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一下专业的理财师是用什么方式做养老规划的(一)

 muchuanhe581 2019-10-25

前几天一个客户问笔者,有一笔钱想要投资应该投些什么,是定投好还是一次投好。如果图省事儿的话,这个时候推荐一两个产品,然后在所谓“专家”的光环照耀下,客户或许也就高高兴兴的回去了。

但是,这显然不是负责任的做法,就好像病人跑到医院来说发烧了,然后医生检查也不检查,就给开了一堆药一样,至于是不是对症,病人只能碰运气了。

于是笔者多问了两个问题,“这笔资金可用于投资的时间?”,“这笔资金以后的用途?”。

对于有一定金融基础的用户,笔者问第一个问题其实显而易见,不同的投资期限对于金融产品的选择会有很大的影响,比如投资周期较长的资金,可以投资风险相对较高的产品,以期待取得更高的收益率;较短周期的资金只能投资风险低的产品,收益率虽然不高,收益稳定、风险低。

但是第二个问题的重要性很多用户就未必了解了,事实上如果资金用途不确定,用户自己对于资金的可用时间的判断就很难是正确的,从而导致最终还是选错的产品。

沟通发现,案例客户是打算用这笔钱做养老储备的。客户目前距离退休还有7年,子女已经独立工作,且有自己的房子。这意味着这个客户真的除了养老的事情,就没有太多后顾之忧。

既然已经谈到了养老这个话题,所以这一期的内容不妨就在这个话题之下展开——如何才能更聪明的“养老”。

很多人一提数学就头大,当然这并不算什么丢人的问题,微积分什么的确实挺麻烦,笔者也不喜欢。但是养老储备所涉及的只是小学生的数学知识,所以并不可怕。小学数学常见的关于水池进水管和出水管同时开启的经典问题,实际上讨论的情况跟养老资金储备非常相似。蓄水池的问题大概是这样的:

“一个蓄水池,有进水管和出水管,简单一点的时候是一根进水管,一根出水管,复杂一点进水管和出水管各有几根。然后水池管理员像神经错乱一样,一会打开进水管,一会儿打开出水管,或者几根同时打开……”

或许管水管的是这些疯狂的兔子

这种档次的数学题自然没什么难度。唯一难住笔者的是不论如何都无法解释这个疯狂的“管理员”的动机。

但是如果把这个蓄水池看做养老储备中的资金池,那么关于这个“管理员”的动机,也就迎刃而解了。

以案例客户的情况来看,在养老这个问题上,他现在蓄水池里面已经有一定量的水(现在手头已经有的一些钱),同时有一个7年以后会关闭的进水管(现在的工资收入),有一个7年以后会打开的水流小一些的进水管(退休金),一个更细一点的代表投资收入的进水管,当然也可能有一些比如房租收入或者其他收入的进水管等等。

出水管中,客户已经明确看到的第一根出水管是退休以后的日常开销,没有看到的出水管,是一些潜在的支出,比如长辈若还健在的话是否有集中性的支出,子女是否可能有大额支出需要父母支持等等,这些不确定性支出由于支出时间不确定,通常理财师会建议放在一个备用金账户中,俗称为“过河钱”。

于是养老问题的蓄水池,实际是下边这个样子:

关于养老问题的蓄水池模型

养老的蓄水池,实际上分为两个部分:

一个部分是真正意义的养老储备,用来应付退休以后持续消耗资金的日常开销;

另一个部分是所谓的“过河钱”,用来应付各种突发用钱的情况。

其中养老储备的这个池子里面“日常开销”的出水管水是常开的,每天都会有流出。“过河钱”的使用是突发性的,而且可能一次性就要支出很多。

而养老储备实际上最终极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确保在去世以前,在保证可以维持理想的日常开销的基础上,蓄水池不会见底。

养老储备是常常被拖到最后一刻才考虑的问题

养老储备解决的就是预防人活着钱没了的问题。在小沈阳和赵本山的小品里,争论老了以后钱够不够花是一个很好笑的事情。但是实际上却是不那么轻松,尤其是在人们平均寿命不停增长的背景下。

或许部分读者会想:已经有退休金为什么还要自己搞养老储备?

相信大家都清楚,从领工资到领退休金,收入是要大幅减少的。比如田教授退休以前的工资为1万元左右,退休以后5000到6000之间,可以说是打对折。对于更多的朋友而言,这种下降可能是从6000~7000的工资下降到3500左右。当然养老金实际的运行会复杂很多,但是结论是不变的,就是一定比退休以前工资低。

但是人们的消费习惯是很难因为退休这件事情改变的。所以退休以后退休金的金额,通常是不能满足个人理想的消费水平。

攒7年钱应对40年的退休生活

按照中国当前的平均寿命77岁而言,如果60岁退休,那么这个储备就需要至少足够支撑大概是17年。如果够硬朗硬活到百岁,这个储备就要支撑至少40年。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理财专家会建议:即使是刚参加工作,也要尽早考虑养老问题的原因。

不妨粗略理顺下:博士真正工作时间只有30年,本科35年,而且35岁以前的工资很可能也攒不下多少。那么即使从35岁就开始储备养老金,等到退休的时候,也才攒了25年,而花这个钱可能是40年。而更多的情况是,临近退休的10年,才去储备后面几十年的养老资金,想想也没那么轻松!

按照养老蓄水池的模型,首先我们要设定一些关键参数,以便于参考,为了方便起见,笔者直接按照一个中高收入,夫妻双双7年后退休的家庭进行计算。

用理财规划工具对客户的情况进行了试算,综合考虑诸如通货膨胀、工资增长等等因素进行测算,结果如下:

结果发现,这个家庭如果希望延续当前每月1万元的支出水平的生活水准(实际金额是根据通胀率递增的)到女方90岁去世,只要有5.24%的综合资产收益水平,就可以达到盈亏平衡。

也就是说只要现在开始把每年省下来的钱,全部买入一些金融产品,并让综合收益率达到5.24%,那么在42年后女方去世的时候,家里的养老蓄水池刚好见底。

实际上5.24%的收益率还是比较容易满足的,比如一些银行的5年期存款,利率甚至可以达到5.35%,所以这个家庭如果希望实现养老目标其实挑战不大。

所需要的操作也非常简单

第一步:

将10万元“过河钱”独立出来,作为一个专项的备用金。

由于“过河钱”使用时间并不确定,因此这笔钱需要较强的灵活性。具体可以选择较低风险、较高流动性的理财方式,这样既可以保证储备金随时取用,也可以避免错过“钱生钱”的机会。

关于这第二部分内容,由于篇幅限制我们下期再接着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