训练,可改善眨眼间隔。假视频的质量总会提高,而研究人员需要继续找寻检测漏洞的方法。

南加大研究者Wael Abd-Almageed表示,社群网络可使用算法大规模辨识Deepfakes。

为了做到自动化,研究人员首先建立一个神经网络,“学习”人类说话时如何行动的重要特征。然后,研究人员使用这些参数将假视频的堆栈帧输入AI模型,侦测随时间的不一致性。

普渡大学研究人员也采用类似方法,他们认为,随着训练模型的Deepfakes资料量越来越大,模型也会更精确,更容易找出假影片。

如何阻止Deepfakes从低俗娱乐发展到操纵民意,是研究者最迫切的动力之一。但愿一键辨假的速度,能追上一键换脸的速度。

Deepfakes如同普罗米修斯的火种撒向大地,带来的究竟是温暖还是毁灭,无人知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