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友风采|二十大代表张芳华:情系人民 共担风雨

 江海博览 2022-10-13 发布于浙江
图片

图片
张芳华,南京气象学院(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1994级本科生、1998级硕士生。现任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在她的带领下,团队顺利完成“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气象保障工作。今年,张芳华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位校友的故事。
张芳华:提高预报准确率是我持之以恒的追求

清晨6时,张芳华已来到中央气象台会商室。作为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她坐在几台电脑前,忙着查阅各种资料、签发天气公报和预警信息,同时为每天8时的全国天气会商做准备。

从业22年,寒来暑往,从春季大风到冬季寒潮,天气在变,但“一年四季不放松,每个过程不放过”的执着不变。张芳华在会商中与受天气影响地方的省级气象台预报员“会诊”全国天气变化和影响,并提出中央气象台的预报指导意见。

地图的方寸之间,雨雪风霜,从基础预报岗到国家级首席岗,张芳华的岗位在变,但“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初心未变。

天气预报是概率科学,没有百分之百的准确,但必须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张芳华就在这风云变幻中探寻规律,为人民的美好生活分担风雨;在狂风暴雨中抢得先机,为人民的生命安全提前发出预警,守护一方平安。

图片


图片
喜欢、值得乐在其中的首席预报员

“降雨的间歇期是什么时候?”“台风路径不确定性对暴雨落区有多大影响?”……一本厚厚的本子,记录了张芳华经历的天气预报过程。她坦言,就像没有两片叶子是一样的,没有两次天气过程是完全一样的。“预报技术水平提升,没有捷径可走。”张芳华注重每一次天气过程的机理分析和每一次预报经验的总结,不断接近预报准确率的极限。

大气科学有很多未知领域等待科学研究。复杂地形区的暴雨预报是大气科学界的难题,张芳华自2008年开始就针对这一难点开展研究,提出四川盆地锋面暴雨和暖区暴雨的预报误差特征及可能原因,组织团队进行客观定量检验,为改进复杂地形下的暴雨预报提供科学依据,并有效提高了预报准确率,得到预报员广泛认可,也为当地防灾减灾赢得先机


图片
图为张芳华接受媒体采访,解析天气过程可能带来的影响

22年来,张芳华一直在国家级气象预报业务一线。“喜欢,值得,乐在其中。”她一直觉得,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幸福的。也是这样的执着与坚持,让她成长为中央气象台首位女性国家级首席预报员

“国家级首席预报员”与其说是光环,不如说是责任,时刻激励她以最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她“沉浸式”地投入到预报工作里,尽可能多地掌握天气变化规律。因为,在她小小的一方办公区域里,延伸出的是全国乃至全球的天气;在小小的一张天气图中,画出的不仅是暴雨落区,更是地方政府平安转移群众的路线图……

张芳华说:“职称有天花板,但预报是永无止境的。”这么多年,她一直是这么做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认真积累经验、总结规律,作出综合判断。2020年江淮流域超强梅雨、2021年河南特大暴雨、2022年“暹芭”台风……在一次又一次重大天气过程预报服务中,在一次又一次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考”中,她交出满意的答卷。



图片
沉着、果断,突破自我的“神算子”

如果说暴雨落区预报是在跟老天爷“抢时间”,那么重大活动的气象保障就是在跟老天爷“要时间”。

今年2月20日,北京冬奥会最后一天,高山滑雪混合团体比赛顺利进行,备战多年的运动员在赛场一展风采。比赛结束,赛场风力明显增大。张芳华松了一口气,直言“人努力、天帮忙”。

高山滑雪项目受风速影响极大,此前已因大风原因调整了比赛时间,如果风速仍“不合格”,运动员只好遗憾离场,而这也会成为张芳华的遗憾。

为了给比赛选择最佳时机,作为中央气象台保障专家组组长的张芳华,在比赛的前一天22时,还在和前方的同事会商天气,寻找风速减小的“窗口”时间。面对复杂的天气形势,作为专家组组长,张芳华需要为预报“拿主意”,在重大决策时沉着冷静,在需要决断时果断拍板。

图片
图为张芳华参加北京冬奥会气象保障服务会商

北京冬奥会是唯一一届在大陆性季风主导的气候条件下举办的奥运会,在瞬息万变的山地气候中,作出“百米级、分钟级”预报,难度极大。

面对巨大的挑战,张芳华顶住压力,在冬奥会的赛场上,与自己展开了竞赛:实地考察当地小气候,自学山地气象天气学原理,并在一次次测试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她带领团队开展技术攻关,改进新增积雪客观预报技术,为赛事服务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开发气温和风的客观预报方法,弥补了赛区复杂地形下气象要素预报技术的薄弱环节最终,北京冬奥会顺利产生109块金牌,没有一场比赛因天气原因取消


图片
传承、担当,不辱使命的“工匠”

“气象事业从延安走来,一开始就带有红色基因,是党和人民的事业。”张芳华认为,正是红色基因的传承,气象工作者拥有了这些优秀的品质:胸怀祖国,严谨细致,团结奉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灾害性天气预报能力稳步增强,这也正是气象科技人员集体奋斗的成果。每当听到一场极端天气中无人员伤亡的消息时,每当看到国家重大活动成功举办时,张芳华的内心充满骄傲和自豪。正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这份使命感,带给她无比珍贵的回馈。

今年,张芳华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她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这两天,她更忙了。二十大代表的身份给了她另外一个视角,她深知,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她深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预报员的初心使命。

她切身体会到国家强大对气象事业的支撑,也更加坚定要为国家和人民贡献气象力量的决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八个字已镌刻在她的心底未来还将努力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

张芳华有感而发:“在风云变幻中感受党的光辉历史,在云雨交替中体会预报的科学与困惑,幸不辱使命。”


图片

感恩、回馈,
鼓励母校学子“大显身手”

在张芳华的导师寿绍文教授看来,她一丝不苟、勤奋好学、热爱科研,在学生活动中也很活跃,是一个很很突出的学生。寿绍文教授同时担任中央气象台预报员团队的指导专家,经常为预报员进行培训,因此张芳华在工作后仍旧与寿绍文教授保持密切的联系。“她对业务很钻研,二十年如一日地兢兢业业。”寿绍文教授说,张芳华人品也很优秀,大家都很喜欢她。在得知张芳华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后,她的同门们纷纷在师门群里表示祝贺,为她感到由衷的高兴!

图片

毕业二十多年,张芳华仍旧情系母校。今年5月,她还参加了大气科学专业拔尖班的“对话首席”活动,就中央气象台的历史与职责、气象人的铁军精神、学生的求学与就业等问题与同学们展开了交流。“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张芳华鼓励同学们认真学习,日后在气象领域大显身手,为祖国的气象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整理自中国气象局官微、大气科学学院官微

编辑:徐建霞

责编:周馨

审核:林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