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翻译必备手册】 本周,我们共读《三体》英文版The Three-Body Problem第十一章“三体·墨子·烈焰”。 汪淼与大史告别后回到家,再次登录《三体》。在这次游戏中,汪淼有哪些发现,本章又有哪些翻译策略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一起来看本期好书共读吧! 进入《三体》世界后,汪淼登上金字塔顶部,看到一处类似古观星台的地方,上面放置着天文望远镜以及一些奇形怪状的仪器,其中的大铜球最引人注目。 随后,他遇到了墨子,两人着重讨论创造奇迹的139号文明。 在那次文明中,孔子创造了一套宇宙的礼法系统。据他计算,太阳遵循这一系统时,将出现长达五年的恒纪元。但是,这一恒纪元只持续了一月。当天,太阳升到正空后突然熄灭,在熄灭的位置出现了一颗飞星。 太阳的突然熄灭推翻了汪淼原本建立起来的三体世界运行理论。 接下来,墨子开始自信地向汪淼介绍自己观测太阳运行的仪器,并得出理论:宇宙是一部机器。 具体而言,宇宙之球由两层球壳构成,天空是内层壳,球壳上有大量小洞,外层球壳上有一个大洞,透进的光在两层球壳之间的夹层反射和散射,使夹层间充满了亮光,这些亮光透过小洞,就形成了人们眼中的星星。 针对这一理论模型,汪淼继续提问:太阳从何而来,驱动两层球壳进行不规则转动的力量是什么,飞星是什么,孔子时代太阳为何当空熄灭。墨子一一解答,却难以说服汪淼。 墨子还提到铜球内有一个记录员,他处于球体中心的架子上,记录模拟太阳的运行状态,得到一本准确的万年历。 根据墨子的观察,一个长达四年的恒纪元即将开始,汉武帝已据此发布了浸泡诏书。 为了证明理论的准确性,墨子把游戏的流逝速度调快。 在恒纪元开始后的第十七天,日出时间已过了五小时,太阳却未升起,金字塔下人山人海。 不久,天边出现银白色的曙光,但是以超乎寻常的速度扩展变亮,一缕缕黑烟在天边升起。塔下,一匹快马从日出方向飞驰而来,一大群牛马和其他动物紧随其后,身上都带着火焰。大地成了一片火海,已脱水和未脱水的人都燃烧起来。 第141号文明在烈焰中毁灭,文明进化至东汉层次。 摘下V装具后,汪淼再次感觉虚拟的三体才有巨大的真实,而眼前真实的世界,则看似繁杂实则单薄。 只有繁忙的工作才能让汪淼暂时摆脱倒计时的折磨,他决定再次拜访杨冬的母亲叶文洁。 叶文洁见到汪淼很是高兴,让他照顾好自己,这让汪淼又感到了那种难得的温暖。现在,眼前这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和那位无知无畏的大史,成为汪淼摇摇欲坠的精神世界的两根支柱。 为了开解汪淼,叶文洁主动提到了红岸基地,还表示要是他感兴趣自己可以多说说那段经历。 补充缺失信息 ✦ / 案例一 / / 案例二 / 分析: 翻译时遇到信息不完整的原文,要结合具体段落和上下文进行补充。 结合原文,案例一指汪淼(动作发出者)先走向望远镜再停下来观察,这样他才会发现问题。因此,译文补充and paused,逻辑顺畅,读者一看就明白。 同时,案例一二的对话部分都没有主语。中文缺少主语不影响理解,英文亦步亦趋却无法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存在基本的语法问题。译者将主语确定为I,从汪淼这一固定视角描写,构句清晰,方便读者理解。 删去虚假信息 ✦ / 案例三 / 分析: 原文经常会出现虚假信息,可能是重复,也可能没有实际信息。对此,译者应当结合语境进行必要的删减。 本例中,原文是说妻儿,但根据上下文可知,儿子有自己的房间,汪淼因神秘倒计时难以安眠,能察觉到的也只有共处一室的妻子是否熟睡。因此,译者只翻译出wife,更为精确。 四字格处理 ✦ / 案例四 / 分析: 中文喜欢用四字格,整齐工整,颇有气势。译文不必强求形式,重在准确传递核心信息。 本案例中,“他们”指墨子口中研究无用东西的巫师、玄学家和道学家,连各类谷物都分不清,只会空谈理论,动手能力为零。 译者用bookish点出“四体不勤”,who之后的从句表达“五谷不分”,再加上proverbial体现墨子对这类人的讽刺,传情达意,也可以为下文他侃侃而谈自己的理论做铺垫。 叶文洁在红岸基地,从“边缘人物”走到技术骨干究竟经历了什么?这和汪淼正遭受的神秘倒计时有什么联系?又有哪些翻译案例值得我们思考学习?我们将在下一期好书共读中揭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