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没有很多钱,就得像奶奶那样精打细算

 洁星 2022-10-13 发布于四川


              这是洁星的第10篇原创文章


窗外的雨点敲击在不同的物体上发出不同声音,竟然觉得像是一场令人振奋的音乐剧。

我的手耷拉在键盘上,始终敲击不出一个字,不知道这篇文章要从何开始,我在屋里转了又转,手机刷了又刷,迟迟不肯行动,可转念一想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已经不能再拖延了,于是我努力的配合着雨点的节奏敲击出这些文字······

思绪一下把我拉回了刚来都江堰那会儿,同样是奶奶的孙子,哥哥指着大宝的衣着说:“丹妹,你知道这是哪儿吗?这是成都不是你们##地方!”,当时的我一时语塞,面红耳赤。

的确啊!这么多年来,哥哥的野心足够撑起了能标配成都这样的大城市生活,豪车豪房,美妻好酒,诗和远方都拿捏在手,唯独自己活成了《月亮与六便士》里的那般模样:“多少人只是抬头,胆怯地看一眼月亮,又继续低头追逐赖以温饱的六便士。”

这些年为了赖以温饱的六便士我把自己对亲人朋友的思念珍藏于心,不敢社交,我深怕自己口头上的想念变成了别人眼里的假模假样,同时也无奈的做出了一些让自己颜面失尽的蠢事,我对不起所有那些本该道一声感谢的人。

无数次幻想着,未来的每一天我迎接了月亮的光芒,把心中熄灭的所有烛火都点燃,告诉他们:黑暗里的每一天我的内心也倍受煎熬,你们心目中的我不是要忘恩负义,而是胆怯的从不敢看一眼月亮。

韩信忍得胯下之辱救了自己一命,我也做不到打肿脸充胖子,虽然忧郁和不尽人意写在了脸上,但也不该从此一蹶不振,更不该为了自己得到面包,将欲望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但我依然相信未来可期······

一不小心抒发了这些年匿藏在心的想说又不敢表达的情感后觉得又豁然开朗了,我总是很容易欺骗自己知足常乐。


愧疚是理所当然的存在,可日子还得自己脚踏实地的一步一个脚印的过下去,实在过不下去时,我就会停下来反思到底是哪儿出现了问题,前几天看见了一句话,特别警醒了我:“我们从来都不是从经历中成长,是从对经历的反思中成长。”

时至今日,对待金钱上,我冷静了许多,不再焦灼不安,不再怨天尤人,即便疫情困守在家,我和队友已磨合成了没有硝烟的相处模式。

物质和金钱的贫乏使我仔细的回想了和奶奶生活的那些年,回头看不是自己消沉堕落的表现,而是仔细的在思考,奶奶的金钱观和我现在坚定不移执行下去的理念有没有联结的地方。

此生很感谢96岁高龄的奶奶从我五岁离黔归蜀的那一天起,在晚年用爱护我一生的周全,也许奶奶真的是上天派来保护我的第一个人吧!

在那个养儿防老的年代,奶奶的晚年经济来源很单一,再加上还要养育我这样一个孩子,犹如雪上加霜,奶奶得多么地节省才行。

那些年我觉得奶奶节省到很认真的对待每一毛钱,去集市上奶奶会为了一毛钱讨价还价许久,有一天我特别不理解的问奶奶:“为什么您要为了一毛钱说那么久呢?如果您真的需要那样东西,不应该直接付钱提走就好了吗?”

奶奶说:“积少成多,今天我们节省了一毛钱,以后凑多了不就又能买到另一样东西了吗?”我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买回家的水果饼干很快就会被我吃掉,奶奶语重心长的劝诫我说:“我们今天有吃的时候得考虑明天,不能像某某,有油吃的时候大勺大勺的舀,而过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没油的日子里煎熬着。”

但那时的我并不懂得这个深奥的生活法则,总之但凡奶奶藏匿的东西都会被我翻出来吃了,后来因为上学离开了奶奶,那些被储藏没人搜翻的东西就发霉腐烂了,哈哈

每次买肉或者大件的东西回家,奶奶都会过一下称,她得检验商贩有没有糊弄她的斤两,缺斤少两就会讨个说法,称合适了就再次博得她的信任。久而久之我也跟着奶奶学会了使用“称”这个工具。

在我的记忆中,奶奶的钱几乎都合理的花在了生活上,只有极少的钱才会花在其它方面,所以我几乎没见过奶奶给自己买件衣服,倒是有一年,她花了12元给我买了一件很大很大的衣服,她说买大点就可以多穿些年。

记得读二年级的那一年,我没有主动地将压岁钱交给奶奶,一个月就弄丢了两张50元,当弄丢第二张时奶奶硬是不给我午饭吃,用黄荆条子将我从家里教训到了学校,当时的班主任老师不停的给奶奶做思想工作,还买了两个饼子给我填饱肚子,从那以后,我认真的对待身上的钱,再没有遗失过·····

奶奶还尝试过带我开源,爬树摘女贞子,漫山遍野去找过路黄(四川大金钱草),夏枯草····等等一些药材晒干去卖,没想到不仅卖不了几块钱,我们居然还对药材过敏,身上都出现红肿,最终医疗费多于卖药材的钱。

奶奶一直以来还会留足过冬的余粮,当余粮储蓄的够多时,她就会寻找一个更安全的地方,所以当我在读初中时,奶奶在我的银行卡上存了几千元,她知道钱存在银行很靠谱,还能有点小利息。

我真的很佩服奶奶,在那个连温饱都成问题的年代,居然精打细算的养育了六个儿女,还让他们都接受了教育,并且在晚年的时候还养育了我,不可想象,那到底有多难!


长大以后,当生活需要我自己独当一面时,却感到越来越力不从心,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蜗居在城里。

2015年我们在成都生活的那一年,不知道怎么就负债了六千,直到2018年再次来到都江堰才把这种不良债务偿还清楚,在那期间我一直在思考,这到底怎么了?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我的财务困境?

直到遇到了我喜欢的第一位网络自媒体男神大巴老师,才意识到我的人生缺失一堂叫《理财》的课。

大巴通过理财规划师专业委员会秘书刘彦斌提出的“蓄水池理论”形象的解释了理财的原理:“理财就好比在家中的后院挖了一个蓄水池,蓄水池上面装有进水管,水不断往池里流,同时下面还装有出水管,水不断往池外流。当进水管流出的水比出水管流出的水要多时,蓄水池的水就慢慢涨起来了,当涨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在蓄水池里养鱼。当然,为了防止蓄水池垮塌,就要在水池四周筑上一道堤坝。”

蓄水池就相当于家庭的储蓄和资金池,进水管相当于收入,出水管相当于支出,池中的水就是钱,养鱼就相当于投资,堤坝就是风险控制。

理财的基本原理其实就是增加收入,减少开支,让家庭储蓄越积越多,然后拿出一部分闲钱合理投资,同时又要控制好无处不在的风险。大巴用简单的八个字总结了“理财四大金刚”,分别就是:开源,节流,风控,投资。

在我接触理财后,队友常说:有钱才谈得上理财,没钱还怎么理?

无可厚非,他说的很是事实,——理财是建立在有可观的存款之上。

但在我系统的学习了后,觉得这只是穷人的思维方式而已,我现在急需解决的是如何做到量入为出。

量入为出也就是做到上面说的节流,节流顾名思义就是节制出水管的流出。在理财上来看,就是控制欲望,节制开支。再说简单点就是像奶奶那样精打细算的省钱,它的重要性仅次于开源。

于是我踏出了实践的第一步——节流中的记账,已经坚持了好几年,其实这几年我们依然挣的很少,而且还带了二宝,但再也没有出现过负债的情况了,容我唏嘘下下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记账的好处就是随时掌握个人或家庭的收支情况,只有知道钱花在哪里了才能有针对性地去省钱。

这几年我一直使用的记账APP是Timi记账,今年有尝试换一个,但用了感觉不行又给换回来了。用时光轴的方式记账(现在我大笔大笔的记,前些年记得更详细一些),而且还有月度和年度的汇总也可以做预算,我觉得记账的最大好处就是更能合理的花钱,把钱真正的花在刀刃上。


在解决了第一个困境之后,我意识到队友说的没钱怎么理的窘迫,每个日日夜夜我都在想我该如何分担家里的经济压力,可左手是孩子的屎尿屁,右手要照顾全家人的饮食起居,真的是分身乏术,有心无力。

我现在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投资自己,挪出时间学习我感兴趣的领域,比如崇拜亮亮哥的家庭有机农场,就学习种菜。看过一个日本的纪录片,一对耄耋老人在生命的尽头能为儿女做的便是遗留一块健康的土壤。我也是这么想的,话说去年我没有用过一滴化肥和农药,但蔬菜依然长势很好昂,实在是没图,就用这个青菜梗举证

比如学习了理财后,意识到保险可以转移风险,所以歪打正着进了我男神所在的公司成了一名外部保障规划师,而这个公号就是我学习后输出的地方,虽然一篇文章要写上好几天,但我乐此不疲,哈哈哈哈哈哈。

比如在老家生活的那两年我极度痛苦和茫然,全职这么多年未来该怎么办?也就认识了清华美院毕业现在定居在意大利多伦多的龙凤胎美女老师,她开了一个跟很多国内思维模式不一样的画室,每一幅都称得上是艺术。所以我现在先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这里借借孩子们的作品


再比如我一直奉行的理念是在经济能力范围内一日三餐尽量不要亏待自己,不求山珍海味,但求允许购买更多的好食材,做出每餐不一样的菜品。

······

我安慰自己说,正在学习的东西也是未来的开源,所谓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通过这一次的疫情,我更加坚定理财于一个小小的家庭而言多么的重要。

所以接下来我能做到的就是:1,照顾好两个孩子以外,坚持学习和画画。

2,队友未来挣得每一分钱,无论多拮据,也要像《女人一定要有钱》这本书讲的那样先支付自己再支付账单。巴菲特说:不要把花剩下的存起来,而是先存起来,然后剩下的拿来花。

3,除了注重照顾好一家人的身体,还得计划风控。

4,暂时只做了一百元起步的基金定投,争取余下更多的钱,学习更多的投资方式,让钱跑赢通化膨胀。

最终的目标是:像奶奶那样精打细算的过一生。

由于疫情一直在老家待了一个月,所以这篇文章来得有点晚。

上一篇文章:我居然发现有些优缺点来自童年

在家里的那一个月用手机写了5篇文章:

1.怀念我那抗战又抗癌的好父亲

2.初次见面,我就爱上了这个姑娘

3.女性的自由,取决于财务的自由――《女人一定要有钱》读后感

4.感谢他,把我逼成了如今这般模样――献给队友

5.路封了回不去,写点不开心的感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